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煜 坤
(中国传媒大学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北京 100024)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月27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冠肺炎疫情媒体通报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世卫组织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宣布的第六次全球突发卫生事件,但也将是最严重的一次。[2]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通常会利用新闻发布会公开事件相关信息,通报并解读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和出台的有关政策,指导社会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墨西哥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自疫情在墨西哥出现以来,墨政府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国内疫情形势及病症相关信息,发布会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国内好评。然而,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2021年3月1日,墨西哥累计新冠肺炎确诊人数207.7万人,居全球第13名,死亡人数18.4万人,居全球第3名,[3]抗疫表现差强人意。墨西哥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有哪些做得好的方面?新闻发布会是否对政府抗击疫情发挥了作用?新闻发布会的“好”与应对疫情表现的“差”之间有何关联?又有什么值得反思之处?
本文提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效果的评估体系,运用该体系对墨西哥政府在疫情期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进行评估,从而探究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优化新闻发布会效果的有关建议。
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保证信息公开,而新闻发布会是政府公开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的重要工具。张文祥、杨林认为,与新冠肺炎病毒相伴出现了“信息疫情(infodemic)”,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双向对话渠道。[4]侯迎忠、杜明曦认为,新闻发布会是政府、媒体和民众沟通的场所。政府构建这一场所,与应对突发事件相关单位的人员直接参与其中,成为民众可以信赖的信源。媒体扮演信息传输者的角色,将民众集中关心的问题反映给政府,又将政府的回应反馈给社会。而发布会后相关议题将继续在民众中和社交媒体上被讨论,形成新的舆论。[5]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应当遵循一些原则。高云燕认为,政府如在危机发生后没有及时(一般为危机发生后24小时内)披露信息,就会给民众造成政府失灵的印象,出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导致非官方的谣言成为主流信息;由于信息传播中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因此政府从一开始主动发布信息,就能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6]孙璐认为,政府新闻发布会应当遵循主动性、及时性、详尽性、专业性、人文性和权威性等原则。[7]刘鹏飞、翟薇、吴汉华认为,政府新闻发布会应当立体化、精细化,设置回应环节,并体现人文关怀,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效应,形成舆论引导。[8]
学界对突发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效果及效果评估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刘梦涵、戚欣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发布内容存在片面性,所发布内容与民众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发布会对民意的关注不够。[9]田丽、欧阳妤璐提出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质量评估体系,认为可以从发布内容、对政策解读程度、发布会现场互动及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和表现等进行评估,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发布内容的质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但是对政策解读和在现场进行互动对发言人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也是需要着重提升的素质。[10]邓杭通过在疫情期间的随机调查,提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效果评估指标,一是民众是否将新闻发布的信息作为自身主要信息来源,二是民众对发布内容的信任度,三是发布会中5G直播、网友提问、手语翻译等细节性安排给民众形成的满意度。[11]
