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研究

2022-03-08 04: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常规标本血液

朱 丹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血常规检验工作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且常见的一个检验项目,血常规的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对人体血液、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等进行检验[1]。这种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等各项指标,所以可以有效的检验人体的各种病症和身体的不适症状,通过临床开展血常规检查能了解患者机体存在的不适症状,能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提供各项治疗。近些年因为我国的医学在不断发展,开展血常规检验的技术也在发展。这使得血细胞分析仪成为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一个有效的检验方法。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密度,在临床检验当中其检验速度较快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操作的特点和优势。这种检验设备能够降低再进行检验时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在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当中[2]。但是因为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仍然有很多环节需要通过人工介入,如果各项操作存在不合理的状况则会导致整体血液常规检验的结果出现误差,其中血液标本采集就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所以为了有效提升血常规检验的可靠性,开展血常规检验工作之前积极的落实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工作就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详情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当中选择500例没有开展血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作为对照组,另外再选择500例开展血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246例,女性254例,年龄29~76岁,平均(51.08±12.34)岁。对照组:男性251例,女性249例,年龄28~75岁,平均(52.37±11.37)岁。资料均经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验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两组资料导入统计学软件实施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为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人群。②所有患者年龄均满18周岁且年龄不超过80岁。③心肺功能正常、心电图检查处于正常范围。④血液系统正常,且肝肾功能正常。⑤进行血液采集之前12 h均遵医嘱实施禁食禁饮。⑥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具有较高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相关身体病症或感染性疾病。②合并相关血液系统疾病。③自身身体状况较差无法开展血常规检查。④精神类疾病、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⑤存在肿瘤或肿瘤远处转移。⑥同时去参与其他研究或存在可能对本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行为和体征。

1.3 方法

1.3.1 血常规检查工作 以血液全自动分析仪和相配套的试剂对患者开展血常规检查。开展血液采集之前应要求所有调查对象空腹8~12 h,在第2日清晨8:00对所有调查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血液标本采集2 mL,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放置在EDTA-K2采血管当中摇晃均匀。如果对患者采集的血液为末梢血,在进行血液采集时利用一次性安全末梢血采集针在患者之间进行血液采集,采集量为20 μL,所得的血液标本可放置在含有EDTA-K2的采血管之中摇晃均匀。在采集时要对相关质控物和检验仪器进行校准,利用2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检验工作,可以提升检验的准确性。质控后要根据分析仪的相关操作说明严格的进行各项操作,保证血液标本可在全血样本模式之下开展检验,要对检验结果实时评价。

1.3.2 前质量控制工作

1.3.2.1 对照组 按照常规的血液采集标准和规划来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检验,对所取得的血液标本均按照常规的选择实时采集、储存、送检和检验。

1.3.2.2 观察组 开展血常规检验工作以前均落实前质量控制工作,具体的工作如下:

第一,积极的指导:对所有研究对象开展血常规标本采集的准备指导工作,叮嘱所有患者在检验开展之前均能积极的配合,并且告知其注意事项。通常会将血液标本采集时间选在清晨,采集量一般为3~4 mL。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之前告知患者禁食禁饮,如果没有意外,则尽量选择肘静脉作为主要的采血部位,血液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告知患者一些配合事项等。

第二,采集培训:所有护士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之前都要积极的进行培训。使医护工作者能够正确的利用应用文书进行书写,积极的做好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交接、返还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每个环节都要进行集中的优质处理,做好质量的控制和把握,同时应保证所有采集的标本都能及时送检。

第三,标本管理:要对实验室落实可靠的管理方法,制定合乎实际的标本、样品收入制度、样品验收制度,以方便为整个检验流程提供良好的准备,保证各个检验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和落实。

第四,质量控制:对于实验室内所接收的所有血液标本都需要确保能够在2 h内完成检验工作。在检验之前如果认为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可能超出检验时间则需要将标本进行处理,处理之后进行冷藏,同时应防止因为储藏时间较长而导致假阳性出现。对于怀疑存在标本污染或者标本储藏时间已经超过限制的,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重新采集。

第五,实验室质控: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做好质控工作,若发现所检验的标本存在不合格的表现应立刻退回,并且指导其重新对标本进行采样。

第六,仪器质控:对检验仪器要重视维修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这是保证仪器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每一次检验的开展之前都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这能确保检验仪器可以顺利的投入使用,并防止因仪器误差而导致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

