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坤民
(太原师范学院 历史系,山西 晋中 030619)
高君宇,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山西静乐人(今属太原娄烦)。他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共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而奔波,为唤醒旧社会民众而日夜操劳。正如彭真同志所说:“高君宇同志是山西省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太原的共产党、共(社)青团是在他的联系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他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229
1916年,高君宇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并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来到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在北大期间,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各种组织及革命活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其中,对高君宇马克思主义观形成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李大钊。高君宇首次接触到李大钊的文章是李大钊同志发表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上的《青年》一文。[2]74这篇文章告知青年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为中国的未来去寻找光明。这使高君宇感到无比振奋,找到了心灵上的寄托。当时,新文化运动成为社会的主要思潮,学界代表纷纷在《新青年》发表政论,《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据高君宇的战友许德珩回忆,高君宇是在1918年5月组织发动总统府请愿斗争以后结识李大钊的。[3]此后,高君宇就同许德珩、邓中夏等人经常造访北大红楼,他们齐聚在李大钊周围,接受李大钊的指导,探讨有关当时中国的各种疑难问题。他在李大钊那里看到宣传十月革命的小册子,了解十月革命,不断地汲取俄国的斗争经验。同时,他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研读李大钊同志的文章,成为了李大钊同志的助手。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高君宇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20年,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带领下,高君宇等人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个研究会是当时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由于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阻碍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稀缺,导致一些进步书籍、刊物很难发现。在困难的条件之下,李大钊同志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据1922年2月6日《北京大学日刊》所载《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告》提供的材料,那时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已有英文书籍40余种、中文书籍20余种。[4]于是,英语水平较好的高君宇就担任了英文翻译组的组长,负责承担英文翻译工作。此后,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历练中,高君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君宇“同情第四阶级”[5]441,第四阶级即工人阶级。在北大时期,由于受到李大钊同志的指导教育,他积极向北京周边的工厂和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4月,他带领学生在长辛店进行宣传。在宣传初期,为了做好宣传工作,高君宇同邓中夏等人积极做好准备。但是,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少有人去听他们的宣传。事后,高君宇总结教训发现工人们都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去听他们的宣传。对此,高君宇展开了深刻的反思,开始关注底层人民的生计,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萌生了早期的平民观思想。正如研究高君宇的学者王家进所言:“要搞好宣传、唤醒民众,就必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把中国的问题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不能光讲大道理。”[6]15
在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之下,高君宇践行着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信念,他一边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一边不断地向平民阶层宣传马克思主义。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学习与工人运动实践的不断加深,高君宇的马克思主义观逐渐形成。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中重要的一员,是我党重要的群众基础,高君宇一直重视这支特殊力量的存在。在北大求学时期,高君宇经常参与工人实践。在工人群体集中的地方宣传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萌生了早期的平民观思想。重视工人群体,正是高君宇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回到山西后,高君宇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以及平民观思想,开始对山西地区工人群体的基本生活劳动状况展开了调查。
