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立文化自信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升

2022-03-14 06:34张瑞华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文化自信提升

[摘  要]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语文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自信对大学语文教学发展提升的必要性,讨论了新时期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证了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  教学  提升

引  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文化自信,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独立、国运的兴衰息息相关。文化自信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可和重视及对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大学语文建设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文化能力培养和语文育人的重要文化载体,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发展使命,而从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现状来看,文化自信的精神培养和文化融入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校的大学语文教材繁多且特点各异,虽然很多高校对大学语文和学科专业能力建设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但是从其内在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各个角度来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缺乏对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主题的深入提炼。大而全的通用教材较少,有些高校的语文教材结构混乱、内容庞杂,与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相比,其教材篇目重复较多、系统性较弱,导致大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主体性严重欠缺。此外,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解读视角单一。教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解读,局限于作品当时的背景,千篇一律地解读文章内容,没有结合当下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解,缺乏对文章内涵的解读和对文章当下现实意义的认识,无法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方式传统,课堂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文化自信对大学语文教学发展提升的必要性

文化自信经国家提出和号召以来,各高校进行了大学语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主题的课程改革,推出了其他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课本、教师和考核等多个方面着手对文化自信如何融入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还开设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完善和编撰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精品教材。但是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文化自信元素相对较少,且教学的实施方式较为滞后。大学语文是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是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和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落实和贯彻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不断地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

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课程设计以文化自信等元素为指导思路,然后结合教材设置的篇目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划分了以下四个方面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1.选讲国学经典

选讲的国学经典篇目主要根据大学语文教材来定,包含“美食”“家国”“民族”“故乡”“风俗”等主题。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写作背景和人物简介等基础知识,梳理出自己在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常见问题进行集中回答,对个别的特殊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刻地了解相关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挖掘其对现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课后教师仍然要以核心文化重点为研究主題设计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查找有关案例等多种方式完成这些作业。

2.创建读书会

读书会主要通过学生自主阅读、集中分享读书和作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师提供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书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研读内容,并在课堂中作个人读书报告,报告一般分为三方面:一是书名、作者等著作的基本信息;二是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来概述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涉及的相关文化自信话题;三是分享读后感,阐述自己针对这本书的想法和认知,谈谈通过阅读自己关于文化自信的认识和感悟。

3.经典朗诵分享

教师将诵读的内容要求直接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认识经典著作核心观念和思想情感的基本内涵后,以感受文化自信为目标,探索文章该如何表达,并在课堂上进行诵读。在整个诵读课堂上,学生除了朗诵之外,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分享传统经典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内容。如杜甫的《春望》、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家乡和国家的深厚情怀和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对作品的诵读和领悟,还能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4.写作

教师可以根据文化自信的背景和主题,让学生选择相关的写作题目,如“美食”“风俗”“家乡特色文化”等。写作要充分体现出自己对“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识,说明“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写作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内化+书写”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原创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技巧。

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建设效果

1.明德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教师要培育和引导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具有大爱、多才多能、富有情怀的人。“培根铸魂”阐明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能与使命。对大学语文而言,“培根铸魂”是教育启迪、陶冶情操,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如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大学》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然后在教学中通过选讲国学经典、建立读书会、经典朗诵分享、写作等教学环节体现“立德树人”和“培根铸魂”的理念。

2.心系家国情怀

在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无论是国家还是自己的家庭,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就大学语文教学而言,无论是《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还是大学教材中我们所选取的关于热爱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文章,都向学生传递着热爱祖国和民族的家国情怀。本文以教师布置的家国题材举例,通过学生的朗诵阅读,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的分享和探讨:一是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二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情感思想?三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文章的情感?四是通过朗诵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在家国主题的界定下,讨论和分享国家与小家的关系,通过讨论分析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国家的生死存亡与小家的关系。如在讲岳飞的《满江红》时,教师可以借助岳飞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充分了解宋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和家庭乃至民族的繁荣兴衰都离不开社会的发展。通过这些道理的讲述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程度,将爱国精神刻画进学生的心中,并深深地融入学生的思想。

3.树立文化自豪感

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自豪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深挖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文化自豪感,如在讲解《乡愁四韵》这篇文章时可以从我国宝岛台湾的变化等讲起,讲解《春望》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从安禄山背叛讲起,讲解《满江红》这篇文章时可以从南宋抗金讲起。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内容的历史背景之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每一个历史阶段中都有很多为民族发展考虑、爱国爱民的人士,正是他们不顾自我安危、心系国家和不断奋斗刻画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征程,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伟大之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地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是文化习俗。教师可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设置“姓名探源”“风俗博采”“品食忆味”等内容,然后根据中华优秀文化习俗开展教学工作。“姓名探源”让学生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明白自己名字的文化含义。在古代,古人会为自己选择字、号,教师就可以据此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名字的含义选适合自己的字、号。教师通过这些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和古人起名的传统,通过让学生模仿古人为自己起字、号,引导学生探究姓、名、字、号之间的联系和意义。“风俗博采”环节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为中心探讨三方面的问题:问题一,节日的意义是什么?问题二,这些节日为什么這么设计?问题三,因为什么才会有这些风俗习惯?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制作“我们国家的节日”视频,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风俗中的的文化含义。在“品食忆味”部分,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独特风味和这些美味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手法,以使学生更加地了解自己家乡的传统风俗文化。

结  语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其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奠定了我们的文化根基。中华文化具有悠久历史渊源与浓厚的文化底蕴,但其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不断改变和不断进步与完善的。新时代里,高校应注重增强大学语文教学的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多教授学生课外文化知识,强化学生的中华文化学习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创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语文教学在树立学生文化自信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积极发挥自己教书育人的优势,根据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淑平.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定位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7(7):55-57.

[2]黄丽,叶桂郴.大学语文立体课程体系的构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3):89-91.

[3]张蕾.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实践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建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7):84-86.

[4]郭玲.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视角下的关于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1(17):122+168.

[5]葛雅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J].文学教育(下),2017(2):64-65.

[6]艾洪庆.从严治党背景下大学生党员信仰教育问题审视及思考[J].思政教育,2018(29):85-86.

[7]冯大建,陈洪.提升母语素养 激活文化自信——浅论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与教材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8(5):24-28.

[8]江胜珍,韩殊君.近年来国内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5):122-127.

[9]徐奉臻.“文化自信”的定位内涵及功能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7(10):7-11.

[10]程钢.增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8(2):11.

(张瑞华:渭南开放大学)

3148500338235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文化自信提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