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

2022-03-15 22:54郭红军
思想战线 2022年6期
关键词: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协商

郭红军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35页。在追寻民主之旅中,我们党很重视民主选举,也特别注重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描绘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美丽画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表现了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努力方向和有效路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9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需要注意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举措,具有非常缜密的内在逻辑,并通过其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得到深刻阐释。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极为明显的价值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程参与性,展示了中国式民主的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至上性,凸显了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性和包容性,则道出了西方式民主断点撕裂性的弊端。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示了中国式民主的特征:全程参与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通畅渠道和有效途径,从而展示了中国式民主全程参与性的显著特征。“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4)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7页。

在我国,民众所拥有的持续参与权利,特别是五个民主环节的全过程参与权利,是人民民主的显著特点。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全程参与作为民主的重要表现和明显特征,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三三制”,提高了社会各界的政治参与热情,为此后的协商建国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平台,使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之中,也使基层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以“两参一改三结合”为核心内容和主要做法的“鞍钢宪法”,激发了广大企业员工进行社会主义生产的热情。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将民主和社会主义直接联系了起来,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5)《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8页。的重要论断。这一著名论断,不仅深化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也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决心和信心。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民主选举得到了深入推进,特别是以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和企业职代会为主要载体的民主选举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鲜活展现,人民群众通过民主选举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与此同时,民主协商作为民主参与的具体表现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也得到了生动实践。社会协商对话作为民主的重要形式,不仅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也得到了日益广泛和持续深入的践行。特别是在基层群众民主实践中,“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式,也被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来,得到了灵活运用和推广普及。在新时代,我们党大力推进协商民主,构建了包括诸多协商渠道在内的协商民主体系。事实告诉人们,“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6)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36页。全过程参与的民主特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动中得到了具体践行。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了中国式民主的本质:人民至上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集中体现。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推进着社会变革,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准备各方面条件。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民至上性的政治表达,以解决人民各方面利益诉求为意旨,将人民至上性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中。

的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环节,都将人民至上性嵌入其中,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深度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和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7)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101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8)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102页。具体来说,在民主选举环节,人民群众通过投票,选举产生自己中意的代表,使其为自己各方面利益的实现提供服务。在民主协商环节,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传统形式面对面的线下协商、借助网络社会新近兴起的键对键的线上协商,将涉及自身利益的意愿和要求充分表达出来,探寻到利益表达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凝聚理性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拓展了利益表达和利益实现的空间。在民主决策环节,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形式,对自己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或者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问题进行表决,形成大家能够接受的决议,使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在民主管理环节,通过“一核多元”的民主参与,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对大家共同关心的公共利益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民主监督环节,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对政府管理人员的履职行为提出批评和表达意见,从而使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更为真实更为有效的维护和实现。

与此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地体现在诸多领域。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广泛的、真实的、有效的全链条民主,也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用之不觉和习以为常的大众生活方式。事实正是如此,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政治权力是全体人民平等享有的。详而言之,在经济领域,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基础。同时,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从而使人民群众在做大生产力发展蛋糕的基础上共享物质财富的繁荣成果。在政治领域,我国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充分享有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民众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多种民主角色,充分享有与其具体参与过程相对应的民主权利。在文化领域,我国坚持“双百方针”,不断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特别是通过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作用,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作热情,推出了大量弘扬正能量、体现精气神的精品力作,不仅促进了文化产业繁荣,也助推了文化事业发展。在社会领域,我国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深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生态领域,我国有效开展生态治理,特别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调动广大民众投身环境保护的热情,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以上这些,不仅道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有效和管用的内在密码,也凸显了中国式民主人民至上的本真要求。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道出了西方式民主的弊端:断点撕裂性

西方的选举民主,注重的是数年一度的选举和投票。在选举和投票活动结束之后,民主就进入了休眠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断点式民主”。事实证明,“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9)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8页。

