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馨羽
(江苏省南通市逸夫特殊教育学校,江苏 南通 226500)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价值观,还是身心发展,都处于培养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如同一张待描画的白纸,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在上面进行生动的绘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地将“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学要求落实到位,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并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支持。因此,作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思想上正确理解德育和核心素养的内涵,随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德育课堂教育主阵地,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得小学德育教育在学生发展中发挥出最大效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此,基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笔者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具有显著意义和教育理论指导价值。
随着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界开始关注起“核心素养”这一新型概念,且在国家相关指导文件的导向下,积极围绕核心素养概念进行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符合时代进步发展需求和自身价值实现的优秀品格及各项必备能力。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校教育更加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新发展。首先,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与教师的合理引导密切相关。作为新课改教育环境下的教师,需要在思想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认知,继而才能自觉通过学习和培训等多元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其次,核心素养培育是新时代的产物,要求在具体的培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基础等,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诸多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满足于时代发现需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德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基于广义角度而言,德育指的是基于针对性目的,有计划地对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活动及行为进行干预性影响,具体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内容。而基于狭义角度而言,德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具体指对学生群体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德育教育。在此过程中,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德育教育,使得学生可以获得相关的能力和品德,并满足于社会建设和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活动。总之,小学德育教育既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又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代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与时俱进地创新改革教育方法,才能促进德育教育价值的实现,为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保驾护航。
在核心素养培育重视度日渐提高的宏观教育环境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小学阶段是个体接受正式的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身心不成熟、“三观”未形成等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可以发展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即可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如此,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多方的关系,如个人关系、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得小学生在是非面前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不误入歧途,端正尊重科学的态度和培育创新实践思维。与此同时,基于学生个体角度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高度符合学生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德育教育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可以帮助学生强化道德意识,使得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规范行为。另外,基于社会和国家层面而言,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德育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尝试,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时代性,为小学生未来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进步发展夯实思想道德基础,且对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既关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又关系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学校领导者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并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强化小学德育教育作用提供支持,同时要巧用各类特色主题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小学德育教育的应有价值,为学生核心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在核心素养理念践行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要发挥出最大效用,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德育教育队伍,且德育教育队伍包括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德育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进而保障德育教育效果。原因在于德育教育人员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德育教育效果。因此,小学学校有必要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育需求,建构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在实践中,学校需要根据德育教育工作要求及目标,引进专业性强、综合素养高的人才充实德育教育队伍。同时,学校在班主任和教师选聘时,可以选聘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德育教育队伍,并实现德育教育队伍的年轻化发展。不仅如此,学校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对现有德育教育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地系统培训,使得德育教育人员在持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并可以始终以新时代德育教育理念优化和完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真正地确保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吻合,这样才能促进德育教育价值的实现,并为学生的发展夯实基础。
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往往会影响德育教育效果,且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践行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要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良好的体验,继而可以自觉地接受系统的德育教育。不仅如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便于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在实践中,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德育教育目标,注重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如社区活动、社会服务等,并在多元的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以此培育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道德品质。以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为例,德育教育工作者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周边的敬老院,帮助老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清洁工作、节目表演、文娱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带给老人一些温暖和欢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满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主题班会是重要场景之一,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小学班级主题班会中,小学班主任需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德育教育目标,设计一些具有特色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得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师组织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使得学生在收集消防安全知识,以及参与消防安全主题班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再比如,教师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搜集大量与诚信有关的案例,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使得学生可以正确理解“诚信”,从而在生活中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在主题班会中,可以借助于主题班会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课堂是德育教育主阵地。因此,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核心素养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具体要求,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引领学生遨游于知识海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体验,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但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需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和德育教育效果,继而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例如,在古诗文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解析古诗文意思的基础上,以古诗文为契机,深入讲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通过系统的文化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深度理解和内化掌握古今的优秀文化知识,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正向熏陶,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从而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尊,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可以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又可以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继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为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而言,亦是如此。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既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生动化呈现德育内容,使得小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丰富,使得学生在德育课堂上可以开阔眼界,并掌握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从而有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例如,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在PPT 课件中融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德育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一来,自然有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优化和提高。除此之外,在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的支持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基于网络建立校园德育教育主题网站,并创建德育教育公众号,选择小学生感兴趣且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德育教育,以此延伸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同时,为调动小学生参与网络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开辟网络在线交流模块,结合德育教育内容与小学生进行在线热聊。这样既可以打破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局限,又可以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并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既关系学生高尚品质的发展,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高素质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为小学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同时,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创新德育教育载体,如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以期借助于丰富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并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另外,德育教育工作者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可以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