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的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2022-03-16 10:15靳如平
读写算(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寓言寓意语文

靳如平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古楚小学,江苏 宿迁 223800)

寓言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寓言文章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其结构大多简短但却极富表现力,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小喻大,运用简单的故事体现深刻的道理。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寓言故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性格,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一、小学语文教学寓言教学的必要性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一些小故事向学者传达一些大道理,使学者能够读小见大,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及健全学生人格都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标更是对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切实发挥寓言教学的作用,以新课标为指导,创新传统语文寓言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一)丰富学生语文生活,培养学生文学爱好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对语文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在小学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也没有得到长时间的行为及语言约束。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无趣,缺乏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寓言故事,增加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寓言精炼,篇幅短小精悍,将人生深刻的哲学问题和教训融入故事中,教师要把握好寓言故事的特点,成功地展开寓言故事教学。例如,《自相矛盾》是脍炙人口的著名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又卖矛又卖盾,而且在夸赞自己矛的同时又夸奖自己的盾,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看到主人公前后矛盾的搞笑语言,让学生在欢乐中度过以往无趣的课堂。寓言教学的价值及意义就在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课堂生活,也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及爱好。

(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寓言故事是生活经验的结晶,来源于生活,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对学生开展寓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会思考,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寓言故事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再将其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参与教学活动会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因此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探索欲望及观察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好习惯。

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原文利用不充分。通过调查显示,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主要出处为中国古典书籍、名著及西方伊索寓言,而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多使用古文,小学生很难理解,多是经过编者改编或改写后纳入教材中的,以白话文呈现,因此学生阅读难度不大。而一些纳入语文教材的寓言已经脱离了实际语境,再以独立故事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增加了学习难度。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多以故事为基础讨论寓意,不会考虑怎样利用故事原文引导学生领会寓意。

(二)对寓意理解不深入。常规的寓言教学中,侧重于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对人物的分析,对寓言本身的意义并未给予深入的理解,对寓意的理解比较肤浅,让学生囫囵吞枣式学习,从而导致深刻的寓意无法被学生吸纳,被轻轻地带过,无法完成教学的目的。而这些简单化的寓意理解无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省略了由故事表象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这个过程。此外,在教学中拓展延伸不到位,使得学生离开了课堂后只能记住故事的内容,而无法言明故事的寓意,削弱了寓言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语文寓言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品味语言特色,感悟寓言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中最早出现寓言作品在小学一年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识字量、语言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寓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寓言作品学习能力,提高对寓言作品的认知,通过语言理解寓言作品的意义。寓言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三种表现手法。

首先是比喻。每则寓言内包含的故事都是一个喻体,寓言故事里的比喻通常都比较含蓄,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其次就是拟人。寓言中的拟人和童话故事中的拟人不一样。由于寓言故事短小,所以拟人也只是粗线条,仅仅只是对所拟对象进行了大致的描写。最后则是夸张的手法。寓言中夸张的目的是把哲理、教训、讽刺放大,以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寓言中文字的特色,从词句中体会到文章内容的独特之处。同时,还要从语言的角度开展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奇妙,更深入地理解寓言中表达的含义。

在《亡羊补牢》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教师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劝告之后的想法。用波浪线画出第二次丢羊后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两次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比对语句就会发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也就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关键。紧接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寓意,教师通过出示两组句子对比,让学生体会两次态度的差别。首先是“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和“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进行对比,通过反问句与肯定句的对比突出养羊人的执迷不悟、毫不在意的情感。第一组语句对比后再出示第二组句子对比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与“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通过第一句“不……不……”双重否定的句式,突出养羊人知错就改的决心。通过语句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文中人物的内心,理解寓言故事的道理。

(二)引导学生感知寓言形象,提升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寓言本身包含着一定的趣味性,相比较于其他的文学体裁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是动物或者是非生物,通过语言塑造不同有趣、生动的形象,以此启发学生的智慧。寓言作品中包含了许多正面、反面的形象。在《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中,乌鸦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喝到了瓶子里的水,塑造了乌鸦聪明、机灵、脑筋灵活的正面形象;而在《狼和七只小羊》中,狼的狡猾、奸诈,以及小羊的聪明都在语言的表达下活灵活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