同西式民主停留于选举和投票的做法相比,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的选举,又不局限于单纯的选举,而是将民主拓展到各个民主环节。因此,在民主选举活动结束之后,广大人民群众还能够借助于其他的民主环节继续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通过形式多样的民主参与进一步彰显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10)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6页。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和多样化的民主形式,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愈益强烈的各方面民主需求。民主的体现形式是多样的,民主的环节也是全过程的。只有把多样的民主形式和全过程的民主环节充分考虑在内,才能把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落实到位。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既要看人民有无投票权,也要看人民有无民主参与权。具体而言,西方民主是建立在资本逻辑基础之上的“富人游戏”,和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存在着本质区别。西方的民主形式上是一人一票,实际上则是少数精英的统治。西方的权力制衡演变成了否决政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撕裂。西方式民主的对立制约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否决政治亦成为政治常态,我办不成事也不能让你办成事的现象蔚然成风。西方的民主沉醉于否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不良循环,其结果必然导致政府效能弱化,公正法治被践踏,社会分裂被放大。特别是以美国民主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如同好莱坞可以布置的画面,展示的都是精心谋划的人设。台前大喊民主,背后却大搞交易,党同伐异、金钱政治、否决政治根本不能带来民众所希望的高水平民主治理。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存在着种种缺陷,决不是自诩的世界民主灯塔,也从来不是所谓的民主典范,实际上只是鼓吹投票或选举的程序民主和形式民主,是无视实质民主和结果民主的虚假民主,是只注重许诺而忽视践诺并带来社会纷争的断点撕裂性民主。近年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内在缺陷和矛盾。西方以选举代替民主,选举政治导致国内政治社会分裂、利益冲突加剧、决策短期化、政治内耗等问题,进一步暴露并为公众所认清”。(11)张伟军:《中国新民主政治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运行机理及价值定位》,《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年第6期。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显然是对西方国家周期性选举断点式民主弊端的反思,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的超越,彰显了我国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创新性民主话语。西方民主一直将选举民主视为圭臬,主张通过投票或选举取得做决定的权力。而票决制民主实质上是精英政治,代表的只是少数统治阶层的狭隘利益,很容易造成精英与大众的分歧,进而带来社会撕裂。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的所思所盼所想,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民主,体现在民主的所有环节和整个过程,有效避免了西方式民主断点撕裂性的顽瘴痼疾。

在英国,从来就不存在“标准英语”一说,与其最接近的就是标准发音了。标准发音发源于伦敦英语,但并不属于地方发音。这种口音源于18、19世纪的英国贵族,自此,就成了发音的“黄金标准”了。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制度逻辑。这种制度逻辑,既可以通过广泛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政治制度得到体现,也能够借助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予以彰显。

(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理念,也具有坚实的制度支撑,尤其是具有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就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12)王小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优势在“全”》,《人民政协报》2021年10月20日。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对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做了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61页。人大代表也是选举产生的,能够为人民群众代言,将其利益诉求表达出来,能够体现其根本利益和长期利益,还可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具体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畅通便捷而又行之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事实证明,我们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广泛调动并充分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有效调节了不同国家机关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国家机关和领导层的有序更替,形成了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就此而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14)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32页。真正实现了民主形式和民主本质的统一,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有力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于人大工作全过程,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事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大限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好人大代表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制,规范人大代表的活动方式,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开展活动提供方便和条件。(15)李辉卫:《学习为民》,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70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性质的基本定位,能够有效避免不同党派之间相互倾轧、三权之间相互擎肘的弊端,有效保障了各个国家机关的协调运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16)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37页。从而为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平台。

(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有力支撑。

1.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条件。这种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7)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29页。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充分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能够吸纳众意、集思广益,找到大家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全面反映社会各界的合理建议,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18)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30页。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通过这种新型政党制度得到了有力推进。政党“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19)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30页。政协协商,通过协商形成共识,不仅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特点,也反映了社会各界人士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际行动。通过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充分发挥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对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协商,最广泛地反映民意,最充分地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这种制度安排有效推动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有力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健康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其长期实践进程中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平台。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减少分歧、消除矛盾、化解冲突、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的内在价值和重要功效,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原则和要求相契合。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职代会为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彰显了基层创新精神,充满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创造活力,不仅为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也为基层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搭建了通畅的平台,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

农村的村民自治,就是广大村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组成人员;通过民主协商,让村民协商议事;通过民主决策,让广大村民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作出决定;通过民主管理,让村民讨论村民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实现自我管理;通过民主监督,让村民推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广大村民关心的公共事务和村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

城市社区的居民自治,采取的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做法。在民主选举方面,经历了由等额到差额的演进。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的组成人员。在民主协商方面,走过了由面对面的传统协商到键对键的网络协商,由动员式的被动协商到参与式的主动协商,由通报情况的形式协商到吸纳意见的实质协商,协商形式日趋多样,协商内容更为丰富,协商效果愈益良好。在民主决策方面,社区居民通过协商议事会等形式,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在民主管理方面,根据自治章程及相关规范,由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依章依规进行管理。在民主监督方面,推行居委会事务公开,根据实际召开居民评议会,听取相关意见,虚心接受监督。(25)刘杰等:《中国式民主——一种新型民主形态的兴起和成长》,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年,第250页。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以职代会为依托的民主管理制度,职工对单位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基层群众的各方面诉求,从而呈现出基层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发展的主导性和发展的渐进性(26)刘杰等:《中国式民主——一种新型民主形态的兴起和成长》,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年,第245~247页。等明显特征。由于基层群众的民主参与度高,利益表达意愿强烈,特别是通过全过程民主参与,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了基层群众的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因而使基层民主日益成为一种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基层民主创新非常活跃,从村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到代表委员进社区,从线下“院坝会”到线上“议事群”,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生动活泼的基层民主形式,为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

