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浅谈

2022-03-16 13:20
读写算(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活化生物

李 轲

(甘肃省礼县固城镇初级中学,甘肃 陇南 442206)

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正经历快速地转型,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呼应的教育活动也随之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如何引导学生回归社会生活则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课标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无疑能够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顾名思义,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当中,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求,从而使其获得更具活力的知识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解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并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这样能够逐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组织原则

(一)科学性

生物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生物学科的魅力所在,在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当中,很多事物都可以视为生物学习的研究对象,而生物学科的知识在生活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物知识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比较零散的。同时,由于此前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所以学生积累的某些经验并非准确的。基于此,在尊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前提下,还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关注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异同。这样一来,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二)真实性

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学活动要联系生活实际,但是不能将联系生活局限于获取生活经验上。生活化教学中的真实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生活本身就是真实的,所以课堂也应该是真实的课堂,是存在学生错误以及有缺憾的课堂;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发展。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意义性,而真实无疑是意义的基础。

(三)主体性

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学活动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活个体的学习潜能,进而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构建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毋庸置疑,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理解、尊重、平等、民主、热情。而实现上述要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遵循主体性原则,从而使师生之间实现良好的互动。

(四)发展性

这一原则是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既包括学生在某节课中的表现,同时也是指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情况。也就是说,除了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之外,生活化教学模式中也需要充分重视学生今后的发展。此外,发展并不是指某个学生的发展,而是强调学生的共同进步,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组织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有效导入方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生活化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此将相关的知识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导入到课堂当中。这样一来,有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兴趣点以及生活经验开展,从而为生活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例。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节主要讲解了对人体极其重要的几种营养物质,介绍了这些营养物质的作用以及富含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不难理解,食物与营养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一日三餐都会吃什么类型的食物。通过对学生发言的总结,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蔬菜、粮食、水果、肉、蛋、奶这些食物。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想一想吃每种食物主要是为了从中获取哪种营养物质,并猜想这种营养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哪些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自然地将课内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从而使学生更加迅速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除了直接引用生活实例之外,教师还需要对生活情境的创设方法加以改进。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为例,尽管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觅食、迁徙、防御等不同习惯,但是这种认识并不系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段多媒体视频创设了教学情境。具体来讲,这段视频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片段,直观呈现出了动物的各种行为。从教学效果来看,多媒体融合了图片、影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要素。所以利用这段多媒体视频,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体验,而且使学生直观了解了动物的各种行为。相对于常规的生活化情境,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出生活问题

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并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而是需要将这些实例作为进一步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结合生活背景与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也能够将生物知识还原到生活背景当中。问题是思维的重要线索,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定的载体,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理解知识。同时,合理设计生活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起学生的质疑思考。

同样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例。借助生活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结合一些生活现象设计了相关的问题:①在人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当中,有哪些食物当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比较丰富呢?②没有吃早饭的同学,为什么早上最后一节课有时候会出头晕目眩、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的症状呢?③如果病人不能正常吃饭,为什么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摄入葡萄糖呢?④得了重感冒,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为什么身体就会出现明显的消瘦呢?⑤有人觉得,要想减肥,就必须是多运动,然后减少食物的摄入,你觉得这样有道理吗?⑥少年儿童、受伤的人等群体为什么要多吃奶、蛋等食物呢?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现象,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而借助这些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也可以使学生初步感受生物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形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融入生活语言

教师应该明白,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需要其他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以口头语言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讲授法,无疑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系统性的语言讲授,能够更加全面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但是,如果教学语言的使用不合理,则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语言讲授时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语言。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倍感亲切,而且有利于使相关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通常来讲,生活化语言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生活中流传的很多谚语中都会蕴含着一定的生物知识。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并将其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遗传与变异的相关内容,教师引入了“龙生龙,凤生凤……”“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谚语,并让学生思考这些谚语中蕴含的生物现象,并以此为基础对教材中的知识加以分析。在生活中,能够反映生物知识的言语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关系。

除了言语之外,一些诗词作品同样可以引入到生物教学当中。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描写出了哪些因素会对花儿的开放产生影响。为此,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诗中的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比较准确的理解。

(四)组织探究活动

主体性是生活化教学需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角色进行调整,并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限制。因此,基于这一原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当中。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自主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其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比如在教学《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没有直接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探究并非是独立性的思考,而是要从整体上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情,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小组的划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而学生需要合作对这些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和整理,并相互交流讨论,以此初步认识三大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在实验活动中,各小组需要自主进行猜想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对大米、黄豆、核桃仁、花生仁等食物中所含能量进行测定,以此使学生直观了解食物中所含能量。完成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之后,各小组需要分别派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并尝试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从而使学生在借鉴其他小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认识。相对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相关知识产生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观察、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五)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习活动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梳理和总结,那么学生建构的知识必然会比较零散,这无疑会对学生的认知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完成探究性学习之后,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以此对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有准确的理解,从而使其知识储备结构化、系统化。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的理解。

在知识梳理环节中,知识归纳方法会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了使知识体系更加清晰,需要引入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性学习工具。其中,思维导图无疑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工具。简单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表达思维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具有图文并重的特征,能够将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层级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以《动物的主要类群》为例,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把“动物类群”作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扩展至扁形动物、肠腔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等二级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出三级主题,填补一些详细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将本章知识的隶属关系与具体内容以一种更加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能够优化学生的视觉体验,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注重学以致用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有效的练习,不但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生活化教学中,课后练习应该遵循学以致用原则,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活动。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传统的“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负担。同时,这种练习方法也有利于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知识的现实意义。

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笔者没有利用书面练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而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实践任务,以此突出了练习活动的实践性以及学以致用的特征。在这次任务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社会调查,了解本地是否存在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现象?如果有,通过调查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因素有哪些?利用这种方法,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在新时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日益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使用方法。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组织过程进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生活化生物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物多样性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第12话 完美生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