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有机构成优化对企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作用

2022-03-13 03:18廖发荣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劳动力资本

廖发荣

一、前言

人力资本具有可变资本的性质,是属于可压缩的资本部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优化就是所谓的降低劳动力成本,也就是按照资本増幂技术的増幂规律排斥劳动力。但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是:在产业资本阶段迎来全体社会的产能过剩危机;在金融资本阶段迎来全体社会的金融过剩危机,进而产生经济紧缩危机。有没有可能打破这种固有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优化“车轮”,有没有可能打破这种循环规律,下文提出过剩劳动力转化为知识资本的方案,以供各家鉴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一)共同富裕思想

1.共同富裕思想的不同来源。共同富裕思想来源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学说吗?是,但也不是。是,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的揭示了世界经济必然朝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世界的建立,必然是物质资源的绝对丰富和人们自由劳动的王国同时到来;说共同富裕思想不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也不恰当,恰当的说法应是“共同富裕思想不仅仅来源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古代先贤孔子早已提出“天下大同”的思想,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古言所说、所畅想的“天下大同”,即今人所言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成为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是相一致的。其外,还有空想社会主义者、开放社会主义者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对“平等、民主”社会的构想。从哲学角度思考,他们的这些公正、平等、民主思想实质是要求每一个民众社会权利的平等,社会权利的平等既包括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政治方面的,本质上其与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并无差别,甚至是资本市场的原教旨主义者都坚信自己所说的“自由经济”是有利于全体社会的,这样看来共同富裕思想的朴素愿望基本是普遍根植于民众内心的,区别在于,不同利益群体、不同表述方式、不同社会建构思想的不同,而非民众愿望本身有何差异。

2.共同富裕思想与人民朴素愿望。另一个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的深刻体现是“耕者有其田”思想,耕者有其田是农业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最朴素的理想追求,中国历史的发展表明,社会每逢朝代更替,新的继任者或继任政党等统治集团必然要以满足民众“耕者有其田”的朴素愿望为政治基础,才能够发动群众推翻旧有的统治秩序尔后建立新的政权国家。[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民革命之初,就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遂发动了土地革命,在满足民众最朴素的愿望的基础上成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抵御外辱且自立于世界。[3]转至中国中央领导层的第二届班子,邓小平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初便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将乡级的人民公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这客观上消除了国家工业化初期对农村、农业、农民所产生的沉重负担。正是因为农村的稳定,中国广大的农村才能持续向城市输送土地、劳动力、资金以推进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化经济建设过程。这客观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政策延续,即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农村包围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工业为了产生规模效益大多集中在城市)”,即第三阶段——“农村包围城市,农民支持中国城市化建设”,即第四阶段——“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产业转移至农村并支持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时至今日,我们暂看每一次的这种制度变迁与社会变迁就会发现,土地均分制度是稳定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制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规律发展来看,世界各国经济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之中,无外乎是在走着工业化、城市化、金融化的既定路线,这是符合《资本论》中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内容的,现实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所预测的资本发展“规定路线”。在2021 年2 月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3 月9 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习近平祝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4 月6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4]我国为什么要这么下大力气的推进乡村脱贫攻坚,推动扶贫减贫工作?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二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全体民众的支持参与,民众只有富足安定,中国才能有效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外部挑战,才能自强于世界。

(二)共同富裕思想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上文已述说了共同富裕来源于民众最朴素的理想愿望,进而说明了中国革命能够成功、中国经济能够腾飞,最主要的原因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广大民众手中——土地均分制度在发挥作用以支持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金融化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在广大乡村的思想外显化产物是土地均分制度;那么,在城市地域呢?在产业经济领域呢?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在哪呢?众所周知,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社会建构下,企业的一切发展都是以追求利润为先导目标的,也就是说为了追求利润,企业的发展可以不顾其他要素的负效益而发展自身。客观所衍生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类生存问题是什么呢?第一,资本増幂技术増幂排斥劳动力的规律在发生作用,市场经济的产能过剩矛盾周期性爆发问题频至,客观结果是资本+劳动力的双过剩。第二,劳动力低价与灵活用工制度、外包制度,必然带来社会失业与犯罪率激增;企业经济发展单纯追求利润的所有形式的降低劳动力成本和裁撤员工行为,反过来又为其安全生产、安全经营等经济活动的社会展开造成障碍,国家的治安成本也必然会上升。第三,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带来的废水、废物、废气,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全球生态之不可持续的趋势愈发明显。[5]那么问题来了,就像《哈姆雷特》之中的世纪之问那样,To be or not to be?是要生存,还是要经济发展?或许我们不应该做这样的两元对立思考,这不是要这个要那个的问题,其实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具体说就是改变企业盈利方式的问题。

三、资本有机构成优化对企业的作用

提升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本质是企业发展依循资本増幂、技术増幂排斥劳动力的规律行事,将企业发展的可变资本缩小,尽可能的利用固定资本来投入生产以降低商品总体的生产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之中具备低价优势。但客观现实是,当社会的一般利润率趋于平均,即所谓的企业产品价格边际效应发挥作用时,这种个别企业低价竞争抢夺市场的优势也即丧失,企业会变得无利可图,进而社会全体企业走向产能过剩与商品价格降低,这标志着市场经济一般性生产过剩周期的爆发。当然,金融资本阶段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将达到极致,金融资本过剩的周期性危机比之产业资本阶段的产能过剩危机更为短期、阵痛规模也更为广泛,但其资本有机构成优化导致的“资本増幂、技术増幂排斥劳动力规律”仍会发挥作用。

