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 222022)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教材中的物理知识是前人们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来的,由此可见,物理实验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前的物理教学并不重视实验教学,教师只是通过一味地讲解、灌输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认为实验并不重要.鉴于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需要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重视起来.
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初中物理的知识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如果难以理解,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盲目,没有头绪,自然对操作物理现象产生排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物理教学,通过知识内容的新颖性来覆盖抽象性带来的影响,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也激发他们的动手实践欲望.
例如,在教学“磁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内容的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观看视频的操作过程也能让学生明白小铁钉、导线、电池组的用法和物理现象产生的原理.视频能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观看他人实验,自己会更有实践的冲动,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的效率.动手的前提一定是在对该事件产生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生青春期的心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趣味性课堂,增加初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心理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和魅力,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具备物理学习的兴趣只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前提,要想一步步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加强还可以通过提问和想象来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时间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怎么样才能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实课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思维,利用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在大脑思考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也想象如何实践实验,从而开发动手思维也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全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电路分析”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完电压、电流、电阻等基础内容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串联和并联中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让学生闭眼自己在大脑中想象电路构成,并想象如何做,发掘三者的区别.问题的作用在于能给予学生想象进行指引,通过脑中进行实验步骤,从而帮助学生明白现实中如何操作实验,启发动手思维,间接培养动手能力.
要想培养动手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器材的使用,规避风险.学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因为物理实验导致人受伤的视频下意识就会对物理器材的使用感到害怕,形成抵触心理,阻碍动手能力的发展.因此,提高动手能力还需要教师仔细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物理现象的构成,保证动手过程中的安全性.
要想改善这一问题,有两种办法,一种就是利用多媒体来讲解物理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视频直观的学习到有关物理实验的安全内容,从而懂得规避实验隐患;另一种就是教师在讲台上一步一步进行操作指导,虽然会降低教学效率,但是也能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器材的安全用法.学生只有在安全、毫无畏惧的情况下才会放开手脚进行实验,全神贯注的融入动手过程中,从而提高实验正确性,深刻理解物理现象的由来和构成,感悟物理世界的奥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过,演示实验与其他的实验存在一定的不同,是教师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进行恰当的讲解,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从中获取知识,然后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
例如在演示实验“平面镜成像”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将所要用到的器材进行展示,然后逐一的向学生讲解每个器材的使用方法.在学生了解了器材的使用方法后,教师可以边演示实验的过程,边讲解需要注意的点.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对操作实验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刚刚演示的实验重新操作一遍.通过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实验过程的印象,动手能力也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由此可见,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物理知识,对物理实验产生了兴趣,掌握了操作实验的方法,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
老话常说:“实践出真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去实践.鉴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无法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物理实验,所以教师可以将分组实验运用起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操作实验.
在开展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认真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前,教师需要精心的去设计实验内容,并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实验的要求、原理、目的、方法、所需器材有个清楚的了解,并熟练的掌握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的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让学生明白操作实验是需要注意些什么,要重点观察哪些现象,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等.在学生进行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应该人人都参与,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实验操作的乐趣,让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做完实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出最后的结论,并按照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整理好用完的仪器.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和完成实验后,要及时的去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并及时的进行反馈,从而帮助学生纠正不规范的行为,帮助学生培养出规范操作的好习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堂教学的时间仅有四十五分钟,教师除了要讲解重点内容,还需要安排重要的实验,很多教材中的小实验、小制作被忽视了.这些小实验、小制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具备趣味性,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小制作、小实验安排在课后.
例如在《气化与液化》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实验——纸锅烧水.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过于紧张,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个趣味小实验当做课后作业安排下去,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操作.因为纸在学生印象中十分的脆弱,火一烧就化成灰了,所以在看到这个实验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很新奇,并在课后用纸做成一个锅,在里面放上一定的水在火上烤.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纸锅是真的可以烧水的,并对其原理产生好奇,并在第二天到达学校后与其他学生探讨纸锅为什么能烧水.在得出一定的结论后,学生会找教师进行验证,明白水在沸腾时会不断的吸热,所以温度会保持不变的物理规律.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十分的重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将其重视起来.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巧妙的去设计,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的将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个性化、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与其它人文学科相比,物理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实践活动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必备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物理教师一定要综合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实践活动,从而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还有实践活动能够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还有为了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活泼、积极的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些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当学生的讨论活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为学生指明讨论的方向.还有对于那些不积极参加讨论活动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通过交流活动来感受到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和乐趣.还有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值得探讨的物理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液体沸点与空气压力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液体沸点与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提出抽气和将冷水注入烧瓶底部、还有的学生提出在山底和山顶上煮开水,在比较两者之间的沸点和温度等,学生会通过查资料、亲自做实验等途径来进一步佐证他们的观点,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