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分享能力提高的策略设计与实践应用——以玩具分享日为例

2022-03-14 11:35顾媚娜
读写算(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豆豆玩具小朋友

顾媚娜

中班幼儿分享能力提高的策略设计与实践应用——以玩具分享日为例

顾媚娜

(杭州市余杭区崇贤第一幼儿园,浙江杭州310000)

分享是一种综合性的亲社会行为,幼儿分享意识是幼儿外在教育环境下的一种潜在驱动力,提高幼儿分享能力对其后续发展意义重大。针对幼儿身心特点,以玩具为主题的分享活动设计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性的验证。研究认为,在“玩具分享日”的实践中要注重分享规则的制定,要坚持幼儿主体的原则,要明确教师角色作用,要强化家、园、师的三方合作。

幼儿中班;玩具分享日;分享意识;分享能力;角色作用;家园合作

幼儿分享意识是幼儿外在教育环境下的一种潜在驱动力,是在幼儿品德培养过程下一个不可或缺的素质。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喜欢,在交往过程中可以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寻找与人相处的方法,促进幼儿健全品质的发展。中班年龄段(4~5岁)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了,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而在孩子的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霸占玩具、不愿分享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班级31名小朋友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有不愿分享的行为。深入调查得知,这种不愿意分享的行为不仅仅在幼儿园中发生,在幼儿的家里也存在。为此,笔者在研读相关研究文献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设计了“玩具分享日”。所谓玩具分享日是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设立一个以玩具为主题的分享活动。根据班级情况,笔者将把玩具分享日放在了周五的下午。基于交流与互勉,笔者对相关内容加以阐述。

一、玩具分享日策略设计

(一)通过绘本阅读,渗透分享

通过和幼儿们一起阅读关于分享主题的绘本,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分享的美好,为日后的分享行为打下了基础,如《鲁拉鲁先生的院子》《金色的房子》等。《鲁拉鲁先生的院子》讲的是鲁拉鲁先生很珍惜自己的草坪,从不与别人分享。但是,自从他与别人分享之后,他发现分享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此后,他就邀请所有小动物分享他的草坪。《金色的房子》讲的是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类似上面所述的绘本其故事情节简单,但是画面却生动有趣,所以更加适合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

(二)通过家园共识,全程分享

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笔者向家长介绍了“玩具分享日”活动的设想。家长反映笔者班大部分孩子都存在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与感受,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凡事从自己出发,占有欲强,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让人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4+1”,甚至是“6+1”的模式,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缺乏分享意识。在家长会上笔者向家长介绍了“玩具分享日”的初衷及活动开展的意义。还有“玩具分享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们一起解决。家长愿意积极配合老师,是顺利开展活动的重要基石。家园达成共识:有必要让孩子理解分享不是失去,而是得到更多。

(三)通过主题讨论,强化分享

在活动开展前笔者和孩子开展了一次“什么是分享?”的讨论。“分享就是有好吃的东西分给朋友吃。”“我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就是分享。”在幼儿的概念中有粗浅的分享概念。当笔者问到:“你愿意把玩具拿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吗?”所有的小朋友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于是笔者把每周五定为“玩具分享日”大家可以把自己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里和同伴一起玩。当然孩子在思想上对分享的行为是认同的,但是在实践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正是笔者要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从思想真正接受分享,在行动上学会分享,而不是会说不会做。有了这些前期的铺垫后,玩具分享正式开始了。

二、“玩具分享日”实施过程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成人能做的除了相信幼儿之外还能帮助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与他人分享,放手让他们充分体验,自行协商分享的规则,才能帮助他们形成分享意识和行为。以下几个案例是笔者在“玩具分享日”活动中遇到的几个典型问题,也是幼儿逐渐形成分享氛围的几个关键点。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玩具分享日”的教育作用,笔者在每周的“玩具分享日”前都会邀请几位一线老师和园区的领导作为观察团。在活动结束后,通过观察团的反馈,笔者进行后期的“玩具分享日”活动设计与组织优化。

(一)失败的,第一次

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玩具分享日,表扬所有的小朋友都带来了玩具。今天你把玩具分享给同伴了吗?”

