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县区华侨中学 黄亦斌
在实施“双减”政策下的今天,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我认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力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究其原因再对症下药。
根据本人进行调查及摸排的情况,发现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需引起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因生理发育产生的种种困惑不能及时解难释疑,一种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和半信赖的心理影响着他们。比如学生对个人前途迷茫、学习存在困难、考试升学产生压力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无形中背上沉重的包袱,形成忧郁、焦虑、自残等心理障碍。更有一些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或者缺乏适当的沟通方式,又或者各种校外培训的负担,这些因素也会使学生背负很大的压力,很容易产生“敌对”等心理问题。
“双减”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认为,学校及教师要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创新的思维开展教改活动,积极打造“高质课堂”,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要积极正面引导、劝导家长不要盲目跟风,切勿强制自己的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要理性引导孩子学习,科学地培养孩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着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教育活动。我认为,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托管的时间,开设心理讨论、心理咨询等,对学生加以积极的正面引导,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后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加以矫正。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对自身生理心理特点、有关的性知识和心理健康卫生知识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就经常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对学生积极正面引导,解决他们的心理焦虑问题,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危险期”,引导他们做好自我心理调适,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促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强大,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教师在化解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时,需要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作为学校,应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应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注意克服消极情绪,努力养成积极情绪;家庭应尽力为孩子创设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平时多和孩子沟通;社会应构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周围始终有温暖,社会充满正能量,自己不能因为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因为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我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双方探讨合理的“一体化”教育计划和目标。教师也不定期家访、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查找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教师要引导家长不能因为忙于生活和工作而减少与自己孩子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尽量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要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抓手,更加重视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教育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