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2-03-09 22:17张娜邓淇尹管太兴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实践教学体系三全育人

张娜 邓淇尹 管太兴

摘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结合心理健康课程目标,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探索“纵向深度贯通,横向多元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围绕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中“哪里教、如何教、谁来教”三个关键要素,通过“三抓三建”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心理健康;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心理品质

“三全育人”理念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高校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育心育德优势,培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一、“三全育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代高职学生心理特征

当代高职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还未树立正确完整的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自我约束力较差,思想行为较为自由。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他们容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困惑或迷茫,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外界干扰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失衡及思想上的迷失。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还要不断完善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养,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这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实践教学改革

心理体验是指个体以情绪情感为核心,因亲身经历和感受而产生和赋予意义的内在能量,它是一种发展式情绪情感、认识认知、思维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实践教学是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关键载体,其核心是通过使学生参加课堂内外和校内校外心理素质训练、团体辅导活动、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来获得对周围事物的感知。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兼具学科性质和实践体验活动的课程,应以学生的自我感受和心理体验为主。其教育教学的实质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更是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强化理论教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实践教学现状

心理健康实践教学应以提升心理素质的实践训练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感知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实践活动感受周围的一切人事物,实现自我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虽然设置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但受各个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限制,往往无法落到实处,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一些心理知识,但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心理困惑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自我调节。二是教学形式单一。大学期间,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需求不尽相同。而目前,心理健康课程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集中学习均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以知识灌输为主,缺乏体验感,形式较为单一,学生个性化需求无法被充分满足。三是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技能讲授较少,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趋势。

(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实际教学问题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载体欠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专业化技能薄弱。

三、高职心理健康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心理健康实践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个性化引导,注重个人潜能开发,让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做到悦纳自我,提升个人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探索“纵向深度贯通,横向多元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围绕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中“哪里教、如何教、谁来教”三个关键要素,通过“三抓三建”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举措。

(一)抓基础,建成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是以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保障实践课程有效实施。如,打造1000平米“幸福驿站”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弥补实践教学场地缺失问题。二是以理论为指导,增设心理健康实践教学课程。如,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按1:1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开设2门必修课并编写配套教材,以实现1+1>2效果。三是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通过“专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学生管理与教学结合”的方式,组建心理健康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二)抓教学,建成多元课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是创新体验式课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重互动体验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参与度,促进教学相长。二是开展课外实践,由一课堂向二课堂延伸。依托二课堂开展系列主题团体辅导、朋辈培训、心理情景剧、宠物心理和园艺心理等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自我完善。三是拓展社会实践,践行社会服务。联合校团委、社区、行业协会等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并针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群体开展“三下乡”特色心理关爱社会实践项目。四是结合学生多元需求,助力自我成长。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层分类制定实践任务,通过适应力训练与团队建设、沙盘游戏体验、就業心理与面试技巧等课程解决学生多元化需求。

(三)抓人才,建成复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一是以心理育人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服务体系。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为心理育人维度,建成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一班级(辅导员、心理委员)一寝室(寝室心理联络员)为层级的“四维度四层级”实践教学服务体系。二是以科研促教学,建成高水平科研团队。围绕学生中农村生源较多、留守经历突出问题,构建以“辅导员工作室”为依托的专项科研团队,教研互通互融,形成特色科研成果。三是专业技能培训常态化,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专业机构开展校企合作,每年针对学工一线全体人员开展常态化心理辅导培训;专兼职心理教师通过专业培训、校际交流、学术会议等形式,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有效促进从传统授课方式向体验式教学模式转变,实现理论实践融合一体化,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四、创新与推广

(一)理念创新

創造性提出了“学生主体、积极导向、夯实理论、拓展实践”的教学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导向,打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消极心理特质实施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中的积极心理体验,营造积极活跃课程氛围,实现理实一体化,以培养学生积极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潜能,使之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二)实践创新

探索构建“纵向深度贯通,横向多元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中“哪里教、如何教、谁来教”三个关键要素,通过“三抓三建”,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途径。

抓基础,建实践基地。在成都高职院校中率先建成了规模大、配置高、功能齐的“幸福驿站”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抓教学,建多元课堂。通过“分层式实践教学理念+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法+发展式实践教学管理”,实施“课内体验、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自我成长”的横向多元融合,破解了学生多元化需求无法满足的困局。

抓人才,建师资队伍。通过教研结合、常态化师资培训以及“四维度四层级”的纵向深度贯通,建成一支复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科研创新

针对生源80%以上来自四川农村,其中近60%学生均有留守经历的校情,在省内率先开展“留守经历涉农高职学生”专题调查研究,形成了《农村生源地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等一系列特色研究成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开拓了新思路,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学术研究基础。

(四)推广应用

一是教研互通互融,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围绕学校农村生源较多、留守经历突出问题,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教研互通互融,形成一系列特色科研成果。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主编的心理健康教材在兄弟院校广泛使用。同时,学校、学校的团队教师及学生均获得相应荣誉及表彰。二是“纵向深度贯通,横向多元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得到同行认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被授予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会员单位”,其团队教师被聘为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本科院校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参观交流学习,学校的特色做法对本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积极借鉴价值。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后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交流调研,学校的特色做法在高职院校中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因此,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具有普遍推广和应用价值。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影响广泛,受到媒体关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佳心育学校”,学校团队教师接受媒体采访,并被香港国际卫视、四川频道报道播出,在各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结语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学生主体、积极导向、夯实理论、拓展实践”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建成“幸福驿站”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实践教学场地从无到有的转变;二是创新教学理念,实现从关注学生“消极面”问题导向到激发学生“自身潜能”积极心理学导向的转变;三是改变课堂形态,开设多元课堂,通过“三抓三建”实现理实一体化,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四是采取教研互融模式,通过“教中研”——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进而开展针对性研究,为教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实施“研中教”——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师从“单纯教学”到“教研相长”的转变,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举措。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大思政背景下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及养成研究”,项目编号:2021SXJP022;2021年度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实效的研究”,项目编号:2021SXJP002;2021年度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法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21SXJPO01;2022年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思想政治/辅导员专项)“留守经历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2SZ101。

作者简介:张娜(1980-),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邓淇尹(1983-),女,四川渠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太兴(1966-),男,四川射洪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 张萌喆)

1857500520204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实践教学体系三全育人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