童童:“我的魔仙棒给媛媛玩的,她的娃娃也给我玩了。”(数名幼儿都回答了类似的答案)

师:“你觉得哪组的玩具最好玩?”

果果:“我们组。我们是大家一起玩的,图图的那个玩具大,我们的娃娃就在里面过家家。”

师:“我也同意果果的想法,刚才老师发现第四组的小朋友玩得最开心,他们一直玩到了最后。这个玩具可以拼出很多东西,的确比较好玩。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玩着玩着就不玩了,老师想知道为什么你不玩玩具了呢?”

王子睿:“没人一起和我玩小汽车,我一个人开来开去没意思。”

杨甜:“我这个小娃娃不好玩,我想和蕾蕾交换她也不愿意。”

师:“蕾蕾,你为什么不愿意和甜甜交换呢?”

蕾蕾:“她这个小熊娃娃太小了,我家里也有的,是喝喜酒发的。一点也不好玩。”

师:“今天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都带来了毛绒玩具,如果下次有小朋友带来过家家的玩具我想会更好玩。下次我们玩具分享日前可以先和自己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下,你带什么、我带什么。大家都带的不一样,玩起来就更有意思了。如果我们下次能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那我们就可以离开座位和朋友分享了。”

师:“以后,我们要一起遵守的规则都把它记录在规则板上。今天,我们先给玩具分享日制定一条规则:听到音乐收玩具。”

表1 第一次玩具分享日幼儿游戏时间观察表

表2 第一次玩具分享日幼儿玩具种类及数量统计

表1中可以看出活动进行到15分钟时很多孩子的兴趣点已经不在玩具上了。由表2可以看到幼儿带来的玩具种类上仅有8种。类似于毛绒玩具这样单一的玩具已经不能持续引起中班孩子的兴趣。但是班上的孩子缺玩具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孩子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这次活动中幼儿切身体会到了自己拿的玩具没人喜欢玩,同样自己也玩不到好玩的玩具。虽然幼儿之间已经很熟悉了,但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还是让幼儿感到拘谨。笔者认为自己在氛围营造上没有做到位,过程中没有让幼儿离开座位而是仅仅是坐在凳子上进行组内分享。为此,笔者在后面的分享日组织中加大了玩具种类与数量。

(二)我是他,怎么做

阳阳:“可可,这是我的小汽车。”(急了!)

可可:“我的刚才都给你玩了,你的小汽车应该给我分享的。”

阳阳:“你到这里来我就给你玩,不能拿到那里去玩。”(可可不听,阳阳走过去拿走了自己的汽车。)

可可:“老师,阳阳不给我分享他的玩具。”(很生气的表情,来找笔者。)

师:“小朋友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拿走了你的玩具,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阳阳:“不开心,还有点生气这是我带来的。”

师:“可可,如果你的玩具被人拿走了,你会怎么样呢?”

可可:“去要回来。”

师:“如果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怎么办?”

小雨:“要和玩具的主人商量一下,问问他可不可以让我玩一下。”

诺诺:“还可以和他交换,我的给你玩,你的让我玩一下。”

师:“其实我们小朋友都知道怎么解决,只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好好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的玩具被拿走了,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师:“玩具是谁的我们想玩都要和玩具主人商量,如果玩具的主人不愿意分享,你可以怎么做?”

童童:“再和他商量一下,我保证不会弄破的。”

果果:“如果哪个小朋友不愿意分享,那我就找别人和我一起玩。”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我们把这些规则都记在规则板上去。这样下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能自己解决了。”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弱,造成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适时地教给孩子学习分享的礼仪,比如用合理的语言和同伴协商、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解决谁先玩的问题等。老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指导孩子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三)这就是,分享吗

师:“愿意把这么好看的书拿到幼儿园里来,豆豆真大方。”

师:“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豆豆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听一听豆豆怎么说吧!”

