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听障群体
——以媒介生态视角审视信息无障碍传播

2022-03-13 08:22白瑞霞
新闻爱好者 2022年12期
关键词:食物链手语字幕

□白瑞霞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 万人,听力残疾人为2054 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左右。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加剧,听障患病率人数还会有进一步的上升趋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新媒体的产生,社会大众获取信息资源更为便捷,视听享受更为丰富,如通过网络,用电脑或手机看新闻、看电视、查资料等。 收看电视、收看网络视频、收听广播或者接听语音电话,对于听障者而言,由于时常缺少完整字幕或者手语,导致信息访问受阻。 听障者作为媒介生态系统中的受众群体,面对丰富繁多的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无法与健听者平等获取信息。 本文以媒介生态为视角,考察当下新媒体时代听障者接收信息的媒介环境,从中探寻信息无障碍传播存在的问题, 旨在使听障者获得信息平权,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媒介生产仍固守传统传播观念

(一)媒介歧视:听障群体并非目标受众

媒介生态指的是媒介生态环境,在这一环境中的人、媒介、社会和自然组成了和谐共生及相互协调的系统。[1]“媒介生态学观照媒介传播之实质,即媒介传播是如何影响人类的感知、理解、情感和价值判断,以及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如何增进或阻碍我们的生存机会。 媒介生态关注的焦点是媒介传播如何影响人类的感知、理解、情感和价值判断,以及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如何增进人类的生存机会。[2]长期以来,社会对残疾人一直存在歧视和偏见态度,听障者“发声”困难,缺少话语权,缺少振臂高呼的“呐喊”。 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工作就业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常常机会相对较少,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无法与健听者相比。 在媒介生态系统的实际运行中,他们属于受众生态中的弱势群体。 职业的传播者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承担着“守门人”的职能,听障者接受信息的内容,接受信息的形态,都与媒介“守门人”有着直接关系。 听障者较少得到媒介“守门人”的关注,信息平等权利未得到应有的体现。 媒介生态系统中的传播群体、信息群体、营销群体、受众群体等与环境、人、媒介、社会和自然没有形成不可分割的复合体或统一体。 媒介生态学专家指出:作为整体生态系统中的“完整的人”,应该既是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也是技术与情感的平衡,否则就会沦为“单向度的人”。 现实情况说明,媒介生态中的传播者、营销者等诸多要素,没有与生态群体中的听障者进行信息能量的平等交换,导致整个媒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媒介生产者与受众之间构建的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危害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传媒总是自觉地按照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价值观、审美观来选择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作为非目标受众的群体即便能够平等地拥有传播媒介,也未必能平等地拥有媒介所提供的服务”。[3]

(二)供给缺乏:制约媒介传播主动作为

媒介生态系统包含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和一级生产者(传播者)、二级生产者(媒介)、三级生产者(营销)、消费者(受众)和分解者(回收、利用者)等若干要素。 媒介依赖论认为,在媒介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群体之间最本质的联系需要通过营养来实现,即把媒介主管者、传播者、信息、符号、媒介、受众和社会连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的各要素,需要通过传播互动关系和媒介依赖关系形成食物链,也就是利益共同体。 在媒介运行和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既有简单的直线式食物链和复杂的交互式食物网。 在这个庞大的食物网中,媒介信息生产发布过程的食物链顺序是:信息的采集与创造、处理与加工、发布与传播、受众的接受与反馈。 媒介经营管理资源的食物链顺序是: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受众资源、财力(发行与广告收入)资源,再到人才资源。 从宏观视角来看, 媒介生态中的食物链多数时候是多个方向和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生产群体、传播群体、广告群体、营销群体、受众群体等都已经不再是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为了谋求来自不同链条的营养, 单个种群必须同时加入数条食物链, 才能确保自己从庞大的食物链中获取自身得以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不同营养。[4]

听障者作为受众资源的一部分,与“强势人群”和“主流人群”相比,属于生态链中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从食物链的视角出发, 传播者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等一系列行为,都是为了通过食物链,维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媒介生产者通过小众群体的听障者这一食物链获得的营养少之又少,因此,他们会以满足大多数目标受众的需求为目的。 在传播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考虑更多的是以健听者为中心, 以健听者的信息标准开发和研制传播技术,这样才能获取食物链更多的营养成分。 现实情形进一步说明, 传播技术中因缺少字幕和手语这一代偿通道的支持, 听障群体无法得到生态食物链中丰富的营养, 未享受到新媒介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媒介生态中的生产、传播、广告、营销等群体为听障者投入的财力和精力与最终回报不成正比, 无法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因而会缺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导致听障者得不到来自媒介生态多个群体的青睐与关注。

