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22-03-16 08:27
读写算(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组探究教学模式

赵 兴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赵兴

(甘肃省临夏市第三实验小学,甘肃临夏731100)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测验成绩和优势倾向,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科学合理地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相应的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个层次的实际水平,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层次渐次推进的一种教学模式。恰当的分组合作策略,能起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因材施教的作用,使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充分挖掘,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小组合作;小学教学;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前最科学的创新教育技术,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给课堂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支持。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教师想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强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就必须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有效性。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来看,很多教师在使用该方法进行授课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会让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进一步凸显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其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带来积极作用,做好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很有必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及其有效性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协作的学习方式,最早起源于美国,而后又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一种非常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并且逐渐成为当代主流的教育理论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成果,主要是因为合作学习可以有组织地进行学习,由教师把不同学习能力的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然后完成共同的集体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协作精神,而且还能够相互配合按照一定的教学分配标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活动,能够起到鼓励和激发每个人活动积极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能够为小学数学团体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小学生一般是指适龄的8~15岁的学生,处在该阶段的他们正值思维发育关键期,所以教师不仅要做好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做好对他们的思维发育引导。在对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些学生往往容易被一些新颖的事物吸引,但是对学习的概念却相对比较模糊。换句话说,小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有自控力,有时在针对相对枯燥的数学概念、意义知识点学习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溜号或者不愿意学习的情况。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心智发育、行为特征的创新教育方法,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协作、相互激励,这是其他教学方法不具备的优势。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用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规律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基于合作学习的辅助,学生能够互相提醒,互相探究,并一起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探究,这可以让他们发现数学学习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起到了关键性辅助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合作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也能够在趣味性中找到更加丰富的合作学习内涵,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会如何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应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主思维权利,也可以将自己的思维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实现探究,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引导孩子,组织一些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化学习的环境。比如,以生活探究、趣味游戏等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会合作与倾听,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当学生认为与教师和他们的交流是非常愉快的,这证明了合作学习的互助性比较强,而且教师对单个学生的帮助以及对群体学生的帮助都能够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有助于加深合作意识,共同学习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仍需要不断完善。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现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严重阻碍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甚至造成了“看上去热热闹闹,效果却是一团糟”的尴尬。

(一)分组标准的单一化

在将学生分组前,没有充分地调研学情,也没有全面考查学生,只是根据测试成绩这个唯一标准将学生进行划分,这就造成了对学生发展性的扼杀,不能从智力、能力、潜力等多方面看待学生,使分组标准片面化。

(二)分组随意化和小组成员角色同一化

在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分组随意化:完全忽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客观存在,也不顾及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盲目地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分组时不考虑层次,学习目标“一刀切”,学习过程“齐步走”。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各成员责任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角色同一化。虽美其名曰“分组教学”,但徒有其名。这种做法应坚决摒弃。小组合作的组内成员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才能使小组合作教学有效开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科学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呢?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精心备课,根据学情进行分组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这样才能给学生源源不断提供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进行分层次备课,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相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吃透课标、钻研教材、确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理清哪些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的目标,哪些是不同组别的学生区别对待的目标。每组的学生要有区分,有适合拓展思维的优等生、有适合梯度提升的中等生、有适合巩固练习的学困生,每个组里的学生合理组合,各有所长,实施差异化教学目标。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极大差异,故此根据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每个学习层次学生的提问时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全方位多角度为小组合作的课堂实施精心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重点知识和难点讲解时要有梯度渐变。

(二)小组内的成员学习水平要有层次,促进互相帮助

课堂教学是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主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对优等生要让他们放开手脚,不受拘泥,教师点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鼓励其多种解题思路;对中等生要引导其紧跟教学节奏,夯实巩固所学知识;对后进生以帮扶为主,可以是教师指导学习,也可以是优等生帮助他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共同前进,互相帮扶,取长补短。既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全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团结协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对优等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可以让他与同桌合作,不懂之处提出来,和同桌讨论研究,或者向教师直接寻求帮助。对后进生,可在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帮助和启发下,一步步地跟上小组学习的节奏,学会思考的思路,逐步积累学习方法,培养勇于克服学习困难、坚决完成学习任务的品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所有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有所获的成就感。

