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政文
骨骼是生命的支柱,具有贮藏骨髓、支持形体和保护内脏等功能,享有“生命工厂”“体质银行”的美誉。因此,老朋友相见总要问候一句“身子骨还硬朗吧”。认识并补充骨营养素,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
人体的骨骼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前者包括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决定骨骼的弹性特征;后者则包括钙、磷、镁、钾、钠、锌、锰、铜等矿物元素以及蛋白质、脂质,决定骨骼的硬度及刚性特征。
人体钙总量的99%都贮藏在骨骼中,仅有1%的血钙游离在血液中,其作用是保持骨骼的强度和硬度。一旦钙质摄入不足,人体会将骨骼中的钙释放到血液里,以维持血钙浓度。时间一长,骨密度会越来越低,骨质也随之越来越疏松。
骨骼中20%左右的物质是蛋白质,其作用是“混凝土”——使骨头硬而不脆、有韧性,经得起外力冲击。
欧米伽-3脂肪酸一种特殊脂质,在改善骨骼生长的同时,可减低人与心脏病、某些癌症结缘的可能性。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深海鱼、橄榄油等。
钙元素还有不少好帮手。人体对于它们的需求量虽然不太多,但其生理作用十分重要,食谱中不可或缺。
铜,可与钙协同发挥作用,确保骨质坚硬;锌,缺乏会导致骨细胞分裂慢、钙化异常等病理变化;锰,软骨生成中的重要辅助因子;硼,缺乏可诱发骨质疏松症;镁,对新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骨骼重塑必需的功能因子;维生素K,促进蛋白质与钙离子结合,在钙盐沉积于骨骼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如同“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将钙补充到骨骼中去;维生素E,可促进成骨、抑制破骨。
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攝入25种以上食物。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广开食源,拓宽食谱,才能吃够、吃足骨营养素。
含镁丰富的食物有荞麦面、小米、玉米、高粱面、豆类、苋菜、芥菜、干蘑菇、紫菜、海带等。含铜丰富的食物有坚果类、海产品、动物肝脏、小麦、干豆类、根茎蔬菜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禽肉、肝脏、牡蛎等。维生素K多以叶绿醌的形式存在于绿色蔬菜、动物肝脏、鱼类、肉等食物中。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海鱼、动物肝、蛋黄以及含有胡萝卜素的蔬果,如胡萝卜、南瓜、菠菜、小油菜、小白菜、芒果等。维生素E主要来自于含油脂丰富的种子,如核桃、松子、杏仁、花生等坚果,大豆、淀粉类豆子和谷胚中。
营养素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否则会打破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反而不利于骨骼健康。比如钙与磷的平衡比例是2:1,如果摄入磷太多,会减低体内钙的水平,削弱骨的硬度与密度。要做到营养平衡应遵循以下几点:
(1)保证每天摄入250~400克谷薯类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2)每天摄入蔬菜500克,深色蔬菜应不少于一半。(3)每天摄入新鲜水果200~350克。(4)每天摄入总量约120~200克富含蛋白质的食材:优先选择鱼和禽类;每天1个鸡蛋,不丢弃蛋黄;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保证奶和奶制品的摄入,做到终生不断奶。
喝骨头汤很难达到补钙的效果。虽然动物骨骼中含钙较多,但处于结合状态,高温也难以让钙质溶于汤中。试验显示,用高压锅蒸煮2小时后,骨髓里面的脂肪(俗称骨油)纷纷浮出水面,而汤里的钙仍是微乎其微,一碗骨头汤中仅含钙2毫克。若按每天600毫克的钙需求量来计算,需要喝300碗才能达标。
如采购新鲜食品困难,或因长期食欲不振、疾病等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营养制剂,如蛋白质补充剂,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等。
碳酸饮料、酒类、盐等可损伤骨头,应予以限制。经常大量饮用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概率增加3倍。酒精会削弱肝脏功能,引起脂肪代谢紊乱,使血液里的微小脂肪滴增多,堵塞供应骨头营养的小血管,引起缺血坏死——嗜酒者的股骨头坏死就是这样形成的。饮食过咸,大量的钠会“排挤”体内的钙质,导致缺钙而伤及骨骼。
医学研究显示,一个人肌肉含量的多少和骨密度呈正相关,即肌肉含量高的人骨密度也高。所以,保持规律的运动锻炼肌肉,有助于维持骨量。
骨的生长发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岁前,骨密度不断增强,称为生长期;第二个阶段是30岁左右,骨发育成熟,骨密度达到峰值,称为成熟期;第三个阶段是40岁以后,骨中的钙质开始流失,骨密度开始下降,逐渐走向衰老,称为衰老期。无论哪个阶段,供足相关骨营养素都是必要的。尤其是要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尽可能地提升骨峰值,为一生储备充足的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