二、为听障群体构建媒介生态新环境

(一)普及理念:增强无障碍自觉行动

信息无障碍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所处环境等存在的差异,使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5]信息无障碍体现了信息平等权。 第61 届联合国大会于2008 年年5 月3 日实施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指出:缔约国确认残疾人有权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参与文化生活,并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措施,确保残疾人获得以无障碍模式提供的文化材料; 获得以无障碍模式提供的电视节目、电影、戏剧和其他文化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关乎社会每个人。在人的一生中信息障碍可能随时发生,不仅仅只针对听障者。 听障者的残疾常常较为隐蔽,平时难以发现与健听人的差异,但是,如若需要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时, 听力障碍才会显现出来。 健听人与听障者之间就像隔了一堵“玻璃墙”,阻断了声音的传播。信息无障碍和坡道、盲道、扶手等设施相比,信息无障碍是隐形的,是“里子工程”,容易被忽略。因此,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不仅要求媒介生产者在字幕和手语方面践行信息无障碍传播理念,还需要唤醒整个媒介系统中的媒介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对无障碍传播的认识。只有全社会增强对残障者信息平权的意识,才能将无障碍理念变为自觉行动。 就像如今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等安装电子字幕显示屏报站设施,方便了听障者乘车。再如,哔哩哔哩视频平台,2021 年11 月16 日的英雄联盟S11 赛事期间,推出了电竞赛事首个无障碍直播间,听障游戏爱好者和关心赛事者可以通过AI 语音识别字幕及时获得信息。 在赛事播报和赛后采访环节,还增加了手语翻译服务,无障碍直播间吸引了近600 万人观看。[6]这次无障碍直播间不仅受到了听障者的欢迎,还感动了无数健听人。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无障碍理念到达每一个人,信息无障碍才会落地生根。

(二)技术研发:科技赋能无障碍传播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新媒体时代,新技术、新手段、新创造层出不穷,这些是助力信息无障碍的关键要素。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美国专门为听障者提供了隐藏式字幕 (Closed-Caption),隐藏式字幕可以通过电视安装内置的解码器打开或关闭。 制定了《残疾人康复法案》第508 节、《电信法》《电视解码电路法案》 等信息平权法律加以保护,并要求强制性执行,其中规定所有的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和针对听障者的信息服务必须提供隐藏式字幕。英国在1990 年出台的《广播法》,要求配备字幕达到节目播出量的50%。1999 年2 月,对电视节目字幕位置、颜色、字体、格式、停留时间、强调、停顿、隐藏式字幕、开放式字幕、音效字幕、对白字幕、儿童节目字幕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7]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 年)》特别指出“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支持研发生产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 探索传统无障碍设施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政府的这种号召,旨在鼓励科技单位、企业以及个人自主研发无障碍传播技术, 不断生产出适应残障者的软硬件设备, 以科技手段弥补残障人群在身体功能上的缺失。 当前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均开发了语音转换实时字幕功能, 方便听障者与健听人的信息交流。 中国联通专门为听障者研发的畅听王卡,将对方语音实时转化成文字,听障者也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编辑成文字, 实时转化成语音传到对方手机,极大地方便了听障者接打电话。[8]央视新闻和百度智能云联手倾心打造的总台首个AI 手语主播在2022 年的北京冬奥会期间报道冬奥赛事。 这些说明了媒介生产者在信息无障碍的研发上迈出了一大步。[9]科大讯飞自2017 年起,一直关注特殊群体,并为听障群体提供文字和语音转换技术,最大程度降低听障者获取信息的难度。 科大讯飞的负责人曾说:“对于健听人而言,AI 技术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却是雪中送炭,是刚需”。[10]依照《信息无障碍国内标准》,加强无障碍传播信息技术的研发、普及和应用,让更多的残障群体分享信息技术进步新成果,共同营造绿色媒介生态环境,这是媒介生产种群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在无障碍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的信息无障碍建设的规格要求、评价指标,还要有时间限制,有奖惩办法等,使得无障碍建设不至于盲目和想当然。 这是加强媒介控制群体必须做出的强制性要求。

(三)媒介分层:提升听障受众共情体验

一直以来, 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彰显了对残障群体的人文关怀,当前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如2021 年,国家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强调“大力发展信息无障碍建设”“鼓励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节目时配备同步字幕或手语, 并逐步扩大配播手语的节目范围”。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媒介的活动是基于特定的媒介动机, 用户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信息获取、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 媒介生态系统具有自调节、自适应、自组织和自更新的功能,通过加强对媒介的控制、修整、调适和维护,使得人、媒介、社会和自然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社会大众对媒介的消费行为总是按照自身的习惯和实际需要进行的。 这当中蕴含了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媒介分层原则。 媒介分层是对大众传播的一种提升和细化,将需求不同的大众分割成不同的层次,以整合小众群体为主。[11]媒介分层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获取机会、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渠道使用,目的是满足同一受众的多方面需求。 为了更好地构建媒介生态平衡系统, 建议媒介管理者在国家政策的助力下,在兼顾已有手语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像打造戏曲频道、少儿频道那样,积极为听障者量身打造有字幕和手语的专属栏目, 以不断满足小众听障者的信息无障碍访问需求。

三、结语

媒介生态由媒介以及媒介所依存的人、社会、环境、自然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统一整体,各要素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从而使这一系统长期保持动态平衡。 新媒体时代,信息对于当今社会的每个人至关重要, 对于缺少听觉渠道获取信息的听障群体更是如此。 在大力倡导媒介生态平衡的背景下,只有媒介生态系统所有群体携起手来,齐心协力,为听障群体消除获取信息资源的壁垒, 才能保障媒介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才能共同推动信息资源访问人人平等这一人类崇高理想的实现, 才能在建设幸福美好的媒介生态的精神家园中“一个也不能少”。

猜你喜欢
食物链手语字幕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一类食物链模型正解的稳定性和唯一性
食物链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神奇的食物链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