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实践探索

2022-03-16 11:47乔玺卉
读写算(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探究

乔玺卉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实践探索

乔玺卉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江苏南京211111)

学习力指的是学习的能力与动力,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创造力以及学习效率等。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探究以及运用等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现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得不太理想,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学习能力较差以及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不当等等,这些对于农村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在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力,进而推动学生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核心素养;农村地区;小学数学;学习力;培养策略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究,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力得以提升。可以说,加强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不仅是现阶段学校课程育人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契合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需求。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缺乏明确认识,还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出发点,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因此,立足核心素养的实际需求,探究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策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内涵

(一)小学数学学习动力的构成要素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力的结构要素而言,其主要是按照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进行的划分。学习动力具体指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外动力。内在动力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与兴趣,而外在动力是在外力作用的驱使下产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说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具体表现为学习需求、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乐趣这三方面。在小学阶段开展的数学教学工作,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可以发现数学学科的价值与功能。因此小学数学学习动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收获足够的快乐与成长。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主动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索,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学习能力作为学习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指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以及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以及加强实践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构成情况而言,小学阶段开展的数学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学生对数感的理解主要借助运算能力得以体现。空间想象能力则是指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变化过程进行观察,进而推导出图形变化规律的过程。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体现的。推理能力以及模型思想的提升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发掘,并且在抽象思维的带动下进行演绎。应用能力则是指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总之,数学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发现、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自身批判与质疑能力全面增强。

(三)小学数学学习毅力的构成要素

学习毅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的持久力,需要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影响下养成的优秀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良好意志品质得以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坚定的学习毅力的重要时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毅力,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学习毅力的构建要素主要包括: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不同的学习阶段树立起明确的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目标,加以自觉地执行;针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可以敢于应对,不怕挫折;能够自觉管控自身的行为,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一)学习动力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基本上都是需要在教师完成教案设计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的,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沟通,课堂教学氛围也比较冷淡。这对于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调动是极其不利的。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产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借助教师的管教以及家长的期待,纯粹依靠的是外部的驱使,学生内心无法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共同生长的空间,同时也是二者开展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场所。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想改善与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束缚,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必须对外压式的学习动力进行转变,促使学生们可以产生内驱式的学习动力,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享受数学学习过程。对现阶段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存在着符号化的教学对学生的牵引程度过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等问题。学生基本上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也无法将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学习动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有效调动。

(二)学习能力不强

数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包括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维等在内的数学知识进行体会、表达以及应用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数学规律进行主动探究,进而对数学思想进行自由表达。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是以向学生灌输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并且要求学生强行记忆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教师采用的授课手段也比较僵化。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之间处在脱节的状态,并且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比较单一,无法对其他的学科发挥出辐射作用,最终也会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三、小学生数学学习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有趣场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力度

学生的参与力度指的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并且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可以说学生参与学习水平的高低与教学场景的创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需要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们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就是要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重建,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只有温馨且又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更容易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与鼓励,构建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其次则是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促使学生能够保持对数学知识好奇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各个感官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实现自身思维的活跃,从而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做到深度学习。比如教师在开展《认识图形》这一数学知识的教学时,就可以选择为学生们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趣味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们进行“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贴一贴,说一说”等活动。其中“看一看”就是鼓励学生对例题中的图形进行细致观察,分析例题中的图形是由哪些比较常见的图形组成的。在观察完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画一画”,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在纸上画出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形等图案。在完成画图案的工作后,还需要对不同的图形进行涂色,最后进行裁剪与拼接。通过让学生们扮演设计师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各项感官参与该节课程的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大胆地拼接出了各种有趣的图形,学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二)鼓励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探究力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们开展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记忆层面上,而是逐步增强自身的思考与探究的欲望,进而养成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积累经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探究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教师在开展“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节课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特征熟练掌握,可以在备课阶段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材料,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纸张、小木棒以及橡皮筋等等。然后在正式开展教学时,鼓励学生们大胆地想象与创造,借助直尺进行测量,对纸片进行对折、把小木棒拆下来进行对比或者是数一下钉子板上不同形状的边拥有的钉子的个数等等。通过形式各异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全面掌握正方形与长方形边、角的特征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遵循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操作练习,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再例如,在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可能比较难想象正方体展开之后是什么样子的。虽然教材中有图例,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想象出来。笔者组织了“一起拼接正方体”的游戏,让学生各自从家中带一个大小合适的正方体盒子,比如常备药品的盒子、护肤品的盒子等等,在课堂上五六个人为一组,对盒子按照教材中的图例进行裁剪,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见。之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每组分六张,每张的颜色都不同,然后让学生练习习题中拼接正方形的例题。这样学生对正方体的多种展开图都会有较深的印象。

(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单纯地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很难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以此优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认知力得以提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对于高效课堂的搭建有着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情境,模拟功能,为学生模拟一些应用数学的场景。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来模拟一下虚拟商店。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各个商品陈列出去,并标上价格,假设自己开商店。然后在一些纸条上写上数字,让学生拿着虚拟的“人民币”购买商品。看看哪位同学在使用钱数相同的状态下,能够尽可能地去买到更多的商品。有的同学利用五元钱买了五个一元的棒棒糖;有的同学则是利用五元钱买了两个两元的本和两支五角的笔;有的同学想法奇特,直接买了五十根笔芯;有的同学则是希望可以买一个五元的文具盒。总之,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一样,所买的东西也千差万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关注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在数学课堂中,设置的问题是将教师要传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所以在问题设置上,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设置师生之间的对话,进而抛出启发性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设置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到要传授的核心内容上,使学生聚焦于设定的思考方向上。同时教师设置的问题也会帮助学生在知识维度上进行延伸,有利于思维上的连续性,将知识从一点迁移到另一点上,对知识进行深度连接和理解。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上,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展示了一个长方形的模具,告诉学生该模具的长和宽,要求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学生对该知识点比较熟悉,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正确答案。随后,将模具进行了拉伸,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们对平行四边形也比较熟悉。接着又问学生:“长和宽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它的面积有没有在这样的变化中改变呢?”此时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接下来的教学安排中,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学生们对自己一开始给出的结论产生了质疑。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与之前学过的哪些图形比较相近。小组讨论之后学生们总结出了三角形、长方形,讨论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小组开始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计算过程进行了观察,对计算公式有了初步探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将学习过的知识与本堂内容进行关联,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进行了一定量的深层次思维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创新能力。

一言蔽之,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必须加强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力重要性的认知,并且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对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了解导致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力低下的具体原因,进而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帮助农村小学生在养成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1] 曹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力[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9(09).

[2] 端木钰.小学生数学学习力:一种基于发散性思维的理解与诠释[J].当代教育科学,2018(16).

[3] 徐红兵.对初中生数学教学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思考[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7(61).

G40-034

A

1002-7661(2022)16-0084-03

本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立项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课时学习历程案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2020/02/7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