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2022-03-08 02:35○雷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贡献度适应性产业结构

○雷 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五种类型教育之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点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合作,率先在京津冀等地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合作。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性人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近年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更好适应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并对区域经济发展所涵盖的数量规模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从规模、结构和效益三个方面入手,量化分析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以期为政府制定并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更好促进京津冀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规模适应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备有良好知识储备和过硬技术技能的专业化人才,大量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数量规模上的积累和增长的直接动力。

(一)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2009—2018年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区域国内经济生产总值(GDP)相关统计数据来分析两者之间的规模适应性问题,并将其作为基础,以便更好理解两者之间整体适应性问题。

(二)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9—2018年,北京市高职教育招生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比从25.8%降至14.4%。天津市高职教育招生总数呈先增后减趋势,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比从41.7%降至37.3%。河北省高职教育招生总数呈先减后增趋势,与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比从54.7%降至48.2%。从整体上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比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地区经济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是不相适应的。

表1 2009—2018年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

本文运用Excel软件分别对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国民生产总值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强负相关、弱正相关、不相关。京津冀普通高等教育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强负相关、强正相关、弱正相关。

综上所述,从规模适应性角度来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之间呈现出较差的适应性和区域不平衡性,特别是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表现最差。

二、结构适应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在适应并服务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只有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2009—2018年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并依据三次产业划分与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对应关系将高职毕业生进行分类,以便分析两者之间的结构适应性问题。

(二)结果分析

从表3、表4和表5可以看出,近十年京津冀三地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规模均呈现出“3—2—1”的总体结构比例,这与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结构密切相关。北京市产业结构布局形成了稳定的“3—2—1”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较2009年提高了2.6倍且从业人员需求量巨大。天津市产业结构布局从2015年呈现出从“2—3—1”向“3—2—1”的变化转型,但第二产业无论在从业人员数量还是在产业总值方面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河北省产业结构布局总体保持在“2—3—1”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总体从业人员数量规模相当。

表3 2009—2018年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和产业结构及发展统计表

表4 2009—2018年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和产业结构及发展统计表

表5 2009—2018年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和产业结构及发展统计表

综上,从结构适应性角度来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和结构差异性。北京市高职教育第一产业专业毕业生规模比例与从业人员数占比总体相当,第二产业专业毕业生规模比例却远高于从业人员数占比。第三产业作为北京市的主导产业,但近年来由于本地生源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毕业生总数逐年下降,很大程度上也无法适应和满足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快速增长的实际需求。天津市第一产业专业毕业生规模比例远低于从业人员数占比,第二产业专业毕业生规模比例与从业人员数占比总体相当。但随着近年来天津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而工业则出现负增长现象,这就需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进行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并持续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河北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专业毕业生规模比例远远低于从业人员数占比,而第三产业专业毕业生规模比例却远远高于从业人员数占比。可以看出,河北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人才培养供不应求,而第三产业人才培养又供过于求,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布局极不匹配,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极为不利的。

三、效益适应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其核心体现在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上。

(一)计算方法及步骤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本文采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来计算分析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2.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Tk和年均指数增长率gk

其中:Tk表示在k年各类教育程度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gk表示在k年各类教育程度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综合指数年均指数增长率;αi表示不同受教育类型从业人员劳动力质量折算系数,根据中国社科院研究调查结果,小学、初中、高中、高职、本科、研究生从业人员劳动力质量折算系数依次为 1、1.28、1.38、1.81、2.20、2.80。

3.高等职业教育占总教育指数增长率百分比Pk

4.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Fk和对GDP增长贡献度Mk

其中:Fk表示在k年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Mk高等职业教育对GDP增长贡献度Mk;β表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该系数取值为0.7;λ表示受教育年限与工资总额差异指数,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该系数取值为0.6;ΔGDPk表示在去除价格、通胀等因素后,相较于2009年的GDP年均指数增长率。

(二)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

本文通过查阅京津冀相关统计年鉴,选取2009—2018年京津冀三地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等统计数据,结合上文所列公式计算所得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结果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2009—2018年间,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贡献度仅为3.05%,相较2011年,下降幅度超过50%。从表7可以看出,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总体上保持稳定,平均贡献度处于3%左右。从表8可以看出,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总体上呈现震荡波动状态,特别是从2015年以来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

表6 2009—2018年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表7 2009—2018年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表8 2009-2018年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综上,从效益适应性角度来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拥有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比例能够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但是,近年来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逐年大幅萎缩,非常不利于教育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也就造成了近年来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度逐年下降的局面。天津市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形成了“3—2—1”的发展布局,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总量中占比近40%,仍然处于重要位置。在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构成比例中,第二产业毕业人数比例比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比例低10%。这与当前天津市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特征不相符,容易造成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供给过剩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供给不足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河北省虽生源充足,但是经济发展并非仅单纯依靠数量规模来实现,而是要体现在人才供需匹配满足和结构适应优化上。河北省缺乏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且三次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格局不相适应,极易造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短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四、对策及建议

(一)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招生培养机制

从规模适应性角度来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源分配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北京和天津高职生源严重不足,其核心是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首先,进一步整合京津冀区域高职教育资源,克服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等障碍,建立有效的协商沟通机制,一体化构建高职教育的资源保障体系,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实现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其次,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招生机制,合理制定招生名额分配补偿机制,优化符合三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招生规模,科学设计三地生源的互访互学的联合培养方式,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互通。

(二)遵循市场规律,优化专业设置布局

从结构适应性角度来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集中反映在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上。首先,切实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紧跟市场、紧贴产业、紧抓专业,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业人才需求,加快传统产业相关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动态调整面向产业升级的关联专业设置,充分满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需求,避免建设无用专业、无效专业和无序专业。其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外部资源环境,建立学校专业设置的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精准定位和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设置错位布局,建设大量有需求、有特色、有发展的专业或专业群。

(三)完善政策保障,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从效益适应性角度来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高,主要表现为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首先,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保障,充分发挥政策制定实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拨付力度,不断支持高职教育发展,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力。其次,进一步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充分把握政策优势和办学自主权,在专业建设、招生规模、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强需求调研,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形式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改善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建立学生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贡献度适应性产业结构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充分把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度的解析与度量方法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