(三)小组合作的组内分工明确,提高学习效率

还是以“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教师板书一道趣味题:9()9()9()9 =0在4个“9”中间填上“+、-、×、÷”运算符号或括号使等式成立。因为这是一道开放思维的计算题,答案不唯一。但必须通过准确地计算寻求方法的多样性。教师问:“如何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把多种方法找出来呢?”同学们说:“合作学习。”于是将全班进行分组学习,5~7人为一组,小组内细化分工,有组长,有组员,大家群策群力,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校对的,有负责总结规律的,一派欣欣向荣的学习景象,学习过程并不是华而不实,而是卓有成效。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计算本来就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是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感觉到,面对这件事的不是自己,是一个团队。而且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想尽心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先是从心理方面喜欢上了这种探索,而后又有同伴们的共同合作,互相启发,自然会轻松解决问题。计算也变得兴味盎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合作解决问题,展示成果,共同归纳方法

在大家合力解决问题后,共同归纳出规律和方法。这个过程中数学思维得以发展,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猜想验证到方法论形成,是质的飞跃,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得以积累,为以后的学习找到了经验。把观点初步完善,进行全班汇报展示,就更有说服力。这个展示的过程中,也达到了自己知识的内化,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趁热打铁进行追问:“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在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计算时又该注意什么呢?”小组合作共同归纳。随后每个小组选一名组员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样,引导学生提升到方法论的层面,让学生举一反三。另外,由学生讲出来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接着教师还可以提出延伸性的问题:“大家都来当考官,每人给组员出2道计算题,一起完成,看看他注意到刚才我们共同总结的地方了么?同时也比一比谁的速度更快、正确率更高?”换一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感到新颖,计算时也会乐此不疲。

(五)组内的组员自评、异组互评,使小组合作目标更明确

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是有差异的。对于学困生主要以表扬评价为主,多发现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把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放大,在全班大肆宣传,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对中等生以激励性为主,既指出其不足之处,又给他点明潜力发展的方向,让他们不断激发自身蕴含的潜力,再接再厉。对优等生则以竞争性评价为主,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推动他们精益求精,更上一个台阶,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实现自我超越。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在训练学生计算准确性时,可以让学生完成10道计算题后,试着总结一下:对本学习内容,你的学习方法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你们组的成员在计算方面有哪些优点?哪些小组的计算方法你更欣赏?小组内推选计算准确率高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经验。最后教师就学生们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并明确以后的学习方向。这样通过学生自评、异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总结归纳,使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状结构,科学有效。课堂的主动权与学习权完全交给了小组,给予了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充分探索了数学学习的最优方法。

(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要遵循适时动态优化的原则

动态优化的含义是:分组教学并不是一次分好组别就永久不变了,而应适时调整。因为人是发展的,如果主观地固化学生的学习层次,时间久了,自然会出现角色认知固化的不良现象。有的优等生自带优越感,自以为优势地位稳固,也就故步自封,进取意识下降。学困生容易被边缘化,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甘当配角的不良情绪,出现学习不求上进,更加落后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应适时调整各小组成员。分组规则实行滚动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被调换的可能。比如,如果一个组内优等生中有些学习成绩下降了,另一组中的一些学生成绩上升了,这样就要进行合理调换,使每个小组里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匀分布,利于小组结构优化。循环动态变化,不同的综合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有学习的动力。成绩退步的学生也要受到警示,自然努力学习,这样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竞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习上全力以赴。

四、实践效果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学互促,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综合作用,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尤其是通过分层次实施的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获得发展,同时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因此,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讨求知的独立性,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五育”新人。

[1] 覃玉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0-181.

[2] 冉令萍.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43.

[3] 庄嘉雯.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110.

[4] 钱芳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5(32):180.

[5] 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57.

G622

A

1002-7661(2022)13-0055-03

猜你喜欢
分组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组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