国外学者也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国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功能和效果进行了一些研究,但针对墨西哥的研究数量较少。卡尔德纳斯(Cardenas)认为,由于疫情还在继续,现在评价墨西哥政府疫情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为时尚早,但就现阶段而言,墨西哥政府每日新闻发布会除了具备介绍疫情情况和健康方面知识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劝说和情感作用,使政府发布的数据和信息对于民众而言是合理且正确的,从而使政府应对疫情策略能够得到信服。[12]
亚诺·吉瓦拉(Llano Guibarra)、阿奎拉·桑切斯(Aguila Sanchez)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二阶段期间墨西哥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进行了研究,认为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通过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让民众对相关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通过介绍政府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新闻发布会让民众更加了解政府所发挥的管理和治理职能。政府利用新闻发布会引导民众抗击疫情,在社会中重建信任与信心。新闻发布会不仅成了传递健康、疾病和病例数字相关的技术性信息的空间,更成了对于弱势群体、社会发展不平衡等民生议题进行公开讨论的场所。[13]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研究提出了发布会召开的总体原则,但是缺乏细化指标。对新闻发布会的效果研究更多着眼于新闻发言人的能力素质和准备情况,但缺少针对发布会本身的剖析;对效果的评估更聚焦于媒体反馈,缺少公众的直接评价。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墨西哥政府新闻发布会的研究着眼规范而缺少实证,且欠缺对发布会的效果评估。
围绕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当在第一时间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危机状况的来龙去脉真实、全面地向社会发布,必要时邀请权威部门或人员参与信息发布,发布内容体现对民众和民意的关怀,从而把握舆论的大方向和事件处理的主动权。据此,本文提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效果体系,从“时间维度(体现及时性原则)”“内容维度(体现权威性原则)”“人文维度(体现人文性原则)”进行评估,每个维度后设定具体评价指标(详见表1),各项指标从属于所在维度,是对该维度总体原则的解释说明,满足该指标,说明政府新闻发布会在该维度达标;如未满足该指标,则说明新闻发布会在该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或提升。
表1 新闻发布会效果评估体系
2020年2月27日,墨西哥出现新冠肺炎检测阳性,当日墨西哥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案例,此后政府每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其作为向民众发布疫情信息和有关政策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根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效果评估体系,将墨西哥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作为案例进行评估。
墨西哥为联邦制国家,疫情发生以来,墨各州政府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因为各州发布会召开频次、发布内容等情况各异,难以开展效果评估,故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仅为墨西哥联邦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本文仅对墨西哥的第一波疫情,即2020年2月27日至12月19日期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进行评估。(1)本文使用墨西哥联邦政府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每日报告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稿(共291篇)进行研究,文字稿来自墨西哥联邦政府网站https://www.gob.mx/presidencia。
通过对墨西哥联邦政府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每日报告新闻发布会的效果评估,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的优势与不足。随后,本文将通过“民众对新闻发布会的总体评价是否正面”和“新闻发布会是否有助于政府应对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方面评价新闻发布会的效果是否得到有效呈现,从而验证效果评估的科学性。
1.及时发布
当地时间2020年2月27日,一名男性患者入住墨西哥国立呼吸疾病研究院,并在首次新冠肺炎检测中呈阳性。当晚,墨西哥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部主管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副部长洛佩斯-卡特尔出席发布会,通报新冠肺炎病症和墨西哥当前病患主要情况。2月28日早晨,在由总统洛佩斯主持召开的总统晨间新闻发布会上,洛佩斯-卡特尔副部长确认了墨西哥首例确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情况。当晚9点,洛佩斯-卡特尔主持召开墨西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报告新闻发布会。墨西哥联邦政府在病例出现后迅速做出反应,主动在24小时内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体现出及时性原则。