1921年,高君宇受陈独秀同志的委托,利用春节返乡探亲之机,对山西劳动工人展开了调查。太原区域的劳动状况是高君宇和朋友续约斋共同调查的,大同区域的劳动状况是由韩雪峰、方成章二位友人所调查。根据太原和大同两地的调查资料,高君宇写出了《山西劳动状况》一文。这篇文章在《新青年》杂志第七卷第六期上发表,他以一线工人的悲惨生活境遇为切入点,将工人进行了分类,调查了其工资待遇及生产生活状况,揭露了阎锡山统治下山西地区的资本家对劳动工人无情残酷剥削的事实,进一步促进了山西劳动工人的意识觉醒。
20世纪初的山西地区工业化程度低,工厂稀少。拿省会太原来说,“太原从前是没有工厂,工厂是近几年来才有的;但虽然有几个工厂,对于工厂的条件,却欠缺的很多”[7]14。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山西各类劳动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管理非常严格“名为工厂,实在是个变形的监狱”[8]15。而且,工人的收入甚少,工人的劳动报酬“剥了又剥,洗了又洗,轮到苦工——真正的工作者——的身上,比苍蝇的翅膀都薄了”[9]16。1921年山西太原部分劳动工人状况及待遇(见表1):
表1 太原各类工人工时工资表①
当时,山西的物价远远高于劳动工人的收入。以大米为例,大米每斗0.70元,一名厨子每月只可买到大约4斗大米;以谷米为例,谷米每斗0.369元,一名女佣每月大约可买四斗谷米;以粗上白布为例,粗上白布每匹2.00元,一名差人每月大约可买到一匹粗上白布。收入与物价的巨大差距,导致山西底层工人的生活困窘,从而进一步凸显了资本家对山西劳动工人的残酷剥削。
总而言之,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地区底层劳动人民非常劳苦,过着入不敷出的艰难生活。正如《山西劳动状况》一文中记载“山西自励行‘新政’后,人民的负担比从前增加了好几倍(有一位朋友告我,他说他们那边一个小地方,从前大约三万吊,现在却要十八万吊了)。”[10]21
高君宇在北大求学时期,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探讨有关当时中国的各种疑难问题,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高君宇时刻关注着家乡山西的变化,时刻准备着在家乡山西地区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而当时的山西是由阎锡山所统治,他为了巩固自己在山西的专制统治,实行封闭政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妄图阻止新思想新文化在三晋大地的传播。针对这种状况,在山西地区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显得尤为迫切。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潮传入了娘子关内。1919年8月,高君宇指导王振翼等山西进步青年在太原创办了《平民周刊》,负责传播新思想。该刊的宗旨“以山西实况报告世人,代人民呼号,将世界思潮输入娘子关内,供晋民以奋斗有效的途径”[11]85。但是,五四运动之后的山西同其他地区一样,各种社会思想在广泛流传。其中,无政府主义作为山西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最大的障碍,在三晋大地不断侵蚀着人民的思想。为了划清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使山西进步青年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高君宇多次在进步青年中做思想工作。1920年8月,高君宇返并,在山西省立一中邀请了王振翼、贺昌等进步青年谈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经过多次的思想教育,进步青年的思想逐步转变过来。为了更好地使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高君宇为此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后来,张友渔回忆说:“在北京大学上学的山西学生高尚德,又叫高君宇,假期回到太原,约集三五个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小组”[12]3。这个小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1921年4月,高君宇受李大钊之托,负责筹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他再一次地回到了山西省立一中,同王振翼、贺昌等进步青年进行了会谈并发表演讲。经过对进步青年的思想教育,进步青年彻底消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高君宇认为在山西建立青年团的时机已经成熟。5月1日,在高君宇的主持和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成立了。出席会议的团员有王振翼、贺昌、武灵初等人,王振翼当选为书记。同时,规定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任务是:“继承‘五四’光荣传统,提倡科学、民主,反对北洋军阀,反对帝国主义,努力宣传马列主义”[13]15。从此,山西进步青年就有了自己的活动组织。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山西党组织创建的必备条件。它的建立,广泛地团结了工农群众,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干部,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共山西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正如任弼时指出的:“1920年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是先于中国共产党而诞生的,它对建党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起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14]56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后,为了进一步宣传进步思想,高君宇等人将之前的《平民周刊》作为团组织的机关刊物,并对其进行了改组。改组之后的《平民周刊》继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猛烈抨击阎锡山当局在山西的黑暗统治。于是,引起了阎锡山政府的极大不满,当局将该刊进行了查封。《平民周刊》被迫停刊。为了继续革命事业,传播先进思想,高君宇同志将该刊的编辑部迁到了北京,自己担任主编,并改名为《平民》。每期出版之后,铁路上的工友将刊物秘密运送到太原,继续宣传革命思想。《平民周刊》作为山西第一个反对阎锡山的进步期刊,是三晋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启蒙三晋人民的思想,引导三晋人民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高君宇的热情指导积极实践,激发了山西进步青年及工农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兴起了一股学习进步思想的热潮。