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华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山东 日照 276500)
时代在不断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教师也对传统时期教育理念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教师有了对生本教育理念的接触,也有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高度认可,意识到了教学要有全局意识,理解到发展每个学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基于此,分层教学的意义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当被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并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在分层视角下展开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分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产生自信的态度,将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的身上充分落实,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并不相同,这是既定的事实。但是每个人都能够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相应的进步,这就是分层教学的主要意义。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具体了解,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倾向做研究,并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为终极教学目标,划分层次小组,展开分层教学。而且分层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为班级增光添彩,呈现出精彩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简而言之,分层教学集中强调了三点内容,其一是要有对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的了解;其二是要将其划分层次;其三就是分层教学的目的,即要求所有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促进整体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时期的教育活动中,也有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教学指导,但是教师总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授课,没有将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以多样性的教学策略落实,单一的教学策略总是让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须知,任何一种理念的价值都需要良好的教学策略发挥,分层理念也是如此。若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以单调的教学策略授课,势必会给学生学习知识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影响,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形成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分层视角下,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从课前备课环节、教学导入环节、教学重点环节、教学难点环节、教学反思环节进行策略的创新,期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强烈的学习热情下受到教师悉心引导,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案是令学生熟悉学习目标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是提高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以往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不同。就此,身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编制学习方案,并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案分层设计,进而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真正意义上让学案成为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同时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最终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愈来愈有自信,让学生品尝到成功获取知识的喜悦,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自身教学水平良性发展的目的。
比如,在设计《位置》这一节的学案内容时,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空间观念的区别,不同学生之间抽象思维能力的差异,针对于此,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将学案设计成了A、B、C 三个层次。根据对学生认识水平的理解,要求其完成合适的层次内容。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简单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将学生划分成了层次小组,对学生提出了激励性的语言,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增强了学生学习《位置》这部分知识的动力,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由此令学生对《位置》这一节课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抽象思维水平的进步,以及为取得精彩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于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受到了师本教育理念的严重影响,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因为学生的反馈而逐渐褪去,使得教学效率低下。但是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提出后,广大教师深深理解了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人翁,为了将该理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使学生产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常常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授课。但是由于小组成员安排不合理,不同学生之间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差距过大,没有令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因此,作为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可采取分层的方式开展小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内获得进步,再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指导,以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形成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习惯,点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使得“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践行,从而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的品质,让学生对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产生愈来愈高的期待,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氛围当中实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标。
如《位置》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将学生划分成了A、B、C 三个层次小组,A 层次的学生数学能力比较优异,B 层次的学生数学能力相对中等,C 层次的学生接近于学困生的边缘。首先,教师对学生提问:“提到‘位置’这个词语,你们能想到什么?”从而要求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展开互动交流,唤醒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储备,让学生在初始学习阶段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根据不同层次小组代表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评价。然后,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学习“行”和“列”的概念,以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在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指导学生学习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学生在体验到数学价值以后,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学习情感。此时,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这部分内容。但是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其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重组,旨在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的进步。之后,教师以拓展性的问题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希望能够听懂的学生可以更上一次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为学生以更高效率将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取奠定了基础,同时对C 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了鼓励,希望同学之间能够互相请教,共同进步。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组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了分层学习数学知识的心得体会。这样,通过分层合作,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展开有针对性地指导,令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基础知识。一部分学生熟悉了重点学习内容,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更高的发展,最终使得各个学生都具备了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技能,让学生学科素养在课堂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且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达的实践技能,使学生日后面对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也有了学习的自信,顺利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业是使学生熟悉学习内容的绝佳途径。在教育教学中,作业分为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给学生的,是当堂检测的练习,有利于及时对学生做出相应的知识反馈,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增添助力;课外作业则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的一种吸收的过程。但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中,绝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多,其二是难。无论是课堂作业,或是课外作业,皆是如此。这对于一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不但难以令其得到进步,还会致使这类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还是要以夯实基础为主,针对中等偏上的一些学生可以适当提高布置作业的难度,培养其突破困难的勇气,最终促进整体学生的进步,这就体现了分层布置课时作业的重要意义,如此才有可能取得精彩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益。
例如,在布置《位置》这堂课的作业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作业划分成了A、B、C 三个层次,C层次的数学作业主要是夯实基础,B 层次属于中等难度的习题,A 层次属于具有高难度挑战性的习题,随意选择。在布置时,教师对学生说道:“C 层次的习题是同学每个人都需要完成的,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日后空间知识的学习;至于B 层次的习题,大家都要尽量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仅能过够夯实基础,还有利于大家思维能力的提升。针对A 层次的习题,由于难度过高,希望你们能够仔细分析分析,如果完不成也不要气馁。”这样,边布置作业,边对学生进行鼓励,刺激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心理,同时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也能够得到提升。
在布置好课下作业以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教师依照课外作业的层次,设计了一些习题,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并对学生限定时间,旨在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然后,笔者根据学生在随堂检测中的结果对其展开分层次的指导,令每个学生都有了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为学生可以事半功倍地将课外作业完成做了极好的铺垫,也为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增添了强大的助力。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判断的过程,也是对教师自身教学工作的反思,同时也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研究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展开评价,但最根本的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虽然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评价的环节,但是却有不少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鼓励较少,讽刺较多,特别是会用成绩对比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测量,本着尊重学生的态度,对其展开分层的评价,以合理、优质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在学生身上充分落实,将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绽放,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爱上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评价《位置》这堂课的活动中,教师主要针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首先,对学生的作业在整体上进行了激励性的表扬,使绝大部分学生的精神达到一个集中的状态,为学生能够以充足的动力进行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取提供思想上的力量。又对完成各个层次的学生的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深深认识到教师不会丢下每一名学生,旨在学生不放弃自己,始终以积极的状态学习。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正答率对其进行知识反馈,让学生对本堂课中的数学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认可了数学应用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重难点学习内容的印象,使学生对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自信的态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系统梳理,让学生之间互相谈论学习体会,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这样,灵活应用策略,实施分层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向好发展,培养了学生判断物体所在位置的空间能力,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将“行”“列”的概念在生活中应用,令数学成为学生高度喜爱的一门学科,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意愿。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有助于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有效推动课堂学习,是每个从事教师职业之人应该有的追求。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将错误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重视班级上每一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分层视角下思考更多如设计学案内容、展开合作学习指导、分层布置课时作业、分层评价学习成果等优质策略,使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兴趣愈来愈浓厚,让数学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始终保持最集中的学习状态,最终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前教育教学趋势的良性发挥增添助力,将核心素养充分落实,使得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