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浅析

2022-03-16 08:27
读写算(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小学生

岳 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浅析

岳梅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小学,甘肃平凉744603)

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创新发展和思维锻炼中起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效果很好,文章以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作用,探讨了在课堂上塑造学生发散思维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将就此加以阐述。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发散性思维

逻辑思维的本质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发散思维和集中逻辑思维融合形成的,其中发散思维占主导地位。发散思维,又称异质逻辑思维,它促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构思、具体分析和综合,最终圆满地解决问题。发散思维不会受到课本基础知识的束缚和限制,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很可能有新颖的观点,独树一帜。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生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有目的地帮助学生提高教材内容的范围,尝试多方面塑造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发散性思维概述

发散性思维是人思维方式当中最基础的一种类型,其也被称为扩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是指人在产生思维活动时,能够根据其中的一个思维点或一个内容进行扩展性的思考后连续,让自己的思维呈一种发散性的状态放射出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具备发散思维能力,但不同人的发散思维水平会存在差异,其中发散思维能力越强的人,思维活跃力越高,想象力越丰富。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重要工作目标。在该目标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教师需要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他们应具备的发散思维更多侧重在学习方面。例如,教师说出“苹果”,学生的思维可以从苹果发散到苹果汁、苹果派、苹果树,再到牛顿、智能手机品牌、平安果、红富士等,这就是学生发散思维的最典型表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科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策略也略有不同,如数学学科的发散思维注重“一题多解”,而语文学科的发散思维则主要表现在“一物多用”“一事多写”等方面。

有教师认为发散性思维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两者虽然相近,但在本质上有区别,因为举一反三的思维活动是围绕“一”这个核心进行多方位、系统化的分析与思考,而发散性思维则是以“一”为基础延伸到“三”,再到“十”,甚至是“一百”,所以两者并不该被混淆。

二、发散性思维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育

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育水平,这对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尚处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依靠教师进行启蒙才能够得以发展,这是人思维形成的必然过程。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那么包括学生的联想思维、创新思维都会得到启蒙,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育而言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小学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由此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予以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进步,这在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同时,推动了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虽然语文知识可以在很多方面实现延伸,帮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启蒙和锻炼。但语文知识的教育仍是关键所在。而且,以语文课堂为基础的各类教育渗透行为,其效果是必然与语文知识相挂钩的,也就是说如果基础语文教育任务无法完成,那么附加的思维锻炼和认知启蒙目标也都无法实现。然而,从发散性思维的本质角度来看,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完成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借助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实现对学生阅读、写作方面的锻炼,这让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助于学生的素养构建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的全方面素养予以培养。发散思维作为学生应具备素养中的典型内容,教师在课堂当中对其予以培养,可以发挥出发散性思维的优势,实现对学生启发方面素养的辐射,这对于学生的全面素养构建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在进行《铁杵成针》的文言文学习时,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发散性思维,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与教师进行课文内容分析时自主将其与“水滴石穿”成语相匹配,并总结出“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下坚持不懈,那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因为这个道理是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自主得出的,所以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并成为他们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学生的全面素养由此得以有效构建。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就必须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统筹设计,其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一)循序渐进拓展,萌生发散思维

学生和新事物之间的实践差距通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理解和感知问题,保持发散和直觉逻辑思维等习惯是形成发散思维的主要前提。比如在课堂上讲授《水城威尼斯》时,有同学明确向教师指出:水城威尼斯就是水城,这些工程建筑是如何在水中完成的?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规定,但教师抓住这个机会为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自己寻找相应的材料。随后,很多同学根据搜索的资料进行讨论,很容易理解其中的主要原理,也加深了对水城威尼斯的认识。根据这个学生的疑问,教师采取了适当的解决措施,促使大家一起动脑筋,积极解决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塑造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得思维进步循序渐进。

(二)根据不同动机,塑造发散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异质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和正确引导小学生从差异方向独立思考,有利于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经常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以多种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比如《再见,家人》的课上,教师就鼓励学生从多方面理解创作者的含义,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这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职业道德,热爱中国人民,他们知道老太太的腿很痛,所以不让她送别。”因此,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思维的差异性促使学生的思考速度更快,而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同时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定要尊重调皮的学生,调皮的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事实上,很多求真题都是学生在调皮不听话的整个过程中提出的,顽皮意味着有疑惑,这恰恰说明了学生们的思想和积极性。

