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军
浅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
李德军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中心中学,江苏徐州221000)
语文作为初中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思维体系存在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比较简单,无法让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好地提高。为此,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成为全新的方法,并且得到了高度的支持、肯定。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在于缺少合理的引导和锻炼,“灌输式”教学下,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改善要循序渐进地落实,给学生带来更好的体验。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不再是追求短期目标,而是对学生开展长期的培养,由此能够帮助学生对各类知识点充分地掌握,懂得站在不同的层面思考。另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内容要进一步丰富,多多增加课外的内容,要对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拓展,引导他们对于名著做出正确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使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提高。
现阶段的初中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为了让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必须加强名著导读教学。但是,在进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并没有合理地引导,更多的是按照传统的理念、方法教育,看起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实际上并不能给学生带来较好的体验。例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前期阶段,针对学生的引导方式非常单一,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学生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然后写一下读后感。至于学生是否真的去阅读、是否借此得到了较好的体验,并没有高度关注,导致学生们对于名著阅读缺少科学的认知,在日后的学习方面没有按照科学的理念、方法完善。
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想要在未来的处理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科学指导,避免造成严重的挑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依然按照“灌输式”的指导方法完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体验。而且师生沟通、交流非常少,教师和学生的矛盾不断增加,对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目标实施难以取得卓越的成果。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完全是生硬地阅读,没有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锻炼。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方向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对于未来的教学产生了非常多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解决,提高阅读教学的综合水平。
对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整体上的阅读,是按照局限性的方法开展,不仅缺少足够的锻炼,还在阅读的时间上浪费非常严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设定非常随意。尤其是教师缺少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估,导致学生对于阅读的认知非常薄弱,很多人没有结合自身的阅读优势、劣势进行合理地选择。因此在长期的阅读积累方面,始终无法得到较大的突破,得到的成果也不够显著。在阅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们更多的是开展机械化的阅读,没有在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个人的感悟也非常少,这对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价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发现很多问题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学生在阅读兴趣方面非常薄弱,大部分学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点,因此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表现出人云亦云的特点,始终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设定的标准较高,学生对于阅读本身缺少正确的认知,在教师的超高标准下很容易产生望而却步的情况,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难以得到较好的体验。阅读兴趣的缺乏,导致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效率不断减慢,教师和学生的观点相左,造成的师生矛盾是非常多的。为此,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应作为日后的重点努力方向,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内涵更好地丰富,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目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为了在今后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师必须在阅读的引导工作上合理地转变。传统的引导方法,是按照固定的阅读任务进行布置,至于能否执行、是否在阅读中得到了较好的体验、是否在未来的成长中得到了卓越的成果,完全是依靠学生的个人情况而定。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应切实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帮助他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卓越的成果。例如,开展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时,可引导学生选择性阅读,很多人对于《傅雷家书》并不陌生,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选段学习。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们对“傅雷”的个人生平和背景资料充分地掌握,对于“家书”开展深刻的探讨、研究,看看人人口中称颂的《傅雷家书》到底是怎样神奇的存在,能够对广大的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单纯地写读后感,而是要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家书》看起来仅仅是述说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但是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是非常丰富的,初中学生应该有很多的共鸣。所以,引导学生们阅读《傅雷家书》的时候,要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机械性地阅读。
又如在进行《三国演义》的名著阅读中,教师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太高,为了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引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就在课堂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了以“故事+信息技术”的引导策略。首先,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你是否了解‘三国’的历史”,让感兴趣的学生给大家讲一讲三国历史的梗概,并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补充。之后,教师又提出:“在三国历史中你有喜欢的人物吗?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有哪些历史典故与他有关。”有学生说喜欢“赵云”,因为他骁勇善战,为救少主在曹营杀个七进七出。有学生说喜欢“诸葛亮”,因为他们足智多谋,独自在城楼上弹琴上演一出“空城计”,令自己很敬佩。当学生在讲这些内容时,学生态度存在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其中了解的学生比较亢奋,好像自己就化身成历史人物。不了解的学生的表现则有些疑惑,同时又有些好奇。这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三国”题材影视作品中一些典故的片段,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这会让原本有些疑惑的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冲击,并对“三国”产生兴趣。最后,引出《三国演义》这本课外素材,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得到激发,引导式阅读教学工作也因此取得了效果。