同时,为了提升工人阶级的知识水平,在工人群体间传播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进行革命活动,在高君宇的指导和帮助下,太原进步青年集资创办成立了晋华书社,专门负责宣传进步思想和出售马克思主义系列的进步书籍。“书社地址先设在太原市开化寺北门口,后移至桥头街路北,前后持续了约10多年之久”[15]23,书社一经创办后就经销《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后来的党报《向导》等革命进步刊物,成为了山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后来,晋华书社因资金短缺遭遇了困难,高君宇便奔走各地筹措资金,使书社渡过了难关。随着书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惊动了阎锡山当局,被无情地进行了查封,但晋华书社给山西人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它的存在促进了山西人民的思想解放。
1922年,在晋华书社创办之后,高君宇又指导贺昌等人在省立一中成立了青年学会。该学会以“研究学术,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此来团结进步青年。该学会在进步青年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山西党组织的创建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平民周刊》、晋华书社、青年学会都是与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息息相关的,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在三晋大地宣传进步的思想,指导工农革命实践活动,对进步青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彭真同志后来回忆说:“在省立一中期间我和其他革命青年都曾受到山西的‘一个刊物、一个书社、一个学会’的影响。”[16]
近代以来,山西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资本家也在无底线地压榨工人,剥削劳动工人的剩余价值。这时候,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就骤然显现出来,发生了罢工斗争。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带领工人参加革命实践,参加罢工斗争运动就成为团组织的首要任务。在历次罢工运动中,团组织逐渐摸索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找到了一条在工人群体集中的地方成立工会组织的正确道路,以此来维护工人的切身利益。随着山西工人运动实践的不断深入,山西的工人阶级已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工人群体有着自身的弱点,没有一个核心的力量去领导他们参加革命实践。工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政党,这个政党就是中国共产党。正如高君宇在总结京汉罢工失败的原由时认识到“确认于工会之外,还须有党的组织,这是我们这次失败之下,一个很有益的教训”[17]77。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正式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此后,国共合作的浪潮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而当时的山西只有团组织,无法完成国共合作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因此,为了完成国共合作迎接大革命的到来,为了使山西工人阶级有一个核心力量的政党领导,在山西建立党组织显得尤为迫切。
1924年,高君宇接受李大钊同志的委派,回到了山西,开启了三晋大地轰轰烈烈的建党伟业。高君宇回到太原之后,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三晋大地广泛传播,看到了工人运动力量不断壮大,看到了团组织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成熟。他认为,在山西创建党组织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高君宇便在山西省立一中,召集团组织的骨干成员进行座谈,了解团员的思想状况,宣传了党的性质和革命纲领以及国共合作的事宜。在认真考察团员对党的认识的基础上,高君宇介绍侯士敏、潘恩博加入了共产党。随后,高君宇将二人与李毓棠等人召集在一起,成立了太原党小组。1924年夏,经北京区委批准,中共太原支部正式成立,党支部书记为张叔平。中共太原支部建立之后,高君宇非常重视党员的组织生活。他积极宣传曾在苏俄的所见所闻,宣传苏俄共产党员从事党组织生活的经验,同时带来了一份《中共旅莫支部会议记录》并且要求党员以此为榜样,严格进行组织生活。彭真同志后来回忆“我们还很重视学习旅莫支部的经验。旅莫支部有一份详细记录是高君宇带回来的,字写得很整齐。我们就是按照旅莫支部的经验过组织生活,严格要求党、团员。”[18]8
中共太原支部是山西第一个党的组织,它的成立在山西党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太原支部,山西各地的党组织创建就提上了日程,使得山西工农群众有了主心骨,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山西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开启了山西人民奋斗的新征程。
山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一直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由于阎锡山的专制统治,使得山西人民的思想非常落后。但是,自从有了高君宇,马克思主义就源源不断地传入三晋大地,使得山西人民的思想得以解放。同时,高君宇作为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时刻惦记着家乡山西的革命发展。为此,他调查山西劳工状况,指导创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共太原支部,创办了一系列有利于思想解放、革命发展的进步团体,极大地推动了山西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山西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为党团组织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释:
①此表根据《山西劳动状况》一文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