2.增加频次
自首场新闻发布会之后,墨西哥联邦政府持续召开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报告新闻发布会,并将其建立为每日制度。2020年2月27日至12月19日296日内共召开291场新闻发布会,每场新闻发布会时长为一小时。此外,在每天召开的总统晨间新闻发布会上也会不定期安排板块发布墨西哥疫情相关的信息和政策。通过增加发布频次,墨西哥政府能将疫情最新动态及时传递给民众。
3.重大时点
作为每日新闻发布会,墨西哥联邦政府的新闻发布覆盖了疫情在墨西哥发展的全过程,在疫情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也都做了相应的信息发布。如3月24日墨西哥正式进入疫情第二阶段(即社区传播阶段),当天的新闻发布会结合该主题对墨西哥疫情形势进行了介绍。3月30日墨西哥宣布进入“由不可抗力引发的卫生紧急状态”,当日发布会重点说明了这一状态期间民众可以开展的活动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墨西哥政府在重大时间节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强化了民众对该时间节点或事件的印象和关注度。
1.内容真实、详尽
墨西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每日报告新闻发布会一般包含两至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报每日疫情信息。在此环节发布人运用幻灯片展示图表等辅助性内容详尽说明24小时内墨西哥新增病例数、累计确诊人数、各地区(州、市)确诊人数、墨西哥确诊病例增长趋势、拉美及全球疫情情况等。通过该板块内容,媒体和民众可以了解到墨西哥最新的疫情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疫情相关知识。发布人在此环节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病症相关情况及防疫建议。例如,4月18日的发布会说明了“肺炎”“轻症”“重症”等概念,具体解释了人体肺部和血液循环运作机理,详细说明了新冠肺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并着重向民众介绍了“病死率”和“死亡率”两个术语的区别。8月11日的发布会介绍了疫苗的作用机理和各阶段临床试验情况。8月27日的发布会介绍了几种常见基础病,解释了不健康饮食与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的关系,说明了基础病会增加新冠肺炎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并推荐了一些健康食品。该板块发布的内容为民众增加防疫相关知识提供了帮助。
第三部分介绍政府为抗击疫情出台的配套政策举措。3月9日的发布会上,发言人介绍了政府推出的“信号灯”系统(该系统反映墨西哥各地疫情严重程度及民众可从事的活动类别)用以指导民众在防疫同时科学开展工作、学习和生活。5月26日的发布会由墨西哥社会保障局局长阿布尔托介绍了墨西哥各地家庭佣工情况,详细说明了墨西哥政府为家庭佣工提供的保障措施,如对感染新冠患者的医疗保障和普惠性贷款等。8月24日的发布会上,墨西哥文化部部长弗拉乌斯托介绍了疫情期间的文化政策,包括政府为隔离在家的民众提供的文化活动、墨艺术和文化团体制作的各类视频文化节目、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开放计划等,并重点介绍了各类可以通过线上形式浏览的博物馆和文艺节目。该板块发布的内容是对疫情防控的有效补充,同时体现出政府作为。
2月27日至12月19日期间,墨西哥联邦政府召开的每日疫情情况报告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稿共2 486 449个西班牙语单词。利用AntConc对全部文字材料进行词频分析,排除西班牙语常用词,得到发布会内容高频词云图(见图1,各词条已译为中文)。
图1 墨西哥联邦政府疫情新闻发布会内容高频词云图
总体而言,墨西哥政府疫情情况每日报告新闻发布会满足了发布内容真实、详尽这一要求。通过对高频词的分析可以看出,墨西哥政府新闻发布会所发布内容总体围绕疫情信息和政策通报进行,其中对“病例”(出现14 774次,占1.72%,排名第一)和“新冠肺炎”(出现8049次,占0.93%,排名第二)相关情况的通报占发布内容较大比例。“国家”(出现6094次,占0.71%,排名第四)概念在发布会中被反复强化,体现出政府在疫情应对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信号灯”“(健康)距离”等政府重点推动的防疫相关概念也被反复使用。然而,同时可以看到,“(戴)口罩”作为重要的防疫手段,在新闻发布会中极少被提起,仅出现956次,占比为0.11%。发布内容中虽提到“需要正确佩戴口罩”,但却极少详细介绍科学佩戴口罩方法,甚至在早期发布会中出现“你现在不需要戴口罩”“不需佩戴口罩出行”等表述。发布会对佩戴口罩的态度与墨西哥政府不强制佩戴口罩的管理思路一脉相承,但却令发布内容的科学性大打折扣。
2.权威参与
墨西哥联邦政府疫情情况每日报告新闻发布会首场即邀请墨西哥卫生部流行病司总司长阿罗米亚作为权威人士发布疫情相关情况,此后每场发布会均由阿罗米亚进行病例和疫情相关情况发布。此外,发布会广泛邀请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机构专业人士参加,进行政策发布、权威解读并回答媒体的相关提问,如外交部发布出入境管理规定、国际航班相关规定,经济部发布经济运行情况,劳工部发布就业情况及国家为促进就业提出的相关政策,文化部发布疫情期间文化活动有关考虑。此外,还安排流行病专家、医生、医疗行业组织负责人等医护领域权威人士重点发布疾病、防疫、救治相关信息,提升了新闻发布会的专业性。
3.政府形象
墨西哥贫富差距严重,贫困人口占总人口50%。洛佩斯总统在竞选时期提出其执政理念重点在于打击腐败和特权,理念核心即为“穷人优先”。[14]新冠肺炎疫情对墨西哥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贫困人口属于受影响最直接、最严重的群体。联邦政府在疫情情况报告新闻发布会中,多次提及“贫困人口”(相关词语共出现120次)和“弱势群体(相关词语共出现149次)”,利用相关语境解释墨西哥贫富差距居高不下的原因和政府为缩小贫富差距所做的努力,说明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在疫情期间可能遭遇的食物、医疗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等问题,同时介绍了政府为贫困人口在就业、粮食安全及医疗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体现出政府对这一群体的特别关怀,做到了对政府执政理念的承接和呼应。
