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博阳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
为缓解城市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城市发展规划了大量的学校建设,校园建筑作为容纳学生的场所,其设计向来是人们热衷探讨的话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校园建筑设计探索教学空间的功能多样化,希望空间的使用属性不再单一,赋予空间更多的可能性。过渡空间作为连接纽带,桥接了其相邻的两个空间,有着边界模糊的特征,空间延续性正是基于此边界继续向外延伸,让空间的过渡变得更加柔和,由此产生的微妙变化让校园建筑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
大学校园学生基数大,学科体系丰富,建筑设计规模较大,且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环境感知较强,对于提供的教学环境要求较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校园建筑内过渡空间的使用现状,提出延续性设计方法,旨在优化校园建筑内的过渡空间,不再使之局限于相邻空间的过渡,强调过渡空间的延续性,让大学校园建筑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过渡空间从属性和空间位置来看,一般被定义为半私密或半开放的区域,具体取决于邻近空间的属性,最显著的区域是建筑内外环境衔接的过渡地带,如门厅、廊道、雨棚等。校园建筑的过渡空间公共属性较为明显,使用者以学生群体为主,这意味着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传统的校园过渡空间提供的只是一个物理环境,忽略了学生对环境空间的心理感知,容易造成过渡空间设计的片面性。
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及设计特点以满足师生的在校生活、学习为主,其提供的服务空间尤为重要,校园建筑的设计重点是功能性。交通便利、建筑的组团形式、师生的科研空间及活动空间,这些场所由校园建筑的过渡空间将其串联在一起。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关系,还应当把过渡空间作为一个有实际范围的中介区域一并联系起来。
以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划分,大学校园建筑可以分为教学区建筑和生活区建筑,教学区建筑以各专业教学楼为主,生活区以学生公寓为主,食堂、学生活动中心为辅,二者建筑的空间规划都有着成组团式布置的特征,目的是教学或生活设施设备集中,达到资源共享避免产生浪费。其次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教学活动,而过渡空间则渗透在建筑的内外空间,将教学区与生活区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延续一词的释义有持续、继续的意思,空间的延续性是指空间在未被分割之前具有完整性,人们以满足使用需求为前提,通过功能或属性对其定义时,完整性的空间会被分割成多个子空间,在校园建筑规划的范畴内,这些子空间可以理解为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图书馆、办公楼等一系列直接用于教学或间接用于教学的建筑。校园建筑空间的延续性是在已经被划分的区域基础上,运用与室内外环境相邻的过渡空间将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还原初始空间的完整性,在这个过程中延续性一词会产生多重涵义,简化后可总结为两个方面:①物理空间的延续性,以空间参与者的五感对环境的反馈,去观察空间切换时产生的身体变化;②心理环境的延续性,通过感知使用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与观察面部表情相结合,判断心理过渡是否衔接柔和及是否达到预期的心理暗示。
空间范围的界定方式分为实体空间和虚体空间,实体空间的边界范围明确,而虚体空间则与其相反,空间的边界范围较为模糊,二者的关系为实体空间包含虚体空间。过渡空间有着虚体空间的一些存在特征,其边界充满不确定性,又作为实体空间的一部分,其边界受相邻实体空间的影响,有着难以逾越的界线,因此过渡空间也可以被理解为到达实体空间的缓冲区,如此一来,过渡空间的边界定义与界面一词产生了关联。界面狭义的表达是一种被围合的区域,这个区域围合成的空间形式有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和开放空间,过渡空间一般存在于半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同时过渡空间的界面也有着虚拟界面的特征,虚拟界面更多是由人的主观定义,例如,一面有门洞却没有门的墙体,我们穿过门洞并不受任何阻碍,但在穿过之间我们会主观认为它存在一道界面,认为这道界面区分了墙两边的空间,这类虚拟界面是过渡空间里一个重要的界面,过渡性也由此产生。
校园建筑过渡空间的边界由建筑内部的空间划分形成,边界的范围由空间参与者的行为活动区分,从建筑入口的门厅开始,依次经过走廊到达教室,在此活动状态下,门厅区域过渡空间的边界受与走廊地面交接处影响,范围区分较为明确,走廊与教室之间的过渡空间由教室的前后门作为边界。以上区分方式对校园建筑过渡空间的边界划分,实际受制于空间的属性,门厅与走廊的切换及走廊与教室的切换,都离不开空间原本被赋予的功能,这个功能的体现便是空间参与者的一系列行为引发,不同动作的开始与结束意味空间过渡切换的起始与完成。