豆豆:“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了,我怕小朋友把书弄破。”

豆豆:“那么多人一起看,书要破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了,是爸爸出差从外国给我买来的。”

师:“谁有好办法,既不弄破书又能让大家看到书里面的内容。我们让豆豆听听可不可以。”

天天:“我们看的时候小心点翻……”

果果:“轮流看一下子很多人肯定要弄破的……”

图图:“手不要去摸……”

洋洋:“我有一个办法,让豆豆像老师一样坐在上面。他拿着书给我们看,我们坐在下面。”

师:“如果像洋洋说得那样,还是分享吗?”(大部分幼儿觉得,这是分享“因为也看到了书”,还有一部分幼儿觉得“这样不是分享,我都没有碰到书,这样不算的。”)

师:“我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都想看豆豆的书?用洋洋的方法我们能看到书吗?”

师:“用洋洋的方法,虽然没有摸到书,但也是一种分享。因为,豆豆可以把里面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同时大家也看到了书里面的图片。”

豆豆能够拿来了图书,这说明他有分享的意识,但是一定有原因让他不愿意把书分享给小朋友看。如果一味地要求他跟别人分享,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分享了,但是会给所有幼儿造成错误的分享观念。误以为分享就是割爱,幼儿们会认为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作为成年人,应该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尊重你的意愿”,不能用成年人的角色强行要求幼儿做出不愿意的“分享“行为。

上述三个案例,经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优化过程,“玩具分享日”趋于成熟,活动让幼儿带着思考活动,从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体验有序分享的乐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分享活动实践,“玩具分享日”成了孩子们最喜欢也是最盼望的日子,幼儿在分享意识、礼貌请求、协商问题方面都有显著进步。

三、“玩具分享日”实践的建议

(一)注重分享规则制定

分享得以进行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合理的分享规则,这个规则不是老师强行规定的,而是幼儿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由问题转变而来。教育孩子分享玩具,不能依靠外部命令,也不能仅仅靠简单的理论指导,最重要的在于要引起孩子们的思考,诱发孩子的需要。幼儿从争执到和解,从而合作与分享,主要靠孩子自己解决。引导的目的是启发幼儿自己决定他们活动中发生的现实矛盾,找到解决的方案,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孩子在分享玩具过程中的主动性。

(二)明确老师角色作用

日常生活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而分享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在“玩具分享日”中进行,还需要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加强。老师除了是一位观察者更是一位参与者,参与到幼儿的分享活动中更能了解幼儿的想法,并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引导幼儿进行分享活动。尽量减少大人的干预,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找到非暴力的解决方式,让他们自己从自由走向纪律。

(三)强化家园师的合作

通过“玩具分享日”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是老师、家长、幼儿园等多方的共同合作才可以实现。单方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会给教育效率的提高带来不利因素。类似“玩具分享日”的教学实践,必须强化家长、老师、幼儿园的多方合作。

综上所述,“玩具分享日”活动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孩子在陌生人面前的交往能力有所提高,有的甚至可以拿着玩具自己去找朋友了。自从“玩具分享日”开放以后,很多家长反映,有的幼儿会回家找出以前的玩具“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个新玩法,我也要试试。”还有的幼儿会期待周五和同伴一起的分享活动,还有的一旦有了新玩具也会主动拿到幼儿园里来和大家一起玩。笔者会在“玩具分享日”实践上一直进行下去,并以此为基础拓展更多的分享活动设计策略,从而提高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能力。

[1] 俞杨红.如何培养现代幼儿的分享意识[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232.

G612

A

1002-7661(2022)04-0044-03

猜你喜欢
豆豆玩具小朋友
自由自在的豆豆
豆豆过夏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