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云 崔国建
德育的养成具有渐进性、隐藏性。语文学科中丰富的人文素材、绚烂的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道德感召力,对学生品行的化育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文化知识习得中,要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发挥其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中的积极优势。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风格上,将立德树人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教材解读中提炼德育内涵,让学生感知、体认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化育学生的思想品格。教师要立足教材,树立整体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在语文课堂实现润物无声的德育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获得健全人格、成就良好品格、促进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个性、思维特点,从平等对话中推进德育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学生喜欢的、理解的生活化、意象化内容,解释良好的德育品质和精神操守。如学习《司马光》时,该文选自《宋史》,学生比较熟悉司马光砸缸营救同伴的故事。课文朗读、生字生词学习后,讨论司马光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从司马光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在小伙伴跌入水缸后,其他小伙伴都惊慌失措,四散逃走,唯独司马光能做到冷静应对,搬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可见,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要慌张,要沉着,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如,读《将相和》时,对于文中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矛盾,为什么廉颇要负荆请罪?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故事的介绍,发现蔺相如的功劳确实很高,但蔺相如却故意绕开廉颇,表现出步步退让的情景。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不仅机智勇敢、忠贞爱国,更重要的是能顾全大局,保持团结。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只有做到将相和睦,才能维护赵国不受外辱。蔺相如的话让廉颇幡然醒悟,也从中突出了廉颇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
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既富有文艺性,又彰显深刻的哲理。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文化的艺术之美。在讲解语文知识、提炼深刻哲理时,教师要相机引导,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德育操守。语文课程中,教师要从背景探讨、诵读指导、作品赏析、写法探究中,浸润学生的思想,从语言的表达和感悟中,使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哲理与价值。如《示儿》一诗由陆游所作,其所处的年代正值金国与北宋两国交战之时,中原大地被侵占,陆游热切盼望收复失地,谆谆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要提炼诗中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再如,《守株待兔》以文言文的形式,用39 个字讲述了一个农夫在田里劳作时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于是就不再干活,整日待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兔子。故事语言精练,具有文艺性。同时,通过讽刺这种不劳而获、侥幸成功的心态,告诫学生,要树立勤劳实干的精神,不能指望靠运气过日子。
在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将之与学生德育相结合,教师要联系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特点,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起来,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如协同爱国主义、环境保护、个人修养、法律规范、心理健康等要素,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例如,《西门豹治邺》一文主要讲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故事。教师先提出问题:这篇文本写了什么故事?西门豹都做了些什么?由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通过查找原因,发现原来是巫婆与官绅勾结,以向河神送媳妇为由骗钱害人。根据漳河水连年干旱,西门豹找到了“根据事实依据”治邺的方法。由此,巧施妙计将巫婆及官绅送进河里,从此不再给河神娶媳妇。西门豹带领百姓开凿水渠,兴修水利,年年获得好收成,让漳河水造福乡民。从解读文本中,让学生明白“做好事、办实事”的良好品格,更要树立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正确观念。再如,《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公得病却讳疾忌医,不听别人规劝,最终不治身亡的故事。寓言故事往往隐藏着哲思。扁鹊作为名医,在给蔡桓公看病时,从“腠理”“肌肤”“肠胃”“骨髓”,直到“遂死”,讲述了病情的过程,但蔡桓公却并不接受扁鹊的劝告,从“寡人无疾”“桓侯不应”“桓侯又不应”直到“使人索扁鹊”等。从这个故事中,告诫学生“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做法只能耽误时机,酿成苦果。由此,警示我们每个人,生病不要隐瞒,要防微杜渐,乐于接受他人的忠谏。
道德教育不能仅限于说教,要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特别是在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时,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获得德育体认,在边学边做、边做边思中促进德育入心、入行。
