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爽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辽宁 营口 11500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在妇科相关疾病中总比10%~15%。此疾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生育期以及更年期阶段的女性群体,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成熟度不够或是延迟,导致下丘脑、垂体与卵巢轴间未能构建立正确的正反馈调节机制,使得患者机体内部的垂体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等物质与其产生作用,从而让卵泡进一步发育,并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但这种雌激素又无法对患者丘脑正反馈正常月经周期中的黄体生成素与垂体促卵泡素产生作用,使其进入高峰,因此,虽然卵巢中的卵泡仍在发育,却无法正常排卵,最终引发子宫出血[3-4]。在发病后,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时间延长、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增多,以及无规律性的子宫出血,但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月经量突然增多,进行查体可显示正常或者是双侧卵巢以对称性方式轻度增大,基础体温主要为单向型,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因失血过多引发贫血,导致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及水肿等症状,当激素分泌量过大时,则会引发下腹坠胀、乳房胀痛以及情绪激动等表现,会对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若出血严重甚至可能造成休克,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5-6]。当前,临床针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以激素类药物为主,但由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情绪、个人卫生以及饮食等因素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还需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7-8]。人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核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对整体护理、个性化护理理念进行有效结合。相关研究指出,针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负面情绪,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9-10]。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对于降低其负面情绪与贫血发生率及缩短止血时间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98例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接受治疗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其进行对等分组。对照组(n=49)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19±3.21)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2.01±0.42)年;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20.14±0.57)kg/m2;婚姻状况:24例已婚,25例未婚;学历:初中或以下15例,中专或高中24例,10例大专或以上。试验组(n=49)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4.21±3.24)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2.12±0.37)年;体质量指数20~24 kg/m2,平均(20.20±0.62)kg/m2;婚姻状况:26例已婚,23例未婚;学历:初中或以下16例,中专或高中21例,12例大专或以上。此研究于医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后开展。组间年龄、病程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病史、生理期状况以及妇检等确认符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标准;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内部接触性出血、分泌物带血以及不规则性流血等;研究已经征求患者及(或)家属意见,均表示自愿加入到本次研究中。排除标准:患者外阴或阴道内软组织存在明显损伤者;并发白血病或血小板减低症等血液或造血系统病变者;生殖器存在恶性肿瘤者;并发神经内分泌肿瘤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曾使用过激素药物者;精神或认知障碍,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或者沟通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主要包括: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具有迁延难愈的特点,需较长的治疗周期,加之患者对疾病疗效的担忧,多数患者均会伴随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交流和沟通。②常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主动配合治疗;提醒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作息规律,科学饮食。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失调引发的子宫出血产生诱因、常见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提升其健康认知度,减轻患者的不安心理,对于患者提出的疑惑,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的进行解答,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①人性化心理护理。对于有负面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利用与其互动接触的时间,主动对负面情绪进行了解,并对引发其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与患者接触时,必须给予患者隐私最大的尊重,并主动关爱、关心患者,让其感受护理人员的暖心陪伴,增强患者的亲切感与信任感,拉近与患者的距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各项医护操作。②人性化健康教育。采用多样化、人性化的方式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充分理解与认知,方法包括:a.视频宣传。收集相关资料与文献,制简易懂的宣传视频,内容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病的病因、具体的发生机制、主要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与药物、用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经过录制、配音以及剪辑,再辅以清晰明了的旁白、文字解说以及图片等内容,在视频制作完成后,于科室病区内重复播放,每日2次以上,每次播放时间为15~30 min。b.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宣教工作。护理人员指导家属配合共同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监督患者遵医用药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依据其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对于未能理解的内容,应再次进行解释,直至其完全理解。c.医师主动合作。临床医师应定期进行病区巡视,主动了解患者的疾病治疗与康复效果、患者家属的参及情况,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若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需给予其肯定与鼓励,让患者得到更多的认同感,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规范性治疗与护理对其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激发其治疗与护理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③人性化药物护理。护理人员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讲解药物使用的具体类型、使用的剂量、正确的服用方法、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等,并让家属一起参与,如果患者年龄较大难以记住,则由家属记下,以免治疗过程中漏服或误服。重点提醒患者私自停药、更换药物种类、增减药物用量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升其遵医用药的意识,确保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④人性化饮食护理。依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为其制订科学、健康的饮食计划,依据出血状况,适当增加钙、铁等元素的补充,提醒患者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较高、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证机体所需营养均能补充足量,促进患者各项机体功能的恢复。⑤出院时提醒患者定期回院接受复查,确保阴道干净和卫生;再次提醒患者遵医用药,并讲解药物用量用法,如果出院后忘记用法、用量,可及时回院或电话咨询,确保用药安全与有效。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1-12]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SDS>53分即为有抑郁情绪,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SAS>50分即为有加焦虑情绪,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②详细记录两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等项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统计两组的贫血发生情况。③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试验组SAS、S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情绪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情绪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贫血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试验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贫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均明显更低,而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则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贫血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非常满意35例,满意13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17例,不满意8例,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96%与对照组的83.67%对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5,P<0.05)。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女性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当女性机体出现内分泌、神经系统等紊乱后,该病的发病风险会明显上升。在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月经周期紊乱、分泌物增多以及经量增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可能导致出血症状加重,继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13-15]。目前,临床针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通过药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治疗过程中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如部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由于对自身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从而因为过度担忧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导致疗效受到影响;如患者不了解饮食知识,导致不良饮食加重病情等,因此,需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节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一环[16-17]。
人性化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得到临床广泛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更推动了现代护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实现了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目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始终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确保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18-19]。通过人性化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和语言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效果等,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保持稳定的情绪,消除其因为害怕、担忧等产生的负性心理,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提升其疾病配合度[20-2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除了阴道出血表现,多数还伴随贫血,因此需积极降低贫血风险。通过用药护理,让患者充分意识到严格遵医用药对其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其正确的用药方法、剂量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以免出现异常情绪波动,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22-23]。通过出院指导,教会患者保持个人卫生的正确方法,避免阴道受到污染而影响疾病康复,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并再次强调药物用法用量,确保患者出院后仍能遵医用药。人性化护理干预是一个体化、整体性以及创造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可让患者在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方面均处于满足且舒适的状态,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改善其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注重让患者得到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除了护理操作外,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其制订人性化护理计划,让患者得到更多的来自护理人员、家属的关心、关爱,从动作、语言中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尊重,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性化、人情味的氛围,最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身心舒适感,增强其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其疾病康复[24-2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SAS、S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均明显更低(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对其疾病治疗有积极作用。试验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贫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均明显更低,而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则明显更高(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贫血发生风险,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发挥出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次研究还显示,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明显更高(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以理想的临床效果取得患者的高度满意。
综上所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维持良好心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从而缩短了止血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了贫血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