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谭春迎 赵 静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属于临床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因感染EB病毒所致[1],可经飞沫、唾液、亲密接触等方式传播,随着病情进展,患儿逐渐出现不同程度临床症状,但因IM变化迅速,若未及时就医,严重者甚至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心肌炎、肝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发育及生命质量[2-3]。目前,临床治疗IM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更昔洛韦在治疗IM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着显著疗效,主要通过控制机体内病菌复制,实现控制疾病进展效果[4-5]。但因患儿年龄较小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导致单用更昔洛韦治疗难以达到预期疗效。有研究显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更昔洛韦有较好协同效应,可增强抑制病毒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改善微炎症状态[6-7]。基于此,本研究就重组人干扰素α1b、更昔洛韦联用对IM患儿微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辽宁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女24例,男30例,年龄2~12岁,平均(6.18±2.54)岁,病程2~7 d,平均(4.31±0.62)d;观察组女25例,男29例,年龄3~11岁,平均(6.59±2.71)岁,病程2~6 d,平均(6.44±2.69)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短期内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2)感知功能正常;3)首次诊断为IM;4)患儿家长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感染性疾病者;3)代谢功能、凝血功能异常;4)近半年内使用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5)循环、血液、神经系统损伤;6)对本研究采用药物过敏;7)重要脏器功能障碍;8)临床资料缺失、中途退出研究。
两组患儿给予消炎、保肝、降体温、降酶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济宁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药准字H2005104)治疗,5 mg/kg溶于5%葡糖糖注射液150 ml中静脉滴注,2 h内滴注完,2次/d,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深圳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60058),将2 μg/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4 ml中雾化吸入给药,2次/d,7 d为1个疗程。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
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在治疗期间无病情反复现象;有效,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无病情反复现象;无效,未达上述标准[8]。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采集两组患儿晨起空腹状态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予以检测;以章丘舜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迈瑞-BC2300)检测白细胞计数(WBC)。3)采集两组患儿晨起空腹状态的静脉血液5 ml,离心处理后运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公司,EPICS-XL型)检测CD3+、CD4+、CD8+百分比。4)由同一医护人员对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淋巴结肿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予以比较。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前IL-18、WBC、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8、WBC、TNF-α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IL-18、WBC、TNF-α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IL-18、WBC、TNF-α水平比较(±s)
?
两组治疗前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水平较对照组高,CD3+、CD8+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CD3+、CD4+、CD8+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CD3+、CD4+、CD8+水平比较(%,±s)
CD3+ CD4+ CD8+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68.41±8.19 58.15±7.14 26.91±4.65 34.22±5.48 47.25±6.71 38.05±5.94观察组 54 68.43±8.16 50.23±6.38 26.89±4.62 40.37±6.71 47.28±6.74 29.14±5.06 t值 0.012 6.078 0.022 5.216 0.023 8.391 P值 0.989 0.000 0.982 0.000 0.981 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空气质量受损严重,致使IM发病率逐年递增,而小儿群体因自身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较差,无疑是IM发病率最高群体,IM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复发率高、感染性强等特征,可对患儿生命质量及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9-10]。有研究指出,EB病毒具有较长潜伏期,待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可在机体内淋巴器官以及骨髓中不断繁殖、转化,甚至长期代传,持续存活于已有抗体的宿主细胞内,是导致IM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11-12]。因此,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对控制病情,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IL-18、WBC、TNF-α为判断机体炎症状态重要指标,IL-18、TNF-α在IM病情进展中有着双重生物功能,即可为免疫保护因子,同时也可是免疫损伤因子,当发生IM时可致机体内TNF-α、IL-18大量释放,而WBC也随着TNF-α、IL-18升高逐渐上升,加剧病情,同时还会影响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IL-18、WBC、TNF-α低于对照组,表明将重组人干扰素α1b、更昔洛韦联用于IM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儿机体微炎症状态。更昔洛韦属于核苷酸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口服给药后,可竞争抑制脱氧鸟苷的三价磷酸盐与DNA聚合酶的结合,终止DNA链延长,阻断病毒DNA复制、转录,进而实现抗病毒的作用[15-16]。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一线药物,属于生物活性细胞因子,雾化吸入给药,可维持局部药物的浓度,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入机体后可分泌抗病毒蛋白,有效抑制机体内病毒复制,进而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同时重组人干扰素α1b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繁殖、诱导、分化,实现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的效果,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后可一定程度减少呼吸道感染、肺炎、淋巴结肿大等并发症发生[17-18]。CD4+可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同时,还能抑制CD8+、CD3+指标上调,避免产生细胞毒作用,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CD3+、CD8+呈明显上升状态,而CD4+则随之下调,根据检测指标变化可有效判定机体免疫功能[19-20]。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CD4+较对照组高,CD3+、CD8+较对照组低,且两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肺炎、淋巴结肿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更昔洛韦联用还能提高IM患儿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重组人干扰素α1b、更昔洛韦联用于治疗IM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儿机体微炎症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