语言最具感染力,在语言对话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本、提炼事实、说明道理等方式,让学生领会德育道理。席勒认为:“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教师通过言语表达与对话的方式,在传统文化教学中阐明深刻的德育方法,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读出情感、读出道理,读出感悟。例如,《纪昌学射》以文言文的形式讲述了纪昌拜良师,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射箭高手的故事。文本教学时,先列出本文所学生字,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简要理解纪昌学射的故事。在精读课文时,提出问题:要想学会射箭,需要哪些关键技能?结合故事,请找出关键句段。如在练眼力时,从“盯住”“不能眨一眨”等词语中,说明飞卫对纪昌练眼力的要求很严格。在纪昌两年的训练和努力中,本领也越来越高。从纪昌学射的故事中可以学到要想实现“箭无虚发、百发百中”的目标,就要练习基本功,通过长期的拉弓、放箭,训练眼力,增强恒心和毅力,才能练就好本领。教师在讲解故事的同时,也要从故事中揭示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做事要从基本功入手,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教师的言语讲解要生动、有趣、形象,要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领悟德育道理。
朗读吟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语言文字的声律气韵,最终从文字的理解转向身心合一的体认。诵读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心、眼、口、耳等感官体验,了解和把握文字的情趣、内涵以及诵读的真实感受,积累语言知识,升华语感,感同身受。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古诗、古文、俗语等传统文化知识,既平仄合韵,又朗朗上口,还饱含中国人勤劳、勇敢、善良、上进、求索等高洁的品格。教师要从这些传统文化诵读体认中,丰盈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浸润良好的德育修养。以古诗词为例,古诗词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更是学生德育养成的宝贵资源。在这些古诗词中五绝、七绝、七律等不同诗体,有写景抒怀的、有田园山水的、有潜藏人生哲理的、有爱国为政的、有童真童趣的、有关爱民生的等。如读《江南》《长歌行》,感知古体诗的诗韵;读《山居秋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知律诗的特色;读《清平乐·村居》《渔歌子》等,体会词的韵味,增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再如,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行文简练,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例如,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四年级学生对文言文不熟悉,在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的过程中,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让学生去思考、辨析,说说为什么是苦李?在反复诵读、思考中,让学生认识到看问题时要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结合现象推测、判断结论。再如,文言文《杨氏之子》语言幽默,颇具情趣。故事中杨氏的九岁儿子很聪慧,当孔君平看到杨梅,询问他,“此是君家果”时,他迅速反问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却展现了杨氏之子才思敏捷、机智幽默的个性。教师可以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指导学生多读多诵,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妙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角色演练法能以学生扮演角色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感知人物形象,体认思维、动作、仪表等特点,从中化育德育生命,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学生学习参与意识。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编排了中国古典名著,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文本,挑选学生参与情节体验与表演,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所蕴藏的语言特色,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景阳冈》主要描写武松打虎的故事,对武松的描写是重点,小说语言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有语言描写、有动作描写、有心理描写等。在解读武松打虎故事时,教师引入角色扮演活动,由学生扮演武松、老虎等角色,展现名著的精彩画面,也让学生从演练中体会到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展现武松勇武过人的形象。如第九段人虎相遇时,动作描写是一大特点,武松的连续多个“闪”字,将武松的机警、敏捷、过人的武功刻画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中体认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品格。读《猴王出世》时,同学们对猴王的身份孙悟空非常熟悉,作为略读课,在整体阅读后,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活动,由学生扮演“石猴”,感受故事情节,体认人物形象,把握语言特色,感知名著的人文价值。如关于“石猴出世”的语句,能从中读出什么?细读这段话,感知石猴的快乐与自由。从石猴的“暝、蹲、纵、跳”等动作描写中,刻画石猴的机智、敏捷、灵巧、勇敢等特点。当众猴涌入水帘洞,戏耍玩闹间,却将先前的誓言忘却,石猴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终受到群猴的敬仰,并拥立为王,展现了石猴天生为首领的个性。教师从传统文化所塑造的优秀人物形象中,为学生开展榜样示范教育活动,更易获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让学生从中获得精神熏陶。
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教师要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把握整体性原则,让学生从语文阅读体验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哲思,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力量。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教师要主动、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扎实自身语文功底和道德素养。依托语文、德育融合研讨活动,全面梳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引领学生参与语文德育活动,从思想、言行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文化,涵养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