1.4 观察指标 ①检验准确性:统计两组标本当中的检验出现误差的情况。主要包括样本污染、容器不合格、标本标记不清、标本送检超时、标本样本量不足等。②满意度: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调查问卷共涉及到20个题目,每个题目分为5个项目,记为1~5分,评分为100分。如果评分超过90分则说明完全满意;评分在80~89分为满意;评分在60~79分为基本满意;评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SPSS 26.0统计学软件PC端实施检验,等级资料(满意度)经[n(%)]表示,并由秩和检验,计算Z值;计数资料(样本污染、容器不合格、标本标记不清、标本送检超时、标本样本量不足等)经[n(%)]表示,并由卡方值检验,计算χ2值。所有数据均求P值,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准确性 观察组标本检验不合格率(3例,占0.60%)明显低于对照组(39例,占7.80%),即观察组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比较[n(%)]

2.2 满意度 观察组(489例,占97.80%)患者检验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 4 1 例,占8 8.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血常规检验工作在临床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临床开展血常规检验时整体检验质量会受到血液采集方法、血液采集量、血液储存方式、血液运输、血液抗凝剂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出现误差。一般临床认为[3]对血液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特别是在血液采集环节,可能因为任何细微的失误都会导致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及时落实前质量控制工作尤为必要。本文所研究的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工作是血常规检验前质量控制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

经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①观察组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3例,占0.60%)明显低于对照组(39例,占7.80%)。②观察组(489例,占97.80%)患者检验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41例,占88.20%)。可以说明落实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工作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常规的检验质量,能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血常规检验工作,采血标本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临床应更快创建标本采集指南,需要通过科室定制和发放指南,确保护士站内的工作人员人手一册[4]。在标本当中要落实医护工作者的具体操作规范,同时提供患者的准备要求和试管的要求等,要求护士长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并确保所有的护士都能掌握。本文落实的血液标本质量控制工作可以有效的掌握血液采集的部位和时间,这能为血液标本的正确检验提供了条件。临床研究表明[5],有一些检验标准经过不同体位的血液采集所检验出的结果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人在长时间坐立的状态之下会导致静脉渗透压增强,使得一部分水分从心血管系统转移到了间质,这样在检验时可能无法反映出客观的检验结果[6]。而且若采血时间不恰当也可能会因为一些生理性因素或外界因素等导致整体的检验结果受到影响。所以一般都将血液采集的时间严格的控制在清晨,并要求采集对象在空腹的状态之下接受检查。

为了进一步强化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工作,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此次检验的目的并进行区别分类,日常工作中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可以根据检验的目的来区别的使用相关的试剂,一般临床将血液标本主要分为血常规标本、生化学标本、凝血标本、血清标本、血浆标本和免疫标本[7]。根据标本的差异所采用的采血管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作为医护工作者,要对这些工作做到严格掌握,防止因此而产生的误差。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要注意强调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血液标本采集以前要严格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还要核对收费电脑的小票,如发现存在误差,要进行及时的更改。对收费的电脑号码要抄在检验单之上以便于进行核对[8]。开展血液采集的时候尽量防止在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而出现溶血。如果年龄较小或估计采集血液存在困难者,应尽量避免应用真空采集头可以使用注射器进行采血。血液采集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较大的血管,如果出现血液采集困难则不要着急,可通过减压抽吸力度、缓慢抽血等方式来达到采集的目的。还可以利用两根止血带来提升采集的成功率。特别是对于一些无法主动握拳配合采血的人群,这种方式能提高血管的充盈度。

通过采集标本前质量控制工作还可有效的强化医疗风险的防范,因为这项工作能有效地告知患者自己需要履行的义务,并能规范患者在血液采集之前的相关行为。除了血液采集之前必须得禁食禁饮,还要告知患者采集血液之前,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患者刚刚上、下楼梯、步行过快等,需叮嘱患者休息30min,然后对血液进行采集。将用餐的时间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提前或推后[9]。对血液培养标本的患者要选择患者在高热寒战之时采集,这类患者在进行标本采集的时候尽量防止应用抗生素或者,采集结束之后才可使用。血液培养阳性是确诊败血病或败血症的主要依据,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血液标本采集的阳性率,严格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

在进行血液质量控制的时候,当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以后要求要及时将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这样能防止因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久,而导致相关的成分出现变化而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10]。如果存在远距离运送的标本,还需要对标本进行保护,比如利用保温箱运送,能避免室外温度对标本产生的影响,运送过程中还要防止因为机械性的振动而产生的溶血等情况。对于血气分析的标本必须进行冷藏护送,这是综合性提升整体血液检验质量的可靠措施。

综上所述,将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应用的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中可以有效的提升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减少相关误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血常规标本血液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