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茹 王丹丹 相号号 汤雯慧 王子慧 倪娜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互联网技术;医养结合;智慧养老
一、对于我国老年人养老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挑战,预计至2050年将会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成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形势而产生,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的方法是施行医养结合养老战略下的智慧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就是将现代发达的医护资源如医疗器械设备、医护人员等与养老相辅相成,以医疗为保障,边医边养、综合治疗。国家卫计委与民政部首先倡导全国积极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并联合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与《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各试点单位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医养结合”模式支持政策,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机制,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各试点的单位相继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智慧养老作为智能化的新型养老模式,依托“互联网+”将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综合优势的有机融合,为老年人群提供持续性、综合性的集医疗和养老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包括安全看护、健康管理、休闲娱乐、亲情关爱、居家生活、志愿服务等,可同时满足老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需求,使老人享受到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
自21世纪以来,我们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人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6. 96%,中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的阶段,我国目前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家庭养老模式,第二类是社会养老模式。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到了18. 70%,共计26402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共计190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3.5%。预计在2035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将增加到22. 30%,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数将达到3.8亿人,预计占总人口27.9%。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状况比较严重,而养老问题现已经成为建设健康中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三)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欠佳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总人数已经高达1.8亿,其中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占75%,根据慢性病中心全国的死因监测系统显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属于高发慢性病死亡因素,大约有70%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这三种疾病而去世。此外老年人群患高血压的人数占58. 3%,患糖尿病占19.4%。我国老年人身体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的人数高达4000万。由这些数据可见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人也成为对医疗护理需求最迫切的群体。
二、不同老年人群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一)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自2016年开始我国出现大约一亿的空巢老人,其中包括2000多万独居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成为了这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主要需求,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就是茕茕孑立,独自生活导致他们面临无法获得全面细致的生活照料、医疗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及精神慰藉的匮乏等困境,这都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而部分养老机构也不能妥善解决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
(二)患病老人的养老服务需要
患病老人不仅需要日常生活的照顾,而且需要疾病护理以及健康检测等特殊医疗服务,而许多患病老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是现階段大多数医疗机构所不能够提供的,传统养老机构的医疗团队与设施不够完善,二者处于医养分离的状态,所以患病老年人群对于“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日益迫切。
(三)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要
随着我国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全日制的日常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日益严峻。不仅要给予他们日常生活的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方面也至关重要,要保证减少他们的孤独感的同时也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传统养老机构日渐式微、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使得失能老人在养老机构不能得到妥帖的照料,传统居家养老对子女经济、心理、社交造成了巨大负担。而“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旨在将日常照料与医疗健康照顾结合,将人文关怀贯彻到养老服务过程中,弥补了传统养老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不足,减轻了子女的重担,因此构建完善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刻不容缓。
三、“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的意义
(一)传统养老机构存在的弊端
1.养老机构与传统文化相悖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子女们都将奉养父母作为职责,认为将老人送去养老机构不符合“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观念。而老人们也认为“养儿防老”,只有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方可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从心理需求层面上来说,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也更容易产生家庭归属感。而养老机构与这一传统文化相悖,并不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主流。
2.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欠佳
经前期调查,安徽省内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没有规范的医疗室和专业的医护技术人员,通常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相对不高,不能给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对于长期卧床的患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更是无法给予专业的照料和护理。
因此,多数养老机构倾向于接纳生活可以自理或者无需特别医疗照顾的老人,而对患病严重或者失能半失能老人通常不予以办理入住。有数据显示城市中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都以未失能为限制老人入住条件,超过80%的农村养老机构表明只接收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据统计全国有进入养老机构养老需求的人数高达1400万,但养老院的床位却远远满足不了这部分老年人的需要。
(二)智慧养老服务主要内容
