王春锋
浅谈小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
王春锋
(积石山县民族中学,甘肃临夏731706)
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出发,通过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让读书变成一种习惯;通过小学生对书是什么及读书原因的了解进而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读书;通过改变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看法,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进而让读书变成一种良好习惯。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为了解决课外阅读总量不达标与课外阅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小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使用《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与“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为“不少于5万字”“不少于40万字”和“不少于100万字”。看到这些数据的教师和家长会不由自主地想:根据当下学校教育现状和小学生实际读书情况,这么多的课外阅读总量对各学段的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两年之内是很难完成的而且就其实际阅读效果来说也很不理想。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难题呢?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习惯”的解释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显然从“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可以看出习惯的养成不易,然而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这样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达标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容易地培养小学生的读书习惯呢?
激发与保持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使读书变成习惯成为可能。“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阅读需要。”因此只有使小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1.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他们对一些图文并茂且带拼音的童话、寓言类书籍很感兴趣,喜欢的更多是带有人物、场景及他们熟悉的图画书籍。
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为小学生选择几种合适读物并通过一定方式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比如可以让小学生课外多读童话类的小故事,不管多短,只要孩子们拿来家长签字的读书条,就给它们贴上小红花以示鼓励。当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协助教师。比如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家长在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讲到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这时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去看,看不懂时就会粘着家长,直到听完故事。
2.保持小学生的读书兴趣
作为教师可以在班里举行一周或两周一次的故事比赛,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选出十名左右的优秀学生并给予奖励。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每学期让每位学生借书两到三次。作为家长不仅要定期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而且更应该每月陪伴孩子到书店逛逛,为孩子购买合适的课外读物。
保持小学生良好读书兴趣的方法,除了教师和家长定期举行读书活动外,家长更应该额外下功夫。家长不仅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读书榜样而且更应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共读。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而转移到别的地方,即使注意力集中了也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心理学家认为:7~10岁的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所以家长与孩子的共读时间最好在20分钟左右,并且时常讨论书中的精彩内容。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保持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增长了许多知识与经验,而且亲子之间的感情会更加亲密。
事实说明,兴趣只能使小学生的读书行为维持较短时间,使读书效果得到一时好转,它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地方。因此要使小学生自觉、主动地读书,就必须让他们明白书是什么与读书的原因。
1.书是什么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漫谈读书》的开篇就提到“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知识的人把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便成为书。”对小学生来说,书是伙伴,是快乐的源泉,是神奇而又精彩的世界,更是开发心智的重要工具。
2.读书的原因
哲学家胡适先生在《为什么要读书》中提到读书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那么小学生为什么要读书呢?
(1)读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根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可以推断小学生正处于大量积累词汇的时期。
而词汇和语法又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多读课外书不仅可以激活课本中的旧词汇、接触更多新词汇,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些组织词汇单位的规则即语法。同时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与作者或文本进行或多或少的交流。长此下去,小学生不仅会积累越来越多的词汇和语法,而且也会借助它们与作者或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然而,当那种无声的交流借助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效果就会显而易见。因此读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思维的范围很广,大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形象思维的进行固然不用语言,但是如果要把思维的内容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又必须通过语言的渠道……经过抽象思维的加工,借助语言来体现和组织。”小学生通过多读课外书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2)读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小学四五年级是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抓住这段时期,努力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培养小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方面,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榜样的作用,一方面要为小学生树立现实的好榜样,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购买一些名人传记,如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之一的《童年》等等。同样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曾呼吁:每个学生的桌洞里都应该具备一本名人传记。
习惯的培养很困难,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然而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可是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有助于事物的发展,坏习惯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解决小学生阅读效果很不理想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对小学生来说,虽然阅读教材教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课外书籍的阅读也是非常必要的。关于这一点,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在《亲子共读应成为潮流》中写:教科书就像母亲的乳水,在孩子最初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给孩子最初的生命力量。但是如果在两三岁还继续吃乳水,那就肯定是发育不良了。
然而一提到课外书,很多教师与家长就会认为在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之外再让他们阅读大量课外书是会影响学业成绩的。其实从大量实践看,他们的看法是不合理的,而且与大多数人想象的情况正好相反,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小学生思维开阔,学习兴趣浓厚,智力渐增,发展潜力巨大,越往后,学习成绩就越好。这一点已被国内外实验证明。
因此教师与家长要改变对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看法,让小学生将阅读教材教辅与阅读课外书结合起来,以阅读教材教辅为基础,大量阅读不同种类的课外书。
读书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文化传统,自古便流传着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读书故事。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西汉经学家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晋朝车胤和孙康,囊萤夜读的故事等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态度是十分坚定的。那么小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读书态度呢?
第一,读书不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而是为了增长见识获得智慧。因此读书得下苦功夫。
第二,读书不需要太多条件,唯一的条件就是抓紧时间。想读书,等到温度光线适中,安静,桌凳搭配合理,钢笔合手,本子合意,心情舒适等问题都解决了无异于待河之清,可以说永远没有机会,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美国第十六位总统林肯说:“如果给我5个小时的时间来砍到一棵树,我会先花3个小时来磨快我的斧头。”同样《老子》也提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哪些方法呢?
1.学会朗读与默读
《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中朗读技能的发展一般先于默读技能的发展。因此对小学生来说应该先学习朗读后学习默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关于朗读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句话不仅说明了朗读的基本要求,而且道出了朗读的一个重要作用即多朗读可以自然成诵。然而要使优秀作品的语言“若出于吾之口”就必须朗读到滚瓜烂熟。当然朗读还应该做到不唱读。
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方式。关于默读的要求,小学的最高要求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关于默读技能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默读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从‘小声默读’到‘无声默读’这一过程”,而“无声默读阶段,也有一个从大声到小声、从小声到轻声、从轻声到嘴动、从嘴动到默读这样循环渐进的过程。”默读技能的学习时间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
与朗读相比,默读的优点是阅读速度快、理解效果好。朗读与默读在教学中各有长处,应该根据课文内容与训练目的选择使用。
2.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
《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关于精读,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提到“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精读要做到:一、眼到。眼到指个个字要认得、认准,不可随便放过。二、口到。口到指一句句要念出来,前人说“口到”是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三、心到。心到指要用心揣摩每段、每句、每字的意义。学生可以借助字典、词典、参考书等工具。四、手到。手到指读书要做笔记。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对小学生来说从小养成动手做笔记的好习惯会终身受益。
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的读书方法。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可以借助以下几点:第一,特别注意首句和尾句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第二,找出段落的主题句,总结段意;第三,抓住时间线索掌握事件或者故事的梗概;第四,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浏览指粗略、大致地看文章,寻找相关信息的阅读方法。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扫描式指在阅读中要一目数行,迅速扫射,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目录、结束语等。跳读式指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部分,如大小标题、起句、结句、配图等相关信息。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教师与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时期与逐渐领悟和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1] 冯永红.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6):151-152.
[2] 毛志远.浅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读书习惯的培养[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7):5.
[3] 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25.
[4] 孙晓艳.把握阅读心理,提高小学生语文默读能力[J].文教资料,2009(35):2.
G622
A
1002-7661(2022)15-01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