随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意识提高,阅读方法的应用需保持较高的科学性,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成就上更好地提高。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初期阶段,要让学生们对阅读减少排斥,觉得阅读是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是通过阅读排解学生内心的压力,不要给他们造成较大的学习阻碍。总之,就是让学生们将阅读作为一个额外的事情来做,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强制性措施,促使学生们在阅读的接受能力方面逐步提高,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科普作品《昆虫记》的阅读时,很多学生的眼中,阅读就是各种文章、各种心灵感悟、各种做题。但是,《昆虫记》和一般的阅读作品不同,它是生物类型的著作,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属于课外阅读,与书本上的联系并不是特别密切,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例如,很多学生习惯了各种名人传记,但是对于昆虫这样的小物种接触甚少。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同学们进入到一个昆虫的世界当中,打开了他们的新世界大门,让学生们不可自拔地阅读,从而在课堂分享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感悟。由此可见,科学的阅读方法应用反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又如在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经典名著的阅读时,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让他们更好地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效果。为此,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两个阅读任务,其一是阅读笔记,其二是摘抄,每周检查一次。其中阅读笔记学生主要写读后感,字数不限,但必须是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每周最少一篇,上不封顶。而摘抄是指学生对于阅读过程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段落进行摘抄记录,同时还要写出自己摘抄的理由。之所以要每周检查一次,就是为了让自主学习行为以相对柔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硬性要求。因为,很多学生在阅读中都有惰性,他们喜欢阅读,却不愿意写读后感和摘抄,但对于他们而言,这两方面都是帮助他们实现阅读能力进步的良好阅读习惯。所以,出于对学生未来的考虑,适当的硬性要求很有必要,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方面的进步。即使学生对教师的这种要求表现不满,也要坚持下去,因为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
现代化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已经逐步告别了“灌输式”的方法,能够切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且能够使阅读教学的可靠性、可行性大幅度地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目标设定,应贯彻落实有效性原则,促使阅读的综合体验更好地提升,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们在未来的成长、进步中取得卓越的成果。阅读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成绩。例如,“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对于学差生而言,只需要对《朝花夕拾》的基础内容了解就可以了,喜欢的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喜欢的学生们完成基础阅读任务就行。中等学生则需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故事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并且融入课内的知识点当中,便于对自身的成绩更好地提高。学优生则需要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观点、看法,应对《朝花夕拾》做出较多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人生规划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有效的阅读目标,能够让同学们减少对阅读的排斥心理,针对不同的名著阅读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这样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又如在进行《红岩》的阅读时,其作为一篇抗日题材的经典长篇小说是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历史,构建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素材。然而,由于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再加上阅读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阅读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他们设计出科学而有效的阅读目标。其中,对于阅读能力较薄弱的学生,为他们设定的阅读目标是完成阅读并能够讲出梗概即可。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完成阅读之后能够与自己现在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感受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实现对他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时期,常常会出现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进步明显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阅读目标的科学性,教师要能够通过定期的读书笔记、阅读交流会中学生的表现对他们的阅读状态予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随时调整学生的阅读目标,以确保他们的阅读目标能够始终与阅读能力相匹配,保证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同时,也可以获得阅读能力的进步,为他们语文素养的有效构建提供助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革新,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兴趣的激发成为教师的主要手段。而且对于兴趣的激发措施,正不断地告别单一、强制性的措施,旨在让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长期稳定,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成绩上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从阅读本身挖掘兴趣,让学生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能主动地阅读。单纯依靠教师的辅助,并不能得到较好的成果,造成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学生只能停留在兴趣的基础上,就会降低名著阅读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名人,以此启示学生。
从初中生的思维发育状态来看,为了让他们对阅读感兴趣,教师应在仔细挑选阅读素材的基础上,尽量做好对阅读活动的创新,以确保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感知体验。例如在进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传统经典类的阅读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会定期在班级中挑选“经典名著小剧场”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可以自行组队,选择自己喜欢名著中的某一个典故或事件进行话剧表演,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演。这么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增强他们对阅读素材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他们日常学习的压力。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定期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会”活动,让学生针对最近阅读的素材提出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想,并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动,寻找到喜欢同一类阅读素材的伙伴,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
现如今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能够对自身的问题做出有效的改革,整体上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诉求,对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项教育方法也比较符合时代的标准。未来,应继续改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理念,对于教学体系、教学机制更好地创新,深入观察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体验,掌握好阅读的内涵,从而推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前进。另外,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培训力度上应不断地加强,减少固定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加强自我突破。
[1] 仇红梅.信息时代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1):105-106.
[2] 涂红梅.借助微写作,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以《水浒传》名著阅读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13):41-42.
C42
A
1002-7661(2022)12-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