“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27)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7页。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五个民主环节相互贯通起来,充分体现了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实践逻辑。

(一)民主选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起点

从五个民主环节的先后顺序来看,民主选举居于首要环节,可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起点。民主,既不能局限于选举,也不能没有选举。如果将民主局限于选举,就很容易步入将民主简单等同于投票或选举的西方式民主误区。

从时间之维观之,民主选举毕竟是具有周期性的,不是常态化的,更不是日常性的。如果民主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很容易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选主”,而“选主”和民主的本真要求毕竟是相去甚远的,甚至是背离民主初衷的。因此,决不能将民主视为简单的投票或选举活动。同时,民主也不能离开选举环节。无论是从民主形式抑或民主起点来看,选举都是民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就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来说,民主选举也是置于五个民主环节首位的。人大制是体现选举环节在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平台,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对民主选举进行了相应考量。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是将民主选举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因此,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民主选举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主选举不能缺席也不可能缺席。进而言之,人民通过选举或投票行使民主权利,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从长期的实践来看,我国的民主选举具有广泛性,既有国家机构的选举,也有基层群众的选举。我国的民主选举具有真实性,凡是符合选举条件的公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要求选出自己信任的候选人。我国的民主选举具有平等性,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会得到保障。我国的民主选举具有发展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选举的形式和手段也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同时,我国的民主选举符合国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助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特别是随着广大民众民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其参选率也得到相应提高,其民主选举实践更是得到了深入开展。

(二)民主协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法

民主协商作为一种方法,蕴含于人民民主的整个过程之中。五个民主环节均有民主协商的意涵,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方法。“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28)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9页。

民主选举前,往往会对所要提名的候选人进行民主协商。即使在民主选举之中,有时也会运用民主协商的方法,让选民对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深入商量之后再进行投票表决。在民主决策之前和民主决策之中,通常会借助民主协商的办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效于民,充分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找到大家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进行民主决策。在民主管理中,经常会把民主协商形成的合理化建议融入民主管理文本,使管理人员根据民主协商的要求进行管理。在民主监督中,也离不开沟通和交流,特别是通过民主协商,能够有效提升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过程中,民主协商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不单纯是一个独立环节,而是相对独立而又作为方法融入其他民主环节的重要环节。在民主协商中,形成了特色鲜明而又行之有效的不同协商渠道。通过这些协商渠道,能够达致良好的协商功效。“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9)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7页。民众在重大决策中,进行充分协商,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取得共识,能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热情。协商的形式广泛多样,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会议、座谈、听证、咨询、网络和民意调查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民主协商,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成效。“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30)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7~98页。就此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31)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9页。不难发现,民主协商能够广开言路,形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包容的良好协商氛围,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从而广泛凝聚各方面共识,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康发展。

(三)民主决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点

民主决策,处于五个民主环节的中间位置,既是民主协商的必然延伸,也为开展民主管理提供了基本路径。民主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观之,可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点,将这一重要的民主环节落实好,民主的决策功能才能得以凸显。

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民主决策通过人大的“开门立法”、政府的“问策于民”和基层群众的民主参与得到了生动体现。在人大立法的过程中,民主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立法为民、民主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真实意愿。在法律立项中,通过听证会和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让群众意愿在立法之初就得到体现。在法律草案起草中,积极听取和认真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真实表达。在法律草案公布中,面向社会各界征求建议。基层群众还可以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行使立法中的民主参与特别是民主决策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对即将实施的重大决策,充分听取意见,保证人民群众参与到决策过程之中。详而言之,在决策启动环节,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一定形式提出建议。在决策研究和制定环节,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合理化诉求。在决策草案的公示环节,通过政府网站公布决策草案情况。在政府决策的确定环节,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相关决定。在决策评估环节,吸纳各领域代表人士参与决策评估。与此同时,生活在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还可以通过参会形式就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参与到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之中。(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2021年12月)》,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9~31页。由此可见,通过人大开门立法,政府问策于民和基层群众民主参与等各种形式,民意得到了充分表达,民智得到了有效汇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利得到了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发展。

(四)民主管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

民主管理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也是其关键所在。从时间维度来看,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做好日常的民主管理工作,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以平等的身份管理好自己关心和关注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使大家在管理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深切感受到当家作主的地位。

