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君琦
新时代农村小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少先队阵地建设实践探索
卫君琦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中台学区,甘肃平凉744400)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备着丰富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诸多内容,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有利于将少先队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材。早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就已提出各学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从小学生抓起,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尊老爱幼、敬重师长,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先队员。基于此,本文将以新时代为背景,对农村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少先队阵地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对少先队员的教育作用。
新时代;传统文化;少先队;民族精神;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其整个发展过程,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正因此,即便是我国人民在饱经风霜、历尽艰辛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着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态度。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了民族精神与国民优秀的品质,蕴含了大量的财富和育人价值。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其他内容,这还需要从小学生抓起,依靠少先队积极实施各种合理有效,且形式丰富的活动,将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在教育中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其充分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且也能彰显少先队的教育和引导职能。
少先队无论是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还是在帮助其形成正确、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均能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少先队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也能使少先队教育和引导职能进一步呈现。当然,这也离不开少先队本身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众所周知,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国家与民族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受到少先队员年龄较小的缘故,对待我国历史和民族发展的认识并不全面,而在少先队活动中科学合理地结合传统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历史和民族发展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少先队员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健康的思想品德。
众所周知,人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活动,能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是发展,如果只是简单地传播知识,那么便会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效果大打折扣,追溯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地传播并不能让人们真正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发自内心地认可与膜拜,以此达成传统文化的教育。除此之外,少先队教育和引导离不开少先队活动的高效实施,再加上其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所以,在少先队活动开展阶段,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传统文化,不仅能促使少先队教育内容更丰富多彩,而且也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结合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各班级班主任在负责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担任着少先队辅导员和德育教育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少先队活动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一些内容大同小异,同样包含了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孝顺父母、在学习中要敬重师长等内容,所以,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即是德育教育。因为认知存在偏差,不可避免地改变少先队活动的本质。除此之外,也有少部分农村学校在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阶段,大都是利用综合实践的方式进行,没有将少先队组织作为主体,并且少先队员也时常会出现未佩戴红领巾、队徽等现象,少先队的仪式感不足。如果此类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少先队员发自内心地认可组织,而且也会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时代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也处于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辅导员需要加强提升自身的鉴别传统文化能力,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与传统文化融合开展阶段,摒弃以往封建主义的传统文化,筛选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合理编写教材。如若不然,不仅会对少先队活动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也无法满足时代发展。
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实施阶段,辅导员应充分尊重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综合考虑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选择易被少先队员接受的传统文化内容。当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容也能充分吸引到少先队员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当中。但结合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不难看出,大部分辅导员没有充分了解少先队员作为主体的重要性,依旧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在课堂上也没有与少先队员保持良好的互动,队员被动参加到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导致少先队活动课程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
若想对少先队活动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则要从重点突出少先队组织文化入手,如,要求少先队员深刻记住誓词、佩戴红领巾和队徽等,强化少先队的仪式感,充分尊重少先队的主体地位。首先,红领巾、队徽以及队旗等标识作为少先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代表少先队组织身份的标识应在少先队成员身上全面呈现出来,并且在少先队组织基地建设中也应凸出队徽、队旗。其次,加强党、团、队组织之间的传承关系。众所周知,少先队活动基地不仅只存在于校内,校外也包含了很多,比如博物馆、文化宫等社会活动基地。所以,少先队作为党、团、队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标识的彰显也不容忽视,同时,也要让少先队员明确了解少先队和党、团、队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加强提升少先队组织仪式。少先队组织仪式中主要包含了培养其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格、规范其在生活与学习当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文化精神。具体来讲,少先队文化会在少先队组织仪式上得以呈现,并且也能起到教育和引导少先队员的作用,所以,加强提升少先队组织仪式尤为重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的顺利、高效实施离不开少先队辅导员自身综合素养的支撑,所以,学校一定要注重辅导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赏析、鉴别等能力的提升,确保其能更好地设计课程。为了达成此目标,还需要学校取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的形式,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强化其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倡导辅导员对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其传统文化教育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当然,学校也可为辅导员提供一些专业交流平台,供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辅导员综合素养得以进一步提升,使辅导员在课程设计时,学会结合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少先队传统文化活动课程,并围绕新时代背景,对少先队员实施传统文化的教育。当然,辅导员在此过程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对其进行完善与优化,使少先队活动课程愈加专业。
