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书院精神,探寻小学生品格养成路径

2022-03-15 03:26崔沥云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2年11期
关键词:书院品格育人

崔沥云

人才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要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现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在古代育人实践中,书院教育延续上千年,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育人经验。书院精神与人的品格养成关系紧密,如书院的分年教育、因材施教、切实躬行等德育实践主张,强调对学子内在品质、外在行为的规范。同时,书院教育中兼容并蓄的讲会制度、经世致用的育人目标、德智并重的育人实践,为塑造学生优异的人格品质营造了良好氛围。本校立足书院文化特色教育,将书院精神融入学生品格养成中,让每位学子都能从书院精神中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有正气、有底气、有灵气的“城南小先生”。

一、挖掘书院精神内涵

(一)主张兼收并蓄,倡导自由讲会

古代书院育人实践中,讲会方式主要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辩论,倡导不同学派各抒己见,共同讲学。这种自由的讲会方式,可以实现对不同观点的兼容并蓄,让学生从百家争鸣中获得思辨精神。

(二)注重自学研修,推进因材施教

古代书院中非常推崇个人自学与研修。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提出:“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人,做得个证明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可见,书院作为研修研学之地,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针对不同资质的学生,朱熹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学习进度,施以不同的教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强调务实践履,突出经世致用

书院育人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朱熹提出:“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所学的知识不能仅限于懂得道理,更要应用到实践中,否则学与不学无甚区别。书院教育鼓励学子走出讲堂,从山水游历中增长见闻,在践履中,丰富知识,拓宽眼界,磨炼意志。通过实践、致用,让学生所获得的学问,能够有益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四)强调以德为先,促进道业兼修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古代书院在育人过程中,更加重视学子的道德品行培养。以德为先,将德育、操守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朱熹认为,在书院教育中,要竭力反对以“科举利禄”为目标的教育,要德行与学问并重,促进学生德行兼修。在古代书院知识传授中,除了讲解学问知识外,更要讲解人伦道德,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让学子具有“明人伦”的品格。

(五)讲究尊师爱生,实现教学相长

古代书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爱学生,学生要尊重师长,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书院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师者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不同的角色要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学记》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代书院,教师多博学多闻、品格高尚,学生在求教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教师的道德操守。同时,书院教育中,师生之间要讲究民主、平等,从互学互促中成就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书院精神与品格教育的契合点

(一)以课程为媒,促进学生“博学”

所谓的“博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兼容并蓄的学习精神。在知识结构上,要宽广,引入丰富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如儒学课程,学习《大学》《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学习史料知识,《汉书》《左传》等史学著作;学习《诗经》《楚辞》等诗歌文赋;学习《礼仪》等礼乐课程;学习《庄子》等诸子百家课程等。同时,要结合小学教育课程实际,借鉴古代书院课程特点,引入选修课程,注重实践课程,打通学科间的屏障,促进学生获得“博学”。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审问”氛围

“学贵有疑”,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发问。教师要指导学生保持质疑的品质,积极发现和讨论,做到不耻下问。古代书院非常倡导自由讲学,师生间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下,对问题展开交流。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审问”氛围,利用师生、生生对话,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阶段学生求知欲强,遇到问题总爱问“为什么”,教师要抓住“审问”环节,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循循善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慎思”习惯

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态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辨析。古代书院教育中,“慎思”是重要品质。方东树在《新建桐乡书院记》中提出“切而反之于心,所谓即事以穷理者”,对“徒以词章记诵,而溷夫学问思辨之正大”给予批判。古代书院利用讲会方式,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主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增强自学研修能力。小学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慎思”习惯,要对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独立的想法或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四)主张学生辩论、探究,提高“明辨”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过程中,要分辨是非对错,辨别黑白真伪。古代书院在教育中,既关注学子自由表达的观点,还鼓励学子对学术主张进行辩论,通过“辩难”的方式,让学生辩证地体认知识。教师要将书院师生间的“辩难”延伸到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明辨”能力。小学品格养成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室、实验室、活动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明辨”的机会,以各类形式的辩论,对道德、操守等德育知识进行质疑、辩论、探究,促进学生在“明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五)重视知行合一,发展学生“笃行”品格

