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云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诗化人,在继承和发扬优秀古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儿童的特点,欣赏和学写美的童诗,学生不仅能学会发现真善美,欣赏真善美,还能学会用童真的语言和优美的音韵表达纯净的情感,学会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意,核心素养随之稳步提升。
简约即是美。为了让阅读有效且易于坚持,我摸索出了童诗欣赏四步法:“说感觉——品词句——寻诗秘——谈收获”,全部过程采用口述的形式。这四步法中每一个问题都强调开放性,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读者,只要具备了阅读能力,都可以在自身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生发出不一样的感悟,只是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已。
鼓励学生赏诗从一年级开始。一开始,很多家长在观望,孩子平时看一个故事还要不停地问家长这是什么字,要欣赏童诗,能行吗?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要老师引领得当,我们发现孩子们最容易贴近诗的情感,最容易被诗歌感染,也最愿意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们读到好的诗歌,大声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的味道品出来,把自己发现的写诗秘密讲出来,把自己得到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优秀童诗里明丽的世界真真正正能给孩子真善美的滋养。孩子们在用“四步法”欣赏好童诗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发现生活的美,学会了欣赏诗歌语言的美,而且更加热爱生活,甚至很好地治愈了新冠疫情给他们带来的心灵冲击。
当他们读到著名诗人高洪波的童诗《彩色的梦》的时候,能自然地与诗歌共情,被诗歌中独有的语言韵律美所吸引,他们展开想象,走进了一个充满缤纷色彩的梦的世界,并能联系生活,畅谈着自己的理想,描绘着梦的绚丽。
当他们读到著名诗人林焕彰的童诗《勇敢的小香鱼》时,他们被大自然的神奇吸引,被诗歌中独有的美的诗意吸引,他们能展开想象,为小香鱼逆流而上的勇敢动容;能联系生活,为抗疫天使逆行抗疫第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为人们的安康战斗而感动。
欣赏好的童诗,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无需说教,真善美就在潜移默化之中。
在这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只需做两件事:一是坚持,坚持鼓励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点赞,点赞孩子的点滴进步,特别是独特的想法。
在学习欣赏之初,老师和家长可以参与童诗欣赏的各环节,不需要主动纠孩子的错误。孩子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他们自然会在别人不同的分享中去辨别,去思考,从而获得成长。
童诗里纯真美好世界给了孩子飞翔心灵的翅膀,因为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你会发现平时腼腆害羞的孩子发表见解时变得滔滔不绝;原来答问磕磕巴巴的孩子发表见解时变得有条有理;以前从不参与讨论的孩子声音越来越响亮自信……他们和家长一起讨论诗中的美好,和老师一起探寻诗中的秘密,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有一次,我们欣赏《钟声》,诗中写道“钟声也有意无意/敲打着我的内耳膜,停在/一条狭窄的小巷中”,一位同学说这是诗人把“耳道”比喻成“狭窄的小巷”。她妈妈则认为是钟声停在远处的一条小巷中慢慢消失了。我把这位同学的语音欣赏发给诗歌作者林焕彰,林先生对他的欣赏大加赞赏,说这孩子“了不起,又可爱!”我想这正是我们坚持欣赏童诗,坚持点赞孩子的发现,才会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创意。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我和家长们一起组建了班级童诗欣赏群,让孩子们每天欣赏童诗,家长再把孩子的欣赏语音上传到群里。
果然,好“诗”激起千层浪。建群的第一天,参与的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不一样的思考。尽管有的孩子只能说两三句话,可已经打开话茬,走进自己和诗人同一频道的童趣世界。有些羞于启齿的孩子,家长就采用一问一答的亲子互动的形式来引导孩子说,非常暖心。
当孩子上传语音后,我和家长们做的就是让孩子们打开耳朵,听同伴说了些什么。孩子们不一样的思考汇成思维的长河,在彼此的心间奔流。对于同伴的观点,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听得格外仔细,他们神奇的辨别触角格外敏锐。就此,他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判断,学会了吸收,学会了反思,甚至学会了批判。
比如,孩子们在欣赏林焕彰的童诗《雾》时,有同学说:
我学会了在写童诗的时候可以拟人,而且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这首诗里的太阳公公是慈祥的,雾是调皮又带着一点可爱。
有同学说:
我们在写诗和写文章的时候,运用动词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动画片一样的画面,就像诗中的这一句,“通通蒙住眼睛”,从这个“蒙”字我体会到了雾很顽皮,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样子,我也来学着写一写雨,“雨拉着雨/玩蹦极”。
有同学说:
这首诗把本来不会学习的雾写成了会学习。我也来一个无中生有——窗户是不会眨的眼睛/眼睛是会眨的窗户
……
因为童诗欣赏的交流场域充满了信任,充满了支持,同学们各抒己见,毫无顾虑,思维越来越开阔,见解越来越有创意,思想也越来越深刻,满心满眼发现的都是诗中的美,表达的都是对生活的爱。
同伴影响与青少年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不仅仅是由于模仿他人,还要考虑青少年观察到其同伴实施偏差行为后的反馈。如果其同伴实施偏差行为后得到了正向反馈,那么青少年便会习得偏差行为。
我们还采用班级分组上传欣赏的办法提升欣赏效率,5-6人一组,互相倾听,值日小组长点评,然后大家推选最优秀的欣赏到班级童诗欣赏大群展示分享,参评优秀欣赏小组。大群有一位值日小老师点评大家推选的欣赏。这样,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较少的时间听到更多的优秀欣赏观点。点评组长和小老师,每天轮换值日,可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辨能力。有的孩子没有轮到他点评,也会主动录制收听同伴点评后的收获。每次点评后,孩子们都会很认真收听同伴的反馈。
比如,同学们在二年级欣赏林焕彰的《妹妹的红雨鞋》一诗时,孩子们的互动点评让人忍俊不禁,又倍觉温馨:
林林,你今天的欣赏比以前进步了很多。你发现了诗人的写诗秘密,你觉得把妹妹的红雨鞋比做成小金鱼很妙,这一点非常好,可是你的收获是什么呢?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好的,东东,谢谢你的提醒,我会下次把写作秘密和收获都说出来。
佩佩,你说的诗歌给你的第一感觉非常好,为你点赞。我要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诗中说的是一对红金鱼,不是一群,红金鱼说的是鞋子,不是小朋友,读诗歌一定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品,不能着急。
谢谢东东的建议,下次我会认真读的。
格格,你每一次欣赏都特别好,今天也说得特别好。今天在这首诗当中,你想到了小猪佩奇玩泥坑的画面,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还发现了躲猫猫的写作手法,这个我今天学到了,谢谢你!
谢谢东东,你把我说得那么好,我都觉得有点害羞啦!我觉得你的欣赏也很棒,你说哥哥在屋子里看着妹妹是担心妹妹摔跤,这个我都没有想到。我也应该向你学习!
……
我和家长们都没有想到,小小的二年级娃可以点评互动得如此温暖而很有见地。同伴的点赞和同伴的提醒,孩子似乎更乐意接受。
因为同伴的正向反馈影响,孩子们提升了思辨力,习得了取长补短、自我矫正偏差行为的终身受益的践行能力。
欣赏优秀童诗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眼睛,打开了孩子们发现真善美的窗口。欣赏优秀童诗,不是要培养小诗人,而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守护孩子珍贵的童心,美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