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痹的证治

2022-03-09 13:14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王颂歌杨英娄玉钤张攀科刘传慧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年2期
关键词:舌质通络肿痛

李满意 刘红艳 陈传榜 王颂歌 杨英 娄玉钤 张攀科 刘传慧

【关键词】 手痹;腕管综合征;腱鞘炎;肢体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证治;虚邪瘀

手痹是以手部麻木、肿痛挛急、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痹病[1]。手痹为肢体痹之一[2],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3]。关于本病,早于《黄帝内经》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论述,曰:“足太阳之脉……项痛,手痛。”《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对本病也有论述,如《灵枢·终始》曰:“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不仅指出本病的典型表现为手屈而不伸,或伸而不屈,或麻木不仁等临床症状,亦详述本病的病因、病性和部位。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在针灸部分列有“手病”;《千金翼方》认为腕部外伤亦是本病发病原因之一,并用杜仲酒治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虛劳伤筋,风引筋脉拘挛疼痛,或时肢节浮肿,手指不可拳。”强调虚劳亦可诱发及加重本病,并用蔓荆子散治疗,进一步丰富了对本病的认识。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记载本病的症状为“疼不可忍,渐至断落”,同时认为风热厉风可攻至手指而发手指红肿麻木,并指出本病多由胸膈生痰而引起,且遇暑热而加重,为后世“痰湿阻络”的病因论述及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首先提出“手痹”之名,曰:“劳宫,治手痹。”元·朱震亨对本病的证治积累了丰富经验,《金匮钩玄》为引经用药奠定了基础,至今仍应用临床。明·戴思恭《证治要诀》论有“手气”,即手肿痛。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了“手气手肿痛”病名的描述及治疗。清·张璐《张氏医通》进一步完善了本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提出“手冷痹”病名,并用蠲痹汤治疗,同时指出本病临床症状各有不同,但治疗大法总以益气养血、通络止痛为要。现代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首次完善手痹的理法方药。

西医学的腕管综合征、腱鞘炎、复发性风湿症、类风湿关节炎、手骨关节炎及末梢神经炎等可出现手痹表现[4]。

1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感受外邪,或外伤瘀血,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致,与肺、肝、脾、肾等诸脏关系密切。外因为外感邪气,或外伤血瘀,邪滞手部,筋脉痹阻;内因为素体虚弱,日久病邪入里,气血生化不足,手部筋脉失养。

1.1 感受外邪 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均可致病,如常触冰冷之物,或涉水冒雨,寒湿入侵,流着指端,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滞不化,而致气血壅滞不通,手部经脉阻滞,而发手痹;或湿热之邪蕴结,痹阻经脉,伤及手部,亦可致本病。如《备急千金要方》曰:“伤寒,……十指爪皆痛。”《太平圣惠方》曰:“手指伤风冷,筋脉挛急。”《普济本事方》曰:“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证治要诀》曰:“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清·鲍相璈《验方新编》曰:“感受风湿,手足麻木。”

1.2 正气亏虚 脾胃素虚,或病后体虚,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生化不足,无以濡养手部肌肉筋脉关节,或正虚受邪,发为本病。如《太平圣惠方》曰:“虚劳之人,正气衰弱,……故手足烦疼也。”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体虚,为风湿寒袭,四气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顽麻。”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曰:“脾肺气虚,……手足麻木。”金·李杲《兰室秘藏》曰:“两手指麻木,……乃热伤元气也。”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曰:“气虚而中风湿,手麻木。”

1.3 劳伤痰瘀 跌仆外伤,损伤脉络,瘀血阻络,血行不畅,脉络不通,以致手痹;或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因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滋生湿痰;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皆可致手痹。《针灸资生经》曰:“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明·李梴《医学入门》曰:“挟痰者,手足痹麻。”《张氏医通》曰:“十指麻乃是湿痰死血;手指麻木是气不行,有顽痰死血也。”

综上所述,手痹病位在手部,可涉及臂、肩,与脾肺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均可致痹;脾主四肢,主运化,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手部筋脉无以濡养,不荣则痛。气虚则血无力运行,瘀血停滞,不通则痛。其病因概括起来不外“虚邪瘀”[5]三个方面。基本病机为邪滞手部,筋脉失荣。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实证多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虚证则为脾气虚弱。

2 诊断要点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常因寒冷刺激、情志不畅、劳累外伤等因素诱发。病变常位于腕关节至手指末端,临床表现为十指麻木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甚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麻木可自手指远端向近端发展,但病变部位多不超过腕关节。疼痛多为刺痛、冷痛、窜痛、肿痛、胀痛,或十指交替疼痛,或瞬时即过,或骨头里痛,或夜间痛甚,部分可涉及臂、肩等部位。

