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落实学习活动观是培养学科素養的必要手段之一。目前,学习活动观在实际应用上存在活动受益面较窄、教师投入的程度不高、学生学习的习惯欠佳等问题。笔者认为,学习活动观应融入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语篇教学设计、拓展性阅读等各个环节。
[关键词] 学习活动观;深度教学;融入策略;英语课堂教学
一、学习活动观的应用意义
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可操作途径。学习活动观符合语言学习的本质要求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是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融合的语言教育观,是值得教师去探究和实践的课堂教学观念。这一观念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主题语境引导下,通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训练,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应用于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练习型活动受益面较窄
教师呈现新知识后,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主练习时间内化新知。在课堂上,受任务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观望,没有机会练习语言技能,更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练习型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教师投入的程度不高
教师的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活动的活跃度。有研究表明,课堂的交互程度和参与度越高,教师的工作量就越大。另外,教师个人情感的投入对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师道尊严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出现逆反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传递、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
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会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巩固。好的学习习惯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而丰富的语言知识,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活动;反之,如果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听讲,课后不巩固,记不得单词,说不出句子,在活动中,要么当旁观者,要么当捣蛋鬼,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学习活动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融入学习活动观
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主题意义,提供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策略运用的实践,学习活动观应融入单元目标的设计中。
案例:译林版高一《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单元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二)在语篇教学设计上融入学习活动观
高中生在语篇学习中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与深刻性,学习活动既表现为外显的言语活动,又表现为内在的思维与文化认可,教师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整合,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
案例:译林版新教材高一《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Nature in the balance语篇教学设计,如下所示。
主题语境:环保
语篇类型:纪录片
语言知识:①语音——听亚马孙雨林的介绍
②词汇——涉及动物与环保的词汇与短语
③语法——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中的各种省略现象
④语篇——纪录片的文本结构和语篇特点
⑤语用——表达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文化知识:环境与人类
语言技能:听、说、读、看、写
学习策略:去图书馆或网络查找亚马孙雨林的信息,拓展词汇,开阔眼界
(三)在拓展性阅读中融入学习活动观
学科素养下的阅读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章词汇、细节的理解上,要通过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分析文本信息,理解文章脉络,勾画思维导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角色扮演、模拟记者招待会等方式进行语言交流,拓展文化意识。
案例:译林版新教材高一《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Extended reading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作者简介]江虹(1978— ),女,安徽祁门人,祁门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教学。
393650033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