以《狐假虎威》的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图片和动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这篇寓言作品教学方式以角色情感体验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表演环节,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加快角色体验,让学生体验狐狸与老虎的心理变化及其本性,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分别将狐狸、老虎、兔子、野猪、小鹿等动物的头饰发给学生佩戴好,并让学生依据文中的情节与台词,想象画面,模拟自己扮演动物的表情、神态等。表演完成后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狐狸的做法正确吗?你会对这样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借助寓言作品中的形象,分析并进理解作品形象,以此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寓意

寓言作品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的可能并非文字表面所想表达的含义。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将很难理解寓言作品中想传递的寓意。寓言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以现实生活为基准再加以想象而成的,而寓言作品向学生揭示着生活的真谛。因此,教师在寓言教学过程中,要将文中塑造的形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文字走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导性,引导学生在理解寓言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遇到类似的情况,或者以“你是当事人”等情况展开讨论。运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

以《掩耳盗铃》为例,教师首先通过播放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原动力。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然后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进入角色,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构建自己的知识、情感、价值观。最后再联系生活实际升华理解,让学生自己讲述通过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升华所学道理。

(四)创设情境,增加寓言趣味性

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创建合理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一个好的开始,在课堂开始时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确保后面的教学更加顺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寓言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与寓言故事结合,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程时,可以通过设置游戏开展教学。选择纸筒看黑板的游戏,可以选几名学生参与,也可以轮流参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笔画,再让学生将纸筒放到眼睛上,闭上另一只眼睛,让学生们看看通过纸筒能看到黑板上的什么内容,再拿下纸筒,观察刚才看到的地方,两者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之后,以此类推,教师带领孩子通过不同视角观察事物,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寓言教学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小学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也不同。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需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寓言教学,从而使教授内容更具直观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而且小学生更喜欢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方式方法学习,色彩丰富的画面、惟妙惟肖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前,需做好备课工作,搜集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寓言故事视频、图片制作成PPT 等,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进而吸引学生注意力,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做到图、文、声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故事情节和内涵。

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狐狸和乌鸦”动画片,观看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复述一下,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观后感。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讲述的故事情况进行评比,进而激励学生学习寓言故事。也可以在学生观看之余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故事内涵,扩展教学思路,角色扮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度,吸引学生兴趣,使其深刻地理解寓言的含义要传达的道理。最后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只有更好地掌握语言技巧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通过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师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品味寓言故事的能力。小学教材上的寓言故事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符合学生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先梳理寓言故事内容,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合理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例如,学习《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教师需鼓励学生先朗读一遍原文,再设置一些符合学生思维的问题加以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问题可以简单一些,好比“农夫是怎样种植禾苗的”“结果是怎样的”。待学生回答后再接着提问:“农夫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禾苗长高的?”等到学生回答后,再提出问题:“当农夫看到禾苗长高了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心情呢?”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思考。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思考,精准地找到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七)由表象深入到内里开展寓言教学

在开展寓言故事教学中,在学生感知故事角色时,多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缺乏理性认知。因此这种认识并不深刻,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加深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舍去无用的具体特征,进行全面抽象化概括。对于这个情况,教师应设计一些有深意、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转变意识,由原本浅显的理解上升到深层的理性认知层面上。

例如,在学习《群鸟学艺》这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从几个方面设计课程:第一,先理解文章大概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再自行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带着“都有哪些鸟儿前来学艺,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问题通读文章。第二,深入理解文章。鼓励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本质上进行思考“为什么不同的鸟在向凤凰学习的时候,最终结果存在这样大的差距呢”,再提出问题“我们自己在学习中能否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而生的阅读就更加深入,对寓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第三,进一步深化认知。教师对寓言的寓意加以概括,在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思考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怎样的启发,教师在教学中抛出这样阶梯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帮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寓言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提高寓言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将寓言概念引入到教学环节中,认识到寓言教学的作用及重要性,优化寓言教学手段,采用表演的形式感知语言形象,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寓言寓意的理解。

猜你喜欢
寓言寓意语文
美好寓意品芝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盛放的寓意
寓言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模仿老鹰的乌鸦
寓言的马甲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