3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主要辨虚实:邪实为主者,多为风寒湿痹,痰湿内阻,气滞血瘀之候,可见手指关节疼痛,或刺痛、窜痛、肿胀,或有损伤史等;正虚为主,但邪仍留而不去,可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多见于脾气虚弱等候,以双手麻木、倦怠乏力为其临床特点。手痹初起外邪侵袭,风寒湿痹,或损伤血瘀,治以祛邪通络,或活血化瘀为主;手痹日久,损伤正气,而见虚证,治以益气养血为主。如《杂病源流犀烛》治疗本病曰:“种种形证,既各不同,而治之之法,总须以补助气血为培本之要,不可专用消散,切记切记。”此外,手痹可伴发手部经筋痹,应兼顾治疗,应重视针灸、理疗等。本病按“虚邪瘀”辨证可分为3候5型。

3.1 邪实候 风寒湿痹证:手指关节肌肉游走冷痛、肿胀;手指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恶风,汗出,头痛,或肢体沉重;舌质淡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弦紧。以手指关节肌肉游走冷痛、肿胀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善行而数变,故可见疼痛游走不定;风邪袭表,卫气不固,而见汗出,恶风;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故可见头痛;寒性收引,湿性重着,两邪互交,痹阻经络,气血不畅,故见手指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肢体沉重;遇阴雨寒冷天气,寒湿之邪更甚,故疼痛加剧;寒湿为阴邪,得阳始化,故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皆为风寒湿痹之征。

治法:祛风散寒,胜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杨氏家藏方》)加减。方中羌活、桂枝、防风、姜黄祛风散寒除湿,止痹痛;黄芪、当归、赤芍补益气血,活血通络;加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通络;桑枝、威灵仙、透骨草温经通脉;萆薢、防己祛湿通络,消肿止痛。诸药合用,使风寒湿得祛、气血得充、经络得活、筋脉得养,共奏祛风散寒、胜湿通络之功。若疼痛较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

治四肢风,手臂不收,髀脚疼痛,或有拘急挛缩,屈指,偏枯,躄痿疳小,不仁顽痹者,方用秦艽酒(《备急千金要方》)。

3.2 正虚候 脾气虚弱证:双手麻木,倦怠乏力,腹胀纳呆;手指屈伸不利,或十指面目皆麻,或十指尖指甲肉麻,气短懒言,怠惰嗜卧,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以双手麻木,倦怠乏力,腹胀纳呆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脾主四肢,脾氣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无以濡养手部肌肉、筋脉、关节,而致两手麻木,或十指面目皆麻;脾虚生湿,流注筋脉,不通则痛,故手指屈伸不利;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故脘腹纳呆;脾虚运化无权,则大便稀溏;气虚则四肢倦怠,怠惰嗜卧,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皆为脾气虚弱之征。

治法:健脾补气,除湿通络。

方药: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方中人参、黄芪补中益气;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当归养血和营,同时协助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升举阳气,通达四肢;加桑枝、桂枝、姜黄引药达于手指,通络止痛;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脾气得复,气机通畅,共奏健脾补气、除湿通络之功。若手指肿胀、屈伸不利者,加薏苡仁、萆薢、白芥子;若气血亏虚者,宜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

3.3 痰瘀候

3.3.1 气滞血瘀证 十指窜痛,因情志而发,四肢懈怠;甚则十指紫黑,痿弱不用,多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腹痛,或头痛;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弦数。以十指窜痛,因情志而发,四肢懈怠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忧思恼怒,或情绪紧张,肝郁气滞,气机不利,故十指窜痛;气凝血滞,瘀血重者,故甚则十指紫黑;肝在体合筋,脾主四肢,肝郁犯脾,气机不畅,且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达,清阳不布,则手部筋脉无以濡养,故痿弱不用,四肢懈怠;肝失条达,横逆侮脾,气滞于中,则腹痛,矢气频作;肝失疏泄,脾虚不运,故嗳气食少;肝阳上扰,阳气不得发越,故头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数皆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法:疏肝解郁,化瘀通络。

方药:加味逍遥散加桂枝(《张氏医通》)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薄荷少许可以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牡丹皮、栀子清肝热,散血中之伏火;桂枝发汗温经解肌,助阳化气;加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秦艽、威灵仙、桑枝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化瘀通络之效。若手指痛甚者,加伸筋草、透骨草、制乳香、制没药。

3.3.2 痰湿内阻证 手部肿痛,身重肢倦;肿痛久而不退,或手指挛曲,屈伸不利,胸脘痞满,头晕目眩,不欲饮食,食即欲吐,面色微黄;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缓。以手部肿痛,身重肢倦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诸湿肿痛,皆属于脾,脾主四肢。饮食不节,影响脾胃受纳及运化水湿,湿聚生痰,痰凝阻滞手部经脉,气血不通,故见手部肿痛;痰湿痹阻,故肿痛久而不退,甚则手指挛曲,屈伸不利;痰湿壅塞中焦,则生痞满;痰湿上蒙清窍,则头晕目眩;痰湿内停,浊阴不降,故不欲饮食,食即欲吐;脾气虚弱,痰湿壅盛,故见身重肢倦;面色微黄乃脾虚之面象;舌质淡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皆为痰湿内阻之征。