通过前期调查发现,智慧养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之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必要之路,在201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号召,这也标志着智慧养老模式是解决我国日益加重的老龄化问题的一个新途径。智慧养老是依托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创建以老龄人群为主体的服务信息大数据库,以新媒体技术为媒介,以老年人信息数据和相关需求的搜集结果为基础,为老人提供持续性、综合性的集医疗和养老为一体服务,在社会及相关政府的监督下搭建的“智慧养老云服务”管理平台,将社会和政府的各类资源有机整合,同时严格遵循养老服务规范和标准,向老人及家属等提供包括安全看护、健康管理、休闲娱乐、亲情关爱、居家生活、志愿服务六个方面的服务,达到“多位一体,守护老人”的综合效果。
1.安全看护服务
《“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提到:需要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预计到2030年,我国要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紧急救援服务,对于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也以发达国家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该项服务通过各级联动、信息传递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老人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处理,有利于医疗急救救援体系的建设。该项服务健全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对于出现危急疾病早期预防意识,使家属能够及时发现情况,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做出急救和有效处理。
安全看护服务功能匹配多项检测器,包括大门状态检测传感器、人体活动检测传感器和连接大门状态检测传感器及人体活动检测传感器的连接处理器,此处理器用于接收大门状态检测传感器的大门状态信号和人体活动检测传感器的人体活动信号,判断独居老人在家的生活和身体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平台会发送警报给子女和公告区,如果子女能够处理,系统显示处理中;若子女因特殊情况未能处理,平台会安排专人处理,保证第一时间给予老人帮助和及时的救治。
2.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在线问诊挂号、药品配送、健康饮食、体育锻炼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多数与医院以及药店达成合作,通过平台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够解决预约挂号的问题,顺利接受医务人员远程一对一会诊等服务,必要时提供视频连线服务,以助于更好地诊断;很多老年人腿脚不便,需要的药品也可以在网上购买配送。在健康饮食这一板块,通过客户端输入老人的健康情况就可以找到适合老人的营养膳食以及身体所需维生素;老人的健康饮食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膳食是老人健康的一份保障。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积极响应《“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所提及,要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大数据库,促进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形成,对于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很好地应对了部分老人喜欢锻炼却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从而导致无效锻炼甚至是身体的损伤的问题;这个板块除了指导老人如何做正确的锻炼,还会有针对生病类型所适合的锻炼方法。
3.休闲娱乐服务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状况也变得敏感异常,在缺少子女陪伴或身体疾病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消极的情绪。让老年人参与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老年人调解心理状况。适合老人的休闲娱乐方式有很多,这一部分包括广场舞板块、钓鱼板块、棋牌板块、太极拳板块、书法绘画板块、音乐板块等,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板块,每一个板块都包括交友部分,老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匹配远距离的好友,可以在线上交流,也可以把自己的状态(是否空闲,或即将想做什么活动)挂在自己的呢称前,有同样想法的老人可以组队合作。为了提高安全性,每一位注册的老人都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平台也会实时将老人情况报送给子女,让子女了解自己家长辈的状态。
4.亲情关爱服务
近些年,独居老人已经成为了社会一大关注问题.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帮助老人,但这些只能是缓解老人经济方面的问题,并不能解决老人的心理问题,独居老人内心很孤独,只有儿女的陪伴和关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老人的心理问题。而现实是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子女日常的忙碌,无法常伴身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与志愿服务平台的合作,有了志愿者来源,同时有志愿服务平台的把关,老人子女都会更加放心;当老人需要陪伴聊天时,在平台发布消息,若子女没时间的情况下,会安排志愿者上门陪伴,为老年人提供关怀和帮助。志愿者部分来自当地的高校,对新事物了解颇多,可以为老人的生活添加新时代的元素。
5.居家生活服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们要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开展医疗服务。针对家庭服务,本平臺着力于对老人居家生活体验的完善。平台的居家界面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缴费板块、家电维修板块、闲置物品倒卖板块、趣事分享、法律援助板块等。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实时同步老人的居家水电费用,老人或老人子女可以通过平台看到水电消费明细,并进行后续的缴费;若老人家中有家电的损坏,也可以通过平台寻找维修工人,平台会对工人进行综合排序,供老人自行选择;如果老人家里有闲置物品,发布在平台上,需要的人可以以合适的价格买走。除此之外,如果老人们愿意,他们的业余作品,如刺绣、书法等也可发布在平台上销售;同时老人可以将自己见到的或自己做的爱心事件或者是开心的事情分享出来,共享欢乐与感动,以实现老人们的社交需求;当老人遇到法律纠纷时,可以选择法律援助板块进行求助,平台将会把信息发送至合作的律所,实现双方的匹配。
6.爱心志愿服务
爱心志愿服务主要由社区志愿者以及学生团体组成。志愿者在登入该平台时须选择“志愿者”身份。平台会定期汇总老人们发送的需求信息,并将其推送到志愿者的用户界面,志愿者在完成该服务之后将会获得一定的虚拟币积累,可用于栽种虚拟植物或兑换纪念物品(不同的虚拟货币数对应不同的虚拟物品)。考虑到一部分老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并不是很熟练,平台设置了电话求助服务,老人将电话拨打至客服(主要是志愿者),客服对老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发至平台界面。
四、南方地区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一)安徽省
2015年《安徽省民政厅开展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安徽省民政厅提出要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各市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扶持与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的融合稳步持续发展。安徽省内各地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模式是由养老为主,医疗护理为辅,主要面向患慢性病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群,不仅提供全日制照护,而且为老人开展了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精神慰藉等多项定制化服务。本次调研的静安养老院、九久夕阳红老年城都属于这种类型。
(二)福建省
随着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出台各项关于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福建省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推进医疗护理服务与养老服务相融合,着力于各种医养结合模式共存,目前主流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门诊部,可以为养老机构的老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第二种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模式,更好地实现医养结合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覆盖不完全的问题;第三种是基层综合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可以同时满足老人对于养老和治疗的双重需求。
(三)武汉市
武汉市早于2007年就已经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结合,例如医院增加老年科室、养老机构完善医疗服务等合作运营的新型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康复训练、预防保健、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和休闲娱乐、人文关怀等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还有效地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大大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将老年人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保障了老年人健康的同时又使老年人获得幸福感和归属感。