比如在鉴赏课上,具体内容是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就在同学们听着笛子,一起唱歌的时候,班上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笔者抬头一看,坐在小东身边的同学们忽地大笑着向前倾身,伴奏音乐戛然而止,笔者的脸色由晴转阴,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正在笑的学生们,问道:“谁在笑?你们在笑什么?”很多笑的学生立即闭上了嘴:“没有。”后来,一同学为笔者解答了疑惑:“是小王用扬州话唱了《茉莉花》,把大家逗笑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小王的身上,然后又回到了笔者的身上,仿佛在说:你看,这到底是谁的?笔者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于是,笔者决定先了解情况,慢慢走到小王的眼前,笑着问道:“小王,要不你唱给老师听听?”小王红着脸说:“我没闹,我也在电视上看有人唱扬州话,很好玩,也很有意思。”后来,笔者和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各地民歌演唱歌曲的比赛,很多民间音乐就是在民间生发的,有趣的方言演唱和戏曲、民俗不谋而合,教师只要真正懂孩子们的想法,就能够达到正向引导的作用,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三)激发学生想象,延伸发散思维

小学生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敢于想象,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当前的日常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想。比如《狼与羊》的课上,笔者问学生:“大家都说,小羊愿意被狼吞掉吗?”学生们的思想特别活跃,充分发挥了他们深刻的想象力。有人说狼扑了回来,小羊一闪而过,狼掉进河里淹死了,有人说小羊退到悬崖边,小羊躲起来,狼掉进了河里。在同学们大胆地想象和热情洋溢地讨论中,一只聪明强壮的小羊在同学们的心中栩栩如生地出现,他们发散的思维也将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每个人都知道想象力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利用想象力构建有趣的写作环境。想象力也是各种创新的来源。如果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多样性的各种创造发明;没有想象,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所见、所闻、所想应自然而然地写出来,“每个学期都要能够创造一些趣味性的想象文本,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还提到“要合理鼓励小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写出各种想象的东西”。

小学作文的具体指导过程中,以生活中的想象机会为突破口,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各种想象实践,一方面可以丰富创作内容,拓展写作思路;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诗意悠远、活泼有趣。在整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们培养感情,增进理解。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孩子们心中的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更好的发散性思维通路,更何况,小学生的写作中一定要有想象的成分,体现出真正的童趣和纯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而专门引导学生想象的内容是最有效的发散思维培养方法,将会影响孩子们对课文的阅读。教师只有将课文和生活结合,因地制宜,创造想象的蓝图,刺激学生的想象,激发不同内容的主题思维活动和学生们的想象力,同时也促进想象力体现其创造力,才能在阅读课等活动中正确地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日常生活,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把握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转化分寸。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练笔”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合理开发大脑,塑造想象力,练习发散思维。

(四)根据实际情况,深化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比如《小站》的课上,教师让同学们根据文中描述的“装备简陋的小站”,想象五年后的小站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的发散逻辑思维之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一些人对地铁站的修建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包括修复庭院和假山,建造音乐喷泉,也有学生明确表示,在提升地铁站机械设备基础建设的同时,提升地铁站的服务水平很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塑造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让学生记住和掌握书本中的专业知识,感受到真正独特的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世界也越来越精彩绝伦,每个人的思维能动性具有一定的共性,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趋势可以体现优秀的创意拓展过程。在当今社会,它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和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洞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高度适用性的现代高素质人才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处理方法。心理学家E.韦德托兰斯在其著作《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中将“创新”概括为重新整理和提炼疑难问题,对疑难问题中的剩余要素和缺点敏感,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协调能力,这就是一种对发散思维和流畅的创新思维新颖的论断,“发散思维”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基础。

(五)基于语言重组,促进发散思维

让学生重新组织课文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积极练习,阅读和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的创作技巧。比如,在课堂讲授《草原》一文时,第一段的设计方案强调文章中语言重组观念,认为小学生一定要经常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谁见过草原?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争相诉说着他们眼中草原的经典形象,有的说草原是直达天边也看不见的,有的说大草原的青草像翠绿的盖子。同学们讲完后,教师再次正确引导:“我们一起读文章的第一段。同学们说刚才描述的草原和书中描述的草原哪个更强?为什么?是作者写的吗?掌握草原的特征?”根据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课文内容用简洁的句子、形象生动的经典形象,向大家展示了广阔的草原美景。小学生们以语言重组为基础的语言表达训练,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本文创作的精妙之处,更能提升学生在创作文本中的规划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发表达的冲动,需要从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入手,促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提问,促成一种很好的参与方式,使用多学科和多领域知识融合的方式,使语文学习更加具有历史人文气质。这种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增加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世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同时教师要抓住机会,提出疑问,正确引导,激发了学生更加显著的学习冲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将取得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1] 王春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家长,2021(24):81-82.

[2] 何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途径[J].广西教育,2021(25):114-115.

[3] 钱立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6):89.

[4] 薛小红.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J].情感读本,2020(06):61.

[5] 林利.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高阶思维的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3):51-52.

[6] 黄香英.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1):31-32.

H09

A

1002-7661(2022)13-0147-03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小学生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是小学生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