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力沛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3)
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1]. 2000年美国奥本大学人类与健康系教授提出了Empowering Sports Model(可译为赋权运动模式)[2]. 自2000年赋权运动模式提出以来,美国、新西兰等国在体育教学中广泛使用了此模式. 2011年新西兰学者把新西兰148所的中学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并对其是否使用TPSR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68.9%的体育教师将TPSR教学模式与运动教育进行了有效结合,并让老师对结合的程度从0分(非常不成功)至9分(非常成功)进行打分,最后计算的均分为7.27分,这说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与运动教育的结合,得到了体育教师的认可,能够使学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3].
赋权运动模式是将运动教育模式(以下简称SE)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以下简称TPSR)进行整合. 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以比赛(或说运动季)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运动赛季来培养他们的运动素养. 但是,HASTIE P A认为运动教育模式以比赛为主线,包含众多竞争成分与内容(比赛的过程中伴随着语言暴力、肢体冲突等行为),这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利社会行为,增加学生的反社会行为,因此他将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TPSR)融入到运动教育模式之中,用来调和与平衡运动教育模式产生的负面效应,从而在体育课中实现学生运动技能与责任品格的双重发展,并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将运动教育模式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可行的整合模式,并把这种模式称之为赋权运动模式. 关于二者教育模式的整合的可行性,新西兰学者Gordon(2009)指出,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TPSR)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承担更多的个人和社会责任,在以运动竞赛为主的运动教育模式中,各分组间队员存在一些恶性竞争与冲突,导致团队的比赛氛围紧张而对立,而个人和责任教学目标在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实施,有利于缓和这种紧张与对立,实现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与责任教学的双重效果[4].
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体育相关研究中已经出现关于赋权运动模式介绍,潘義祥[5]对此模式进行了系列探讨. 但在我国大陆的体育教学研究中关于此模式的介绍并不多,仅有的相关研究只是分别对运动教育模式、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对把运动教育模式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相整合的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 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和赋权运动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初步探讨和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赋权运动模式两种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以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对象.
1.2.1 无结构访谈法
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问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6]. 在教学实验中随机抽取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各5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的主题确定为学生的运动体验与学习情感,访谈内容为“你怎么看待、认识现在的体育课”,“在体育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是什么”“你在课堂上怎么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并把访问所获信息整理成文档.
1.2.2 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借助自己的感官或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 本研究在两种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班级中通过课堂观察来搜集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团队之间怎么处理问题、与同学间怎样互动对话、合作交往等问题.
1.2.3 实验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南京某高中年级抽取教学班A班与B班共94名学生作为研究的参与者,且这两个班的大部分同学初中阶段接触过篮球. 将A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共48人(男生25人、女生23人),在A班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下称对照组);将B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共46人(男生26人、女生20人),在B班采用赋权运动模式进行教学(以下称实验组),历时12周共24课时.
(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调控、学生练习效果的评价均由体育教师决定[7],体育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12周24课时的安排,并按照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准备、基本、结束三段式教学. 本研究选取篮球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并掌握篮球基本技术、战术,基本的裁判规则与动作,具体包括一对一攻防、二对二攻防、三对三攻防、移动、传接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5对5半场比赛等.
(2)实验组采用赋权运动模式
赋权运动模式是以运动赛季为核心的运动教育模式作为课程实施的构架,在每节体育课中融入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的程序,即关怀时间、认知谈话、身体活动、小组讨论、反思或称为自省时间5个教学程序. 具体内容与应用设计如表1(注:1,2,3,4,5分别代表关怀时间、认知谈话、身体活动、小组讨论、反思 5个教学程序;a1,a2,a3,a4,a5 分别代表尊重和感受、努力与合作、自我导向、帮助他人引导能力、迁移 5个责任层级;主代表“主要责任目标”,运动赛季的内容参考了潘義祥教授的设计图).
表1 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设计(运动赛季的前期阶段1-12课时)Table 1 Empowering sports model application in sports teaching design(preseason 1-12 class)
表2 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设计(运动赛季的中间阶段13-21课时)Table 2 Empowering sports model application in sports teaching design(the season 13-21 class)
表3 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设计(运动赛季的结束阶段22-24课时)Table 3 Empowering sports model application in sports teaching design(paly off 22-24 class)
以体育教学模式为自变量,包括传统教学模式和赋权运动模式两个水平. 以不同教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作为因变量,具体包括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体育活动愉悦感、体育学习情感3个方面. 以定点投篮、运球投篮作为实验的篮球运动技能的参数指标;以《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PACES)》分数作为体育活动愉悦感指标;体育学习情感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与交往、体育道德精神,这一部分通过访谈与课堂观察来展现.