1.媒体问答
2月27日的首场发布会即设置媒体提问环节,来自UNO电视台、墨西哥《千年报》《每日报》等媒体记者就疑似病例情况、地方防疫措施、就诊政策等提问并得到解答。在此后的每一场新闻发布会中都安排问答环节,时长约半小时,根据问答内容长短每场约安排5~15个提问机会。除发布会主持人兼主发言人洛佩斯-卡特尔副部长外,当场受邀嘉宾也会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回答相关领域问题。现场问答环节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与社会集中关心的热点问题实现对接的结合点,同时也成为发布内容的有力补充。如6月27日的发布会上,媒体就“信号灯”系统指导下的民众行为规范进行提问,回答中说明了逐步解除封锁、科学复工复产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更好地指导民众防疫。
2.通俗易懂
洛佩斯-卡特尔副部长在保持发布内容整体严谨、严肃的基础上,为了让发布会更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并持续获得民众关注,注重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一方面以通俗的表述讲述专业性概念。如4月8日在介绍“岗哨”抗疫模式(不进行核酸检测,而是通过调查问卷获取人员行动轨迹等信息后计算感染人数)时,使用墨西哥民众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民意调查作类比,形象地解释该模式以抽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和预测的具体方法。另一方面多次讲述“轶事”“故事”调动听众兴趣。如4月18日介绍“肺炎”概念之前,先以一名60岁老人询问“新冠肺炎”和“肺炎”关系的故事引出。又如,5月26日介绍家庭佣工支持培训中心前,首先以该中心创始人早年间作为家政工并逐步创立该中心帮助维护家政工权利的故事开篇。
此外,在新闻发布会中,政府各部门的发言人更多使用积极表述。对发布会实录的分析显示,其中表示“好、好的、优秀、完美”含义的形容词和副词共出现4330次(已去除打招呼中出现的“好”),而表示“坏、不好、惊恐、不完美”含义的形容词和副词仅出现253次,可以看出政府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有意更多传递正面、积极情绪,帮助民众在疫情中克服恐惧,提振信心。
3.传播广泛
新冠肺炎疫情每日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各公共电视台和付费频道全程或部分转播。3月31日,墨西哥全国公共广播系统发布公告指出,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与该机构协调的所有电视和广播频道均于每天19:00至20:00转播新闻发布会,[15]将疫情新闻发布会在公共频道的转播制度化。发布会全程在视频网站油管(YouTube)转播,墨西哥主流报刊《至上报》《千年报》《每日报》等均会报道发布会要点信息。洛佩斯-卡特尔副部长本人也因发布内容脍炙人口而一度成为网红,诸如“新冠病毒是怎么传播的?阿嚏(打喷嚏状)”“待在家里!待在家里!待在家里!”等内容因具有较强节奏感,被网友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动画,在TikTok等平台获得数百万收看量和大量传播。[16]
墨西哥联邦政府在疫情期间召开的每日新闻发布会被看作墨抗击疫情过程中重要的政府活动,对于向民众普及新冠肺炎疾病与防疫相关知识、指导全社会做好科学防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墨西哥民调公司Mitofsky于2021年2月开展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第54次全国调查。[17]其中关于“卫生部副部长洛佩斯-卡特尔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政府新闻发言人,你认为他表现如何?”一项,52.6%受调查者认为其表现“好”。从图2可以看出,自疫情发生以来,洛佩斯-卡特尔作为联邦政府新闻发言人,其表现总体获得民众认可。
图2 墨西哥民众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表现评价
市场调查公司Factum在2020年10月进行的关于民众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相关的调查[18]中就政府在防控疫情中的表现进行了调查。关于“联邦政府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一项,6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提供了关于防护和疫情相关的信息”,2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已经尽可能地发布信息或者提供帮助”。
墨西哥调查机构Planning Quant在2020年4月对墨民众的调查中,[19]提出“关于新冠肺炎,在最近看到的信息中你最信任的是……”这一问题,其中联邦政府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每日报告新闻发布会位列第一,9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其作为可信的信息来源,对这一信息渠道可信度的正面评价(“好”和“有一些”)占比为66%。
由此可以看出,墨西哥联邦政府在疫情期间及时、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专业人士进行权威发布和解读,在舆论争夺战中取得了主动,成为民众愿意信赖的信源。新闻发布会通报政府推出的各项防疫举措和惠民政策,并注重体现政府对民众、民生和民意的关怀,墨西哥国内整体对发布会给予正面评价。