管理是一门艺术,而民主管理更是艺术的日常体现和具体表达。对于管理人员而言,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对象就是服务的对象。只有提供大家感到满意和贴心的优质服务,管理才会到位,服务才会周到,才能使服务对象心悦诚服。对于管理对象而言,要能够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体谅到管理者的难处乃至苦衷,珍惜管理者提供的优质服务。可见,在管理过程中,彼此只有平等相待,弘扬民主精神,发扬民主作风,才能使民主管理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的事情理应由人民群众进行管理。同时,作为国家的主人,理应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体现主人翁的情怀,发扬主人翁的精神,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灵活形式,积极参与到各方面事务的民主管理之中。总体而言,广大人民群众既有管理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民主权利,也有管理本单位本社区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义务,可以依法在各个层级和各个领域参与民主管理。另一方面,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和制定本单位、本社区的管理办法、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民主管理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断提升所在单位和社区的管理水平和良好形象,实现所在单位、所在社区和广大人民群众协商共事、机制共建、品牌共创、利益共享,从而使人人成为管理的主人,人人也成为管理的对象,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管理水平。此外,一些社会组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广泛听取和认真吸纳组织成员和相关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章程,以组织化的形式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中,发挥民主管理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五)民主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

民主监督作为五个民主环节的组成部分,从监督无死角的角度来看,自身也蕴含着“全过程”的特质,并且能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绝对的权力很容易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加强民主监督,既是对权力进行制约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回答黄炎培之问时,就明确提出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民主新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611页。在这一论述中,毛泽东把民主和监督直接联系在一起,并将其视为走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由此足以看出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过程中,民主监督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够保障其它环节的顺利推进,也有助于发挥自身功能。民主选举运行得怎样、民主协商效果好不好、民主决策的质量高不高、民主管理的满意度如何,均需要运用民主监督进行相应评判。同时,就民主监督自身而言,也需要在彰显民主监督成效过程中不断提质增效。从一定意义上观之,全过程人民民主离不开民主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因民主监督而更加出彩,更能体现民主的内在意蕴和本真要求。众所周知,监督是需要民主氛围的。只有在浓郁的民主氛围中,广大人民群众才敢于监督,才能够行使监督权力。离开了必要的民主环境,监督起不到既有作用,甚至监督者遭到打击报复,人民群众就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监督就难以实施,监督就会形同虚设。就此而论,必须营造有助于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发扬敢于监督、能够监督的民主作风。的确,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进程中,全面有效的民主监督,能够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因选举的结束而中断,也不因协商、决策、管理的完成而告终。破解权力滥用难题,必须依靠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监督,必须“正确运用群众路线领导方法”。(34)蔡礼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本质属性与丰富内涵》,《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国探索出了一整套相互贯通的监督体系。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勃然兴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又获得了新的平台。借助于网络平台,人民群众可以根据相关法律直接把监督对象的不良行为传递到相关部门甚至公之于众,极大地提升了民主监督的时效性和威慑力,从而使民主监督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民主的显著亮点,具有甚为严密的内在逻辑,并通过其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得到鲜活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逻辑,充分展示了中国式民主的特征,完美凸显了中国式民主的本质,深刻揭示了西方式民主断点撕裂性的弊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逻辑,通过广泛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政治制度得到生动体现,借助具体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予以充分彰显。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五个民主环节为发展路径,体现了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深刻体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既有利于把握其重大价值、制度优势和实践成效,也有利于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

事实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回答了民主的“时代之问”,及时廓清了人们对于民主的重重迷雾,将民主视域拓展到了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的全新意境。的确,民主决不是投票或选举那样简单,判断民主与否也决不能停留于民主即投票或选举的粗浅认识,选举之后还有诸多的民主环节。只有将民主的不同环节相互贯通起来,才符合民主的内在逻辑。就此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亮丽呈现,不仅使人们对民主的认识进入到耳目一新和豁然开朗的全新视域,也使人民民主的全过程特性和价值逻辑得到精美的时代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性强,“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智慧”(35)蒋 红,卢俊岚:《始终不渝为人民:从百年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均能够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之旅中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这种权利和地位,既可以借助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得到切实保障,也能够通过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具体践行,从而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逻辑得到鲜活表达。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范围广泛,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发挥主人翁作用,借助五个民主环节深度参与到不同领域的民主生活之中,充分表现当家作主的时代风采,由此把五个民主环节的功能彰显出来,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可以相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能够分享人民民主的内在密码,也能够实现对西方民主的回应和超越,形成中国民主之治与西方民主之困的鲜明对比,进一步折射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之美和民主治理之魅。

猜你喜欢
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协商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兰州市绣河沿回汉聚居区民主选举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候选人之规定
地位、政治关注、政府信任与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投票参与——一项来自CGSS2010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