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仁维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大都停留在表面,受认知能力和思维等因素的影响,遇到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和比较抽象的学科,学起来比较困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若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就会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适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概念、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其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较强,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目的就是初步塑造学生基本的道德人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适当渗透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德育内容,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让其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很多学校都通过教学改革将“五育”同学科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其独有的教学优势获得了教师的青睐,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也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条件。具体而言,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想实现德育渗透,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现如今,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而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重大。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德育渗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德育渗透手段,将德育有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通过思政课以及主题培训等,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消除教师队伍中的一些不良习气,端正教师的价值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掌握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此外,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内部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优质课评选,鼓励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优化考核方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意识。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责任意识,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自己也要坚持做到不迟到早退,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自己也要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这样学生才能看在眼里,并付诸行动。教师还要关爱学生,不管在生活上还是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放下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亲近教师。教师再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时,学生才会自主完成任务,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才能得到较好的渗透。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是否能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实现德育的渗透。第一,教师要将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将数学知识的讲解与解决生活问题联系在一起,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改变以往重知识讲解、轻德育渗透的思想,在课堂上践行德育渗透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适合德育渗透的教学资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将其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去。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册的最后一部分是典型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运用的例子,这一部分内容以“数学广角”的形式呈现出来,内容虽然难度较大,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数学广角”这部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养成学生遇到问题后不气馁,通过探究和自主学习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此外,在解决“植树问题”时,教师可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两端都栽怎样计算?一端栽、一端不栽应该怎样计算?两端都不栽又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推导出计算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通过“上下衣搭配”问题向学生渗透排列与组合思想,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排列组合问题,遇到后要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排列,达到最优。以上这些内容都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数学思想的奥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形成遇到困难不气馁、积极克服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关键在于素材的选取,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素材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德育渗透的成效。许多教师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认为数学教学无非就是概念、公式、定理、计算以及应用题等,并没有德育元素,所以在德育素材的选择上出现了困难。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扩展教材中细微的、可以体现出德育元素的内容,让其发挥出德育作用。如,在“小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消除学生学习小数的畏难心理,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先介绍小数,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应用小数的国家,刘徽著《九章算术》时就指出,在开方不尽的情况下,可以十进分数(小数)表示。以此让学生对小数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此外,选择德育素材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以红领巾为例,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当学生回答三角形时,教师可适当进行德育渗透,询问学生:“红领巾代表什么呢?”学生回答结束后,可以穿插一段介绍红领巾的小视频,这不仅能将三角形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还能让学生了解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小学生不仅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还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突出德育功能,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输出德育内容,忽视了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影响了教学进度。重德育、轻知识点讲解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德育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对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握德育渗透的比重,不能过分强调德育渗透,而应该将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放在首位,选择适当的德育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德育渗透,确保课程教学与德育的双赢。
如,在“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内容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在和学生推导出圆锥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判断“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句话是否正确。学生通过仔细对比、认真计算后得出“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 倍”。这样的教学重点看似在讲解知识点,其实在引导学生质疑、判断的过程中,教师就已经让学生形成了质疑、严谨的学习态度。再如,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美,让学生在理解概念、推断公式定理的过程中发掘美和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适当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创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德育融入到数学知识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节数学课的课题改为“做时间的小主人”,设计以下导入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时间密切相关,但是在时间的使用上有许多不同,你觉得有哪些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如何节约时间、时间是怎样浪费的等方面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学生说完后,教师适当增加难度,为学生创设情境:“小明早上6:50 起床,穿衣服用了3分20 秒,洗脸用了2 分钟,刷牙用了4 分30 秒,吃饭用了10 分钟,收拾文具用了4 分10 秒,发现作业没有完成,补作业花费了30 分钟,从家到学校要15分钟。”问:“小明7:50 到校,他迟到了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通过计算完成这道练习题的同时,不仅学会了时间单位的换算规律和简单的时间计算,同时也明白了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 小时,不能让时间牵着鼻子走,而要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安排时间。
第二,在实践中注重德育渗透。除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计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发挥德育的作用。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整个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在不耽误正常教学进度的基础上,设计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统计组内成员每天丢的塑料垃圾袋,一周后整合数据,看一周内全班同学丢的垃圾袋有多少。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统计活动中,并在统计的过程中了解了一周内一个班级产生的塑料垃圾有多少,由此推算出全校学生一周内产生的塑料垃圾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明白塑料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在课堂上适当穿插一些与环保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知识,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要呼吁学生成为“环保小卫士”,在校园内倡导其他同学抵制塑料制品,主动为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数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有利于德育的渗透。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探究生活化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优化教学模式,让数学学习不再抽象、枯燥,而是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使德育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