(1)篮球运动技能测量的方式为定点投篮与运球投篮. 定点投篮规则是男生在篮球罚球线上定点投篮,女生基于罚球线可向前迈一步,每人10个球机会,用投进的个数评定成绩;运球投篮规则是学生持球站立于球场中圈线后,听到哨声口令后(开表计时),自行选择场内一侧运球绕一标志杆后投篮(命中,球必须进,投篮动作不限),接篮板球后运球返回,当人和球均通过中圈起点线时停表,用时间评定成绩. (2)使用孙紫琪修订的中文版《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PACES)》问卷对学生体育活动愉悦感进行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的克朗巴赫系数α=0.957[8]. (3)通过访谈法与课堂观察法对学生在运动赛季中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与交往、体育道德精神进行访谈和课堂观察.
(1)明确赋权运动模式:教学实验前,体育教师向学生讲解赋权运动模式在此次教学实验中的具体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教学时间安排,并向学生介绍赋权运动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区别,并让学生明确本次篮球教学是用运动季的形式来始终贯穿的,还得让学生明确每节课需要达到的责任层级目标.
(2)分组与角色的确定:实验前根据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进行同质性分组,每组4人或者5人(男女分别分组),每组选出自己的教练、队长与队员. 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在不同运动季中,某些团队会担任裁判团队、比赛团队等. 针对每个团队的不同成员,根据不同课堂任务又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担任收发器材团队的成员会担任计时员、分数统计员等.
(3)体育教师的任务:体育教师在每节体育课中要融入关怀时间、认知谈话、身体活动、小组讨论、反思5项教学程序,并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达成的主要责任目标. 关怀时间即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与学生互动对话;认知谈话即教师通过直接说明,让学生明确责任的内涵;身体活动即教师要将责任层级内容融入技能学习和身体活动中;小组讨论即制定评价等内容,强调鼓励与尊重;反思即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课堂行为表现.
(4)制定体育达成标准:教师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商讨学习目标达成的评定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定结果的目的是可让学生进行自我参考、自我激励.
(5)体育教师的指导与反馈:在教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运动赛季的前期、中间、结束3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并对每节课的责任层级怎么体现要向学生具体说明,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如学生扮演角色的转换、如何比赛等问题.
在教学实验实施前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两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如表4、表5所示,检验的结果说明在教学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学生在定点投篮、运球投篮、体育活动愉悦感指标方面不存在差异,说明这两个班学生的各指标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上,符合教学实验的要求. 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指标,因为之前两班教学都没有使用过此模式,这里也把两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指标看作没有差异.
表4 教学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指标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女生)Table 4 Teaching experiment before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dexes of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alysis(girl)
表5 教学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指标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男生)Table 5 Teaching experiment before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dexes of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alysis(boy)
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是用教学实验后测的数据减去教学实验前测的数据,即用对照组的后测数据减去对照组的前测数据,用实验组的后测数据减去实验组的前测数据,再进行这两组差值的比较分析.
2.2.1 实验前-后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各指标差值的比较分析
对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定点投篮准确率与运球投篮通过率的相关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赋权运动模式在学生的运球投篮和定点投篮上均表现出差异性(具体数据详见表6、表7),表明实验班使用的赋权运动模式的效果优于对照班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 两班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均有提高,但实验班学生的成绩进步幅度优于对照班.
表6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篮球运动技能指标变化的差异性检验(女生)Table 6 The control c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of teaching basketball skills test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dex changes(girl)
表7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篮球运动技能指标变化的差异性检验(男生)Table 7 The control c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of teaching basketball skills test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dex changes(boy)
原因剖析:篮球运动技能评定方式为定点投篮与运球投篮,分析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产生差异的原因,根本上还是要回到赋权运动模式的特点上来,最主要的集中在赋权运动模式中的运动教育模式与个人和责任教学模式上. 第一,进行学生分组. 在实验班分别进行男生、女生3至5人分一组,并且选定各自的角色,角色有队长、队员、副队长,且这些角色都是轮换的,分组目的是互帮互学,也是为运动赛季的比赛阶段打基础. 在运动赛季前期准备阶段的12节课时中,教师在讲解完教学任务后,充分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来完成学习任务[9],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练习,组内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体育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与指导,处理各组学生提出和遇到的问题. 这样一来,组间的竞争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提高;第二,分组比赛. 在进行运动赛季前期准备阶段的12节课时后,运动赛季中的9节课时全部用来比赛,男生进行男生的分组赛,女生进行女生的分组赛,比赛中组内队员间频繁地进行交流与合作,目的在于技战术的配合和自我技能运用的反思,学生在学习和巩固篮球运球、投篮等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导致实验班的学生篮球技能更加成熟的原因[10];第三:每节课有主、次责任层级目标,即尊重和感受、努力与合作、自我导向、帮助他人引导能力、迁移5个责任层级. 体育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每节课要通过关怀时间、认知谈话、身体活动、小组讨论、反思5个教学程序确定每节课的主、次目标,向学生讲明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综上所述,学生能在学习篮球运动技能中通过与同伴、教师交流找到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锻炼资源,且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实际的运动上,让技、战术能力得以提高[11].