少先队员年龄普遍在10岁左右,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所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规范少先队员的日常行为,而且也能培养其养成健康的思想品德。为了更快达成此目标,还需要辅导员摒弃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无论是传统文化活动课程的设计还是实施,辅导员都要充分尊重少先队员在其中的整体地位。具体来讲,辅导员可围绕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提前设定多个传统文化活动主题,并且让少先队员自行挑选,具体实施方案也要交给少先队员负责,在传统文化活动课程实施阶段,辅导员切记不可过多做出干扰,只对其实施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传统文化活动课程实施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问题,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妥善解决,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能对少先队员带来更好的教育。除此之外,辅导员可带领少先队员走进社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参观北京故宫、长城、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等经典古迹,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其整个过程中,辅导员也可引导学生调查当地传统文化,对其风俗民情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真正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产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众所周知,无论是少先队员的日常活动还是工作,都是在活动基地由队员自行组织和管理的,所以,若想对少先队员进行更加高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则应注重少先队活动基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比如,在学校内景观、少先队活动角以及少先队实践基地建设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针对学校内景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来讲,可在学校建筑等各区域内的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当少先队员行走在校园时,能随时随地欣赏传统文化。其次,针对“少先队活动角”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来讲,可在“少先队活动角”上的专栏或者板报上加入一些传统文化内容,让少先队员在耳濡目染下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最后,针对少先队实践基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来讲,可通过开设校园武术馆等方式,倡导少先队员加入武术馆,对我国武术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当然,也可开设一些与其他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少先队员深刻领悟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针对评价监督体系来讲,其中应加入来自教育部门、学校本身、辅导员和学生多方的综合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实施与评价监督体系是否健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加强完善与优化评价监督体系尤为重要,为激发辅导员与少先队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奠定基础。针对教育部门来讲,其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完善优化与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相关的评价与督导机制,明确设定评价标准,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中融入少先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评价与督导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学校来讲,应定期评价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施情况,将其与辅导员的考核结果挂钩。针对辅导员来讲,在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阶段,应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由辅导员定期检查少先队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借助少先队自身的教育和引导职能,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而且也能促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施效果。
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求,促进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高效实施,则一定要加大教材研发与课程建设的重视力度。现阶段,我国关于少年儿童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只有一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该教材起始于201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如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短缺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那么不仅会阻碍到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而且也会为其后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部分农村学校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甚至也有少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针对此类现象,还需要各层级教育部门积极研发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层级的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课程研究机制,提倡各学校组建研发团队,聘请专业人士编写传统文化教材,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当然,学校也可围绕教育部门的指导方针,深入挖掘各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加大地方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力度,促进少先队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高效、顺利实施,为少先队员的茁壮成长提供协助。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髓,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文化自信息息相关,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又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或平台。所以,可从小学生抓起,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利用少先队活动的特点,加强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促使少先队员真正领悟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品质,使之成为新时代下更加优秀的少先队员。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下少先队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结合阶段存在的漏洞;最后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少先队活动更好的结合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教学提供帮助。
[1] 张玲.谈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少先队活动[J].才智,2019(34):71.
[2] 刘玥廷.传统文化引领少先队活动实践探索——以成都市金沙小学少先队建设为例[J].新生代,2019(03):76-80.
[3] 徐铭璐.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程:价值、误区与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1):97-98.
[4] 刘淼.弘扬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优秀少先队员[J].中国培训,2015(20):267.
G632
A
1002-7661(2022)13-0049-03
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农村小学传承红色基因的少先队阵地建设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1]PLG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