目前尚无针对墨西哥政府新闻发布会对应对疫情发挥作用的量化统计或调查。
截至目前,墨西哥的整体抗疫表现差强人意。2020年11月,彭博社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前GDP超过2000亿美元的53个经济体的抗疫表现进行打分并得到一份“新冠肺炎疫情韧性分数”排行榜,墨西哥在榜单中排名倒数第一。[20]在53个经济体中,墨西哥病死率最高,达7.5%;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为41.1%,反映出筛查样本过小,民众中未接受检测人数非常多,与墨西哥联邦政府提出的“检测毫无用处,不切实际且非常昂贵,浪费时间、精力和资金”的观点[21]相吻合。而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主张“无须戴口罩”也被认为是在传递“有毒的信息”,不戴口罩是墨西哥久久无法控制疫情且病死率居高的原因。[22]可见,由于墨西哥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整体缺乏科学性,造成防疫成效不彰。新闻发布会作为政府抗疫行动的具象化延伸,也承接了墨西哥整体抗疫工作欠缺科学性的特点,因此对政府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助益作用有限。
大量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新闻发布会是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重要的工具和抓手。通过对墨西哥政府在疫情期间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每日报告新闻发布会进行效果评估研究,本文对优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效果提出一些建议。虽然建议提出过程所依据的研究对象来自国外,但考虑到当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且风险社会中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频率将越来越高,因此这些建议对优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政府新闻发布会效果也有借鉴意义。
1.及时发布有利于掌握主动权
信息的“先入为主”特性使得“早开口、早发布、早澄清”的信息最容易被民众接受,也容易成为民众愿意信赖的信息来源。因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尽快组织力量完成资料准备等工作,主动在24小时内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跑赢谣言,这将为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相关后续工作中掌握主动权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后,适当增加发布会频次,并在事件应对过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发布会,一方面能将最新挖掘出的事件处理进展及时向公众公开,另一方面能巩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作为在公众心中的地位。
2.发布内容真实全面有利于形成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国部分省市地方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出现同一主题信息不一致、不同部门口径不一致等情况,一时间在社会中形成大量猜疑和解读。政府新闻发布会要做到发布内容真实、详尽,披露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社会掌握的各类信息,有利于使民众更好跟上政府步调,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排权威人士进行相关领域的信息发布,既能有效避免“外行管内行”和“各执一词”的情况出现,也有利于强化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专业化形象。新闻发布会中应当适当考虑发布一些与政府执政理念或当前阶段重点工作相关的概念、情景或事件,能够实现“突发事件”与“常态化”两个情境中政府形象的统一。
但需注意的是,尽管强调新闻发布内容应当完整反映政府所掌握的事件情况并呼应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但如果政府掌握的信息是片面的,或其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缺乏科学性,那么新闻发布会对于应对工作所能起到的助益作用是有限的,有时甚至会起到“帮倒忙”的作用。
3.人文关怀有利于打造亲民政府形象
民众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最直接的受害者,而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最终受众也是民众,因此政府应当注重将对民众的关怀在新闻发布会中传达,并且应当使用各种身份背景和知识水平的听众都能听懂的语言来进行表达,主动打破专业性信息传递壁垒。媒体在政府新闻发布会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当与政府形成一定程度的配合。一方面通过参与现场问答环节,媒体可以将民众集中关心的问题传递给政府,将政府的答案带回社会。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充分调动媒体,将新闻发布会内容在社会中广泛传播,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扩音器。
由于目前可以获取的针对墨西哥联邦政府新闻发布会效果呈现评价信息均为粗线条描述,并未细化到本文提出的效果评价体系的3个维度和9项指标,因此无法确定各项指标对新闻发布会效果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及各项指标的主次优先顺序,这一点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