(四)重庆市
重庆市老龄化现象严重,早在2017年重庆市就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阶段,老年人健康状况呈现“三多”现象:患病人数多,慢性病人数多,失能老人人数多。随着“医养结合”战略的提出,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此做出了明确的目标规划,主要是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医养结合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增加各类公营医院康复科比例,为老年人设置就医绿色通道,并且大力发展“智慧医养”,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服务健康养老,为老年人提供舒适便捷个性化养老服务。
(五)南京市
南京地区实施“医养结合”模式的主流方式是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合作,主要覆盖四种类型的老年人群,慢性病治疗类型、失能半失能类型、康复疗养类型、临终关怀类型,分别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其中包括日常生活照护,医疗方面主要进行常规的身体检查和健康检测,人文方面主要提供心理慰藉和人文关怀。这种医养结合的方式即保障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老人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六)上海市
上海市养老呈现“9073”格局,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依托社区支持养老的老年人占7%,这部分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均迫切需要。上海市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养老与医疗机构相融合,形成“智慧医疗”模式,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效地解决了上海市社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使老年人获得高质量高安全的医疗条件,实现了患病老人与医疗人员直接对话,享受看病问诊等一站式医疗服务,能够满足失能、重病、高龄老人对于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
五、关于“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的思考
(一)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智慧養老服务还处于萌芽阶段,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信息和数据管理不健全
由于平台对于信息管理的不够规范,标准不够完善,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容易泄露,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严重后果。养老产品类型较少,因此对于老年人信息收集不够全面,信息处理的水平还有待提升,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主要依赖的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这对于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挑战。
2.智慧养老模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大多数老年人并不了解什么是智慧养老,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研数据,我国老年人中文盲约占29. 6%,小学及以下学历约占41. 5%,初高中学历约占25. 8%,可见我国老年人群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参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我国网络普及率已达64.5%,网民人数更是高达9.04亿人,但60岁以上的高龄网民仅占6.7%。因此老年人在操作智慧养老产品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也导致了我国目前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没有被大众所接纳。
3.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短缺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关于养老产品开发的技术型人才匮乏,使得市面上产品种类过于单一,没有实现多元化服务,且与养老和医疗机构的对接不够紧密,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对于护理方面的专业人员,能够持国家资格证书上岗的仅占17%左右。
(二)关于推进“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的思考
1.创新发展,提高服务水平
推动智慧养老服务,首先就要实现养老行业的智慧化、信息化发展,要提高创新思维,贯彻落实创新理念,提高产品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定制化服务,紧密结合当下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发展智慧化养老服务行业,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完善养老服务产品中存在的各种不足。
2.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框架
首先需要健全智能养老产业相关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具备完善的服务政策体系并积极落实是促进养老服务发展至关重要的步骤。其次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监管力度。一方面,需要构建全面的监管机制,主要是通过政府与医养机构联合社会各行业统筹协作,明确部门精细职责。另一方面,采取协同监管这一方式可以使监管行为得到更好的规范。在以上方面得到落实的基础上,由政府带领,完善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全程、全位、全方面监管体系。
3.加强对养老行业人才培养
推进“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员,主要需要两个方面的专业人士,一是养老产品的设计者,设计者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养老服务产品的质量,需要真正能够设计出符合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产品。二是养老行业服务者,服务者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生活水平的高低,需要培养出能够服务老年人身体与心理健康方面的人才,不仅要求可以进行基础护理照料,还要求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和人文关怀。因而需要扩展对于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士的培养途径,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致力于智慧养老服务。
4.发展“适老化”产品
我国目前关于养老方面的智能产品普遍存在“适老性”不足,多数老年人反馈使用智能化养老产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和焦虑。一方面是老人担心难以承担技术安装和维护的消费,也担心自己产生的数据会给子女造成信息过载,影响他们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当前市面上智能化产品操作步骤繁杂,智能设备的发展让老人在操作面前“有心无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类网络信息,甚至会产生挫折感。
一是简化智能养老设备操作。产品设计部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减少养老服务产品的使用难度,老年人可以投入较少的学习成本来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二是提高服务精度,人性化提供。从老年人真实日常生活出发,为其提供人工咨询服务、智能养老设备操作培训等一系列具有“温度”的服务,从而提高老年人使用时的幸福感。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服务动态掌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变化,逐渐成为主流养老模式,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然选择。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灵活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水平。由此可见,国家对于智慧养老模式的发展与推进,秉持大力扶持态度。
医养结合则是为了推进新型养老模式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式举措。将医疗资源和智能产品相结合并融入养老的各个环节,致力于为老年人创建出一个“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服务平台,从长远角度来看,“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可以使养老服务更高效、便捷,是新型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模式,不仅促进了国家养老事业的发展,而且保障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使得“老有优养”。
36885003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