2.2.2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活动愉悦感差值的比较分析
运动愉悦感是最能预测运动参与的主要因子[12],将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PACES)》测量值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赋权运动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法在学生体育活动愉悦感这一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8),实验班学生的体育活动愉悦感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表8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体育愉悦感指标变化的差异性检验Table 8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of teach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dex changes of physical pleasure
原因剖析:首先,实验班把学生的上课内容按照比赛的赛季来设置,在运动赛季的前期、中间、结束阶段,各小组都要处理不同的任务,运动赛季的前期准备阶段中小组成员间要互相配合、积极完成学习内容,赛中进行的循环赛,小组之间的战术安排、队员安排等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在赛季的结束阶段,进行全班篮球的总决赛并举行庆典活动,研究者作为组织者给各组颁奖并对各组作出评价和总结,而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模拟,规则、团队、合作、鼓励等关键词构成学生体育生活的价值和意义[13],这是学生体育活动愉悦感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通过融入的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节课确定主、次责任层级,确定之后传达给学生,学生以组的形式开展,由队长负责,教师的职责是检查、指导、评定. 这种教学模式展开的教学程序能够很好地关怀学生,如关怀时间、认知谈话环节能够通过师生对话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如课结束时的反思环节能够真实呈现学生的体育学习状态和效果,这种开放、对话和关怀的运动学习环境也是导致学生体育愉悦感高的原因. 而作为对照班的学生,上课后多由教师讲解示范教学内容后,则由学生进行自我练习,教师再进行个别纠错,课堂上呈现的是以教师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没有真切地关注学生的动机与兴趣[14],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且体育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游戏、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但总体来讲学生的积极性、愉悦感不及实验班.
2.2.3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学习情感的比较分析
学生体育课上的学习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通过体育学习后对体育的一种自我认知[15],赋权运动模式中融合的TPSR教学模式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品格,提出体育学习情感这一指标(其实包含了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认识、情意表现,同学之间交往、合作、体育道德精神等)是通过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来实现的. 第一,两班学生在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上,可以感受到实验班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喜欢,学生在参与的积极性及态度方面比对照班的学生更具有主动性. 对照班的学生学习和以往一样还是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学练,略显单调和枯燥;第二,两班学生在课上的情意表现方面,实验班的女生对篮球运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同样参与篮球比赛,实验班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以及技能学习过程中,团队的合作更加内化了学生的情意品质. 对照班的学生想打比赛的主体意愿得不到尊重,课上以篮球技能的习练和掌握为主,学生的表现以及篮球对学生身心塑造的课堂氛围不及实验班. 第三,两班学生在互动与交往方面,实验班由于分组比赛的原因,队友之间配合、讨论、练习、探究等互动活动较多,尤其是面对比赛出现争端的时候,学生以篮球技能学习和比赛为中心不断提升自身对运动、同伴、角色、规则等要素的理解. 对照班多是“教师讲解示范和分配任务—学生习练—教师纠错与评价—学生再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后多是自由活动、聊天或者投篮,女同学更是进入到了聊天的“世界”,学生课堂参与性及练习主动性不及实验班.
原因分析:体育教育的任务在传承体育知识的同时,更在于对学生体育文化的熏陶和体育精神品格的锻造. 体育课堂教学也不仅是传授运动技能,还应该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来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体育规则、团结、合作、进取等[16],让学生感悟到体育的文化魅力和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中来. 无论是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态度、组内合作、参与竞赛等部分的表现,还是从对照班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言语上可以看出实验班上学生内生情感的激发,这一内生情感正是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一系列优秀品质的基础和保障. 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的合作、交流、团结、尊重等优秀品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体育教师直接教的结果,需要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去真实地体验和感悟,而赋权运动模式兼顾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责任品质的双重任务,对照班基于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关怀不够,导致学生在体育态度、互动交往和体育情意等因素上的表现不如实验班.
(1)赋权运动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的提高具有显著差异,赋权运动模式对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 (2)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较,赋权运动模式更能够提升学生体育活动的愉悦感,能够使学生转变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赋权运动模式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即通过体育课让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与交往、体育道德精神等方面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实现对学生优秀社会责任品质的锻造.
(1)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赋权运动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合理地设计本学期的教学单元与课程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技能的学习水平,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保持顺畅,制定包括学生分组、比赛赛制等细则;最后,体育教师要把关怀时间、认知谈话、身体活动、小组讨论、反思这5个教学程序适时运用到教学中去,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主、次要目标. (2)赋权运动模式的普适性:从学生的受教育阶段并结合此模式的特点来看,高中或者大学实施这样设计的教学单元较为合适.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方面相对较强,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认知已处于成人阶段,能够很好地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安排,况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其次,排球、足球、篮球等大球类运动项目基于这样的单元设计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建议在大球类运动项目上可使用此设计模式. (3)实施赋权运动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其一是反思,即每堂课、每个运动赛季的结尾,教师必须要和学生对运动赛季以及本节课进行反思,发现自己课上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要重视运动赛季后的总结,引导学生把运动中的优秀品质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再就是以比赛为核心的季中阶段,体育教师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明确团队内部角色的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