图1 过渡空间的边界
过渡空间作为室内外环境衔接处的媒介场所,影响范围不止建筑各空间的相邻区域,还应扩大到整体,校园建筑之间的联系,由室外的道路及景观绿化带组成,部分建筑还设有廊桥,这类空间都可作为过渡空间的一部分。在整个空间的开环序列中,过渡空间的嵌入有效解决了人们进行空间切换动作时产生的不适感,例如,在下雨天房屋雨棚的设计,可让我们在室内外切换的过程中有心理和生理准备,促使心理和身体尽快适应室内外环境的变化,同时也是室内外空间转换的交通枢纽。
建筑内部环境中过渡空间更多的作用在心理空间,这是以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在前人的研究上,大多数学者强调室内外空间的过渡,认为这是过渡空间存在的价值,但在人们室内外的空间过渡完成时,后续产生的动作是否承接了上一次行为过渡,人们的心理是否达到了预期,这是室内外过渡空间难以给出答案的问题,人们的行为动作不会停止,因此过渡空间应当继续向内或向外延伸,完成空间切换的过渡作用。
校园建筑中过渡空间的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或老师更好地完成行为活动和角色转换,这里的空间延伸并不是指扩大门厅或室内走廊的面积,而是我们在下一个空间进行活动时,在过渡空间里提早完成行为和心理准备,例如,学生要去教室上课,学生的行为及心理预期应当在踏进教学楼的门厅过渡空间就开始准备,在进入教室之前就要完成。除此之外,过渡空间的延伸还体现在其功能的多样性,校园建筑室内的走廊还可以作为师生临时交流的场所,以及师生课间休息的活动场地。大学的课程设置一般是两节课连上,上课时长90min另外加10min的课间休息,通过调研学生课间活动的休息行为,70%以上的学生选择继续坐在教室,另外30%的学生也是仅有去洗手间的行为,长时间久坐是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当利用走廊的过渡空间提升学生走动及舒展身体的积极性,提高过渡空间的使用频率,将本该在户外进行的活动延续到走廊的过渡空间。
当下校园建筑内的过渡空间与其他空间的联系弱化,自然过渡效果差,不能满足师生对于空间的审美需求,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校园建筑中过渡空间的设计可利用颜色与材料的变化来丰富室内场景,从师生的视觉感官入手,将室内视觉识别系统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发挥过渡空间充当信息媒介交换平台的作用。视觉延续设计手法基于校园的整体文化,将内容浓缩成具有识别特征的符号媒介,过渡空间作为符号媒介的载体,利用符号表达和传递的信息,以此加强空间联系及增强空间叙事性,延续过渡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联性。过渡空间的视觉延续设计要点需要符号媒介不中断,且元素之间具有承接性,可借鉴博物馆展厅空间的布置序列,以时间线或者故事线将需要宣传或表达的元素一一展示,学科不同的教学楼之间可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元素微调。
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其视觉延续的设计要考虑二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开放空间(室外)到私密空间(室内)的过渡很大程度决定于建筑的外观造型及户外景观样式,有中庭的教学楼可以很好地将室内外环境利用门厅、走廊等过渡空间进行联系,中庭空间的半开放属性正好作用于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让三者之间有了柔和的过渡,建筑外部景观绿植与建筑内部中庭的绿植遥相呼应,也让空间参与者(师生)对环境的感知更为舒适,也是过渡空间视觉延续的一种表现。室内过渡空间的视觉延续需要注意的是门厅与走廊之间的衔接,上文提到过渡空间延伸出的边界空间(门厅或走廊的边界)则受其主要空间的影响(门厅或走廊),视觉上走廊与门厅使用的装饰材料和颜色要保持统一,作为公共空间需要保证充足的自然采光,让光线作为过渡空间的引导,利用光影变化来增加过渡空间的韵律,联系建筑内所有的过渡空间,让其产生微妙的变化形成一个整体,参与者在过渡空间活动时触发记忆视觉,心理上扩大所处空间的范围,营造一个更舒适的环境。
图2 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校园建筑
校园建筑中过渡空间的延续性对室内外环境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过渡空间的延伸作用,旨在优化校园建筑提供的教学场所,其中空间延伸及其边界的范围界定受空间主要参与者影响,因此,师生的行为活动对过渡空间的延续性起引导作用。过渡空间的延续性设计中,场所记忆的再现串联了空间序列,过渡空间的视觉延续加强了场景记忆,使得师生在教学空间里能够感觉“熟悉”,有利于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减弱“陌生环境”带来的隔阂感,教室、办公室等个体空间与公共走廊的联系更加密切,具有信息传递属性的符号增加了空间的利用率,营造学习氛围更为浓厚的教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