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琛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为了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国家在教育改革上大刀阔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传统方式的数学理论教学已经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数学的实用性不容忽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虽然还存在部分问题,但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部分学生以为数学就是做题,而忽略了数学对于实际生活的重大帮助,导致对数学的兴趣不大。加上数学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难以轻松掌握,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感觉难度较大,久而久之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复的题海战术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当需要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而无法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难度较高,只有掌握了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但实际上,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一味地追求创新、发散,反而适得其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一带而过,导致学生没有深入理解,为后期深入学习埋下障碍。没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学生课后自学也无从下手,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大大降低。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没有实际意义。数学成绩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知识传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虽然能够进行数学情境创设,但是由于目标不清晰,导致形式简单、内容单一,偏离教学实际,作为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逐渐被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但是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效率不高,只是将课本知识简单地复制在教学工具上再进行放映,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创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创设与实践相近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比如进行数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商店超市”课内游戏,通过顾客和售货员的扮演,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奇妙用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学数学、用数学紧密联系,不断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
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学习由被动地接受过程转为主动的建构过程,通过“做中学”实践,参与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例如,在进行函数讲解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假设,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以此提高初中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的批判精神,解决问题是重视“过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等充分调动越来,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堂依然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充分创新课堂,以灵活的授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教师应结合数学课本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找出突破点,通过设置新颖的数学问题引入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微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良好基础。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充分结合重点和难点知识,在教学环节安排中贯彻数学思维逻辑教学,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特点,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素材。例如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案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建筑物、桥梁等,让学生通过生活的物体客观认识图形的几何特征。
例如,教师设定与生活相关的数学课题,将学生合理分组,通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找到问题主动提问,教师此时只需发挥引导作用,达到初中数学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位置,教师主要是引导与辅助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发挥学生的“主角”作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绝对值问题时,由于内容较抽象,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实际,找到与绝对值概念相关的客观存在,比如温度变化等,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提升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比如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活动的开展,引入中国传统的“七巧板”,让学生开展拼图比赛,通过教师预先设定拼图要求,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找出不同的符合要求的方案。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不同的初中生成长环境不同,个性特征也不一样,同样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能力的培养,也应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适合他们的难题,挖掘学生的潜力,突出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对于数学基础牢固的学生可以设计较高的教学目标,鼓励他们拓宽数学探索的范围;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练习,设计适合他们难度的数学命题,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及上进心。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难度区分,让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共同探讨一个数学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自主交流、共同分析,通过小组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分享,先进带动后进,共同提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代表进行梳理总结,并且给予每个学生相同的表达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初中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数学的开放式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例如,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应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问题设置的灵活性,针对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措施。
引导学生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初中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进步,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很多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进行讲解,比如抛硬币正反面的概率是否相同、抽奖时中奖的概率是否一样、是否能够采取措施提高中奖率等等,通过引入这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还可以增设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通过设计课后数学实践教学方案,鼓励学生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实地调研,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正数、负数的概念,并且深刻领会数字表达对于实际生活的帮助,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从而进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观察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支撑。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可靠的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审题不严,审题不清,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导致很多解题错误和题意理解不清问题的出现。如果忽视了题目中出现的必要条件,或者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解题效果也会降低。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作为人民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顺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慢慢观察,让观察能够更加全面。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指导,避免学生走入误区导致错误进一步加深。培养观察能力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并非短时间就能够养成。作为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定期地组织观察活动,掌握分类观察、对比观察等方式的应用方法。长此以往之下,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会达到良好的目标。
问题的转化也是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思想,也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使用到的常用方法。通过转化,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变为形象的问题,帮助自身对问题进行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的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采用转化的方法,快速地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来说,很多难题只要细心观察,有条不紊地对抽象的东西进行转化,很快就能找到与自己所学知识相符合的部分,将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但是如果学生的深层次分析能力以及审题能力不足,将会导致无法对化归思想进行灵活的运用。
目前常见的化归思想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联想转化法。数形结合就是一种典型的联想转化法,通过数字与图形之间的结合点,能够帮助学生们快速得出答案。在平时的数学练习中,教师可以下意识地增加此类内容的联系,加强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函数问题与方程问题的转化。
第二种就是类比转化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定理和概念都可以采用类比转化的方法解决。比如,通过正方形的性质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以及菱形的特点和性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当堂训练,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中转化方法的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转化能力,给予学生适当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转化思维的提高。
自主学习指的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自我学习。这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促进学习主动性提高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学程单并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程单进行提前预习,同时在学习结束之后进行课堂教学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预习的质量,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弥补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推动学生学习,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合理地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渠道,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当,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数学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加强自身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教学出发点。同时,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通过实践操作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命令道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巧,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部分问题,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越来越强。教师越来越注重创新课堂授课方式,引入了微课、多媒体等先进的方式方法,通过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何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仅仅停留于书本或者只限于解题,将会使学生思想僵化,数学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成为考试的工具。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还应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