治法:化痰除湿,健脾通络。

方药:大羌活汤(《医方类聚》)加减。方中羌活、独活胜湿通络;半夏、陈皮化痰祛湿;防风、威灵仙、桑枝、桂枝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白术、茯苓、泽泻健脾除湿,消肿止痛;升麻升举阳气,通达指端;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诸药合用,共奏化痰除湿、健脾通络之功。若体虚者,加黄芪、党参;疼痛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肿胀甚者,加防己、薏苡仁;关节畸形者,加炒山甲、乌梢蛇、全蝎。

3.3.3 损伤血瘀证 腕手刺痛,痛处固定,有损伤史;轻者腕部疼痛,活动不利,重者腕部肿痛,不能背伸,昼轻夜重,痛处拒按。病势急暴,常为突然发病;舌质青紫或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以腕手刺痛,痛处固定,有损伤史为本证辨证要点。

分析:跌仆外伤,常为突然发病,病势急暴;瘀血阻滞腕部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腕手刺痛,痛处拒按,痛处固定;瘀血痹阻日久,故腕部肿痛,不能背伸;血为阴,夜亦为阴,入夜阴盛,故疼痛昼轻夜重;舌质青紫有紫黯,苔薄,脉弦涩,皆为损伤血瘀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五灵脂、制没药、地龙增强活血化瘀之功,并能消肿止痛;香附、醋延胡索理气行血;秦艽、羌活祛风通络,宣痹止痛;加黄芪、白芍益气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若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土鳖虫;瘀痛入络者,加穿山甲、莪术。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55岁,1977年11月26日初诊。患者起病半年,右手麻木不仁,以拇指、示指、中指、环指麻木为甚。向上麻至肘,且有紧张感,微痛,夜半为著,时而烦躁。上肢功能活动尚可,皮色不变。舌、脉无明显变化。诊断:手痹(气血亏虚,感受风邪)。治宜益气养血,祛邪通络。处方:黄芪30 g、当归12 g、桂枝9 g、白芍15 g、丹参30 g、鸡血藤15 g、桑枝60 g、秦艽12 g、威灵仙12 g、老鹳草30 g、甘草6 g。3剂,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

1977年12月16日二诊,上方服3剂,麻木明显减轻,继服6剂,仅指端有麻感,余证皆消失。嘱其上方再服5剂。

1个月后来告知,病已痊愈[6]。

按语:本案中医诊断为手痹,证属气血亏虚,感受风邪,为正虚候气血亏虚证。本证也属《金匮要略》中“血痹”范畴,由于血虚复受外邪所引起的肢体麻木。本案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丹参、鸡血藤、桑枝、秦艽、老鹳草、威灵仙祛风活血通络等药物。方中黄芪、当归、白芍、桂枝、甘草益气养血,扶正补虚;威灵仙、秦艽、桑枝祛除风湿之邪;丹参、鸡血藤、老鹳草活血化瘀。综上所述,本方以益气养血补虚为主,兼以祛邪,同时活血化瘀通络而获效。虚邪瘀三者兼顾,仍以扶正补虚为主,故获良效。

5 预防与护理

起居有常,避免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勿劳累,勿外伤。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配合针灸、药物熏洗等综合疗法。饮食有节,营养丰富[4]。

6 结 语

手痹病位在手部,部分可涉及肩、臂,与肝、脾、肺、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手痹病程较长,易受寒冷刺激、劳累外伤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反复发作,病因病机不外“虚邪瘀”三个方面,即感受外邪(邪)、正气亏虚(虚)、劳伤痰瘀(瘀);病类分虚实及虚实夹杂,实证多为风寒湿痹、损伤血瘀、痰瘀内阻;虚证则为脾气虚弱;肝郁抑脾胃虚实夹杂之证。病机关键为邪滞手部,筋脉失荣。手痹的治疗当首辨虚实,急治标,缓治本,宜辨证论治。以益气养血、健脾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标本兼顾。需要注意,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配合局部治疗,如中药外洗、搽剂、膏药等,可提高療效。若用药恰当,治疗及时,则预后较好。此外,手痹亦可伴发手部经筋痹的存在,配合针灸、埋线、小针刀等局部治疗,使两者同时治疗,预后亦好。若久病失治,出现功能障碍,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李满意,许平英,娄玉钤.手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3):39-47.

[2] 李满意,娄玉钤,潘宏伟.肢体痹的源流及临床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54-60,72.

[3]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二级病名及其相互关系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2):53-57,64.

[4]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9-195.

[5]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6] 娄高峰,娄玉钤,娄万峰.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161-165.

收稿日期:2021-10-15;修回日期:2021-11-20

猜你喜欢
舌质通络肿痛
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治疥疮
补阳还五汤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肿痛的疗效观察
藏虱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芪藤竹黄通络汤治疗中风恢复期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