另一个值得审视的问题是,产业资本经济阶段与金融资本经济阶段,不同企业的发展成本是不同的,获得低价资金的企业在固定资本的投资比例上一定具备成本优势,能够在同业竞争中具备低价商品抢占市场的效益。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规律发展,资本増幂技术増幂就一定排斥劳动力造成失业是必然,但劳动力就一定要排除企业的经济体系之外吗?这一点,是有疑问的。以我之观点认为,企业是可以通过某种制度建设、利益结构分配来重新利用被现有体系排斥的劳动力的。解决方案是企业建立下岗再教育制度,因为未来社会的发展一定是“资本増幂+技术增密+知识増幂的时代”,企业可以将过剩劳动力转岗为学习岗,被企业留薪派遣于学习某项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制度,或者去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等工作,这样过剩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就转化为了知识要素,以知识要素作为资本投入的一部分,企业便有了资本的正外部开拓空间,也就不再为劳资矛盾所困扰。另外,下岗员工“再学习-再回岗”的优势,相对于企业单纯的纳新员工好处是明显的,因为这部分再学习岗员工对企业工作内容、生产流程、市场开发等是有丰富经验和深刻体会的,对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制度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其在再学习岗位的学习也会有的放矢的学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知识内容。当然,这只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四、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优化与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一)产业资本经济阶段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优化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均分主义思想,共同富裕是以集体持股或者国家持股等全民持股的方式使得企业大部分成员获得相应的资本份额增值收益。在社会生产高涨期,企业全体员工持股的优势是,有利于企业成员团结与提升员工生产积极性,进而增加企业产出;在社会生产的紧缩期,企业是有一定的货币资本积累的,由于有股息收益,下岗员工可以经由企业外派于学习,对员工进行生产技能提升与有关市场开拓的知识结构提升,在下一个社会经济高涨期再让员工回归岗位发展。

产业资本经济阶段企业过剩劳动力转化为知识资本的具体解决方案:

具体的制度流程是:1.企业个人持股转为全体员工持股,使得员工获得企业发展期的资本增值收益;2.企业建立社会员工失业保障的再教育制度,员工外派留学;3.目的,达到将过剩劳动力转化为“知识资本”的改变,以知识増幂替代过剩劳动力而谋得企业的资本正外部空间开拓。需注明的是,同时由于社会整体上减少了失业劳动力,员工仍具备消费能力,在宏观上社会全体企业也就具备了长久持续投资生产以获得新兴消费市场的空间。这样,社会全体民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实现的条件。

关于劳动力要素转化为知识要素投入企业再生产的障碍,企业衡量的主要问题是这个知识要素的再投入属于“预期收益”,而劳动力要素作为现期节省经济生产成本的需要是“当期收益”,当期收益可兑现,预期收益有风险还有可能无法兑现。企业的发展逻辑仍然是以利润为第一追求目标的,另外在经济紧缩期由于企业的资金流断裂,企业的决策者如何衡量利弊得失,这又是一层挑战。

(二)金融资本经济阶段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优化与其负面作用

2022 年,在我国迈入金融资本发展阶段之际,持续的产业经济金融深化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三产分别贡献生产总值的比重(总值约100 万亿),一产:二产:三产≈1:5:8。我国第一产业容纳就业人口的能力越来越低,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愈发增多。第三产业包括餐饮业、旅游业、工商服务业等。

以金融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是一致的。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提出的知识増幂代替过剩劳动力要素投入,在金融产业是失效的。为什么说失效,因为金融业企业个人持股转为全体员工持股使得员工获得企业发展期的资本增值收益的条件是不具备的,员工没有与企业共同积累资本的历程,金融业资本只满足于资方控股者的利益,员工处于完全的劳方地位,员工享受不到资本增值收益。再者,金融资本具有追求短期性、集中性、流动性获利的固有属性,这种属性要求企业决策者一旦判定员工无法创造资本增值收益,便会当即解除其职位,并不会给予员工长期的培养期。所以,金融企业越是资本有机构成优化,资本増幂技术増幂带来的劳动力失业问题也就越是严重,那么社会的财富两极分化问题也就越是恶化。这种恶化,不仅仅反应在金融业企业的内部,其对产业资本企业的挤出效应也是明显的,经济的脱实向虚指的就是此问题。因为产业资本企业首先要获得金融部门的资金,那么所生产的商品价值必然要包含金融资本利息所得的部分,这部分收益是金融资本获得,这样金融部门对生产部门的企业就产生了挤出效应。

五、结语

总之,受限于时空条件、政策条件、企业资源禀赋、企业的盈利模式等影响,企业资本构成优化所带来的资本増幂技术増幂排斥劳动力的客观效应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本文对产业资本阶段企业提出了具体的“过剩劳动力转化为知识资本”的方案,以此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引用

[1]金正连.共同富裕的理论方位与实践路径[J].区域经济评论,2022(04):16-21.

[2]崔友平.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走好共同富裕之路[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2,38(04):30-38.

[3]赵峰,周慧珍,谭璇.生产社会化、生产条件与国家对经济的协调——基于资本有机构成范畴的理论和经验分析[J].经济学家,2022(03):25-34.

[4]刘冠军,李鑫.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三大构成变化及其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22(01):1-25.

[5]窦娟芳,李含琳.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实事求是,2020(04):47-53.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劳动力资本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