品格教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笃行”是人格健全的重要目标。所谓的“笃”,就是坚持不懈、一心一意、踏实上进的精神。在古代书院中,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者,才是“笃行者”。小学生品格养成中,要将文化熏陶、性情陶冶置于首要地位,要让学生将道德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小学阶段是道德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重视学生“笃行”品格的培养,充分利用课余、假期等时间,以研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将德育知识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笃行”。

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学生品格养成之路

(一)重视过程体验,明确品格教育内核

品格教育要把握其内核。求真、向善、崇美是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师要让学生从诵读传统文化中,体会身心合一、德行并举的思想和智慧。每个学生都要从经历中增强认知能力,从个体行为的操守中培养道德品行。如对于责任的理解,什么是责任?为什么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教师以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讨论:某学生总是爱发脾气,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迁怒他人。在课堂上,教师批评了他,他就跟老师怄气;在课下,别的学生不小心碰到了他,他就责怪别人。这种情况下,看不到自己的错误,一味地怪罪他人,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样,在学校值日大扫除前,某学生向妈妈要抹布,妈妈听说要擦桌子、擦玻璃,担心会有危险,就给学生支招说:“身体不舒服,就不要去学校了。”份内应做的事就是一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不愿意承担责任,逃避工作、逃避学习,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由此,围绕学生切实的行为展开德育,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品格教育要充分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行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得道、体道、合道中彰显自我修养、伦理、品格。正所谓修道之谓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一个人要想获得优秀的品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积累中养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学生生活阅历少,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如上课要专心听讲,平时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在生活中,要洗漱梳头、扫地擦桌、叠被铺床等。从小事上下功夫,从点滴行为习惯的培养中积淀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强调生命自觉,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叶澜认为:“生命自觉是个体对自己生命存在状态觉知、成长目标清晰、理想人格确立和矢志不渝的追求。”具体来讲,生命自觉包含诸多方面,如一个人对自我状态的觉知,要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对人格目标的追求,要自立、自强等。教师要通过品格教育,让学生树立品格意识,判断自我,提升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统文化教育强调一个人要学会自我反省,具备自主修为的观念。德行教育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觉、自省、自悟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自我管理品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小学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要做。看到别人随意丢垃圾,自己也跟着丢垃圾;看到别人不按时交作业,自己也不交作业。一些学生不会管理时间,没有紧迫感,不知道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教师就自觉展开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自觉的认识。有学生认为自觉就是自律,克制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要做,该做的事一定要去做。教师引入“一个糖果的诱惑”故事,让学生从中深刻懂得自觉的意义,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三)加强品格课程建设,促进学生道德践履

教师要围绕品格教育,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将之融入到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借助品格课程,让学生认识儒学仁、义、礼、孝等精神。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孟子提出“仁者爱人”理念,要让学生理解仁的内涵。对孝的学习,“百善孝为先”。要从关爱父母,延伸到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关爱,对大自然、对家乡、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领会义的价值,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将义与诚信衔接起来,让学生从中理解恪守信用的诚信观。中国是礼仪之邦。对礼的学习,要让学生识礼、知礼、懂礼、用礼。礼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内容,礼代表了谦恭、尊敬、节制,礼是个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基本条件。教师要通过品格课程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同时,要立足校园文化,将品格教育融入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借助书院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整合,从室内空间延伸到室外,为学生构筑优秀品格养成的环境。另外,要重视践履,将品格教育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组织传统美德进课堂、进校园活动;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目标与愿望”“低碳生活”“提升做人的水准”“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责任心助我走向自觉”“努力就有可能”“诚信”等,让学生知行合一,将优秀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猜你喜欢
书院品格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朵云书院黄岩店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