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

2022-03-08 02:51骆瑞涵
体育时空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教育功能体育教学

骆瑞涵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83-02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学过程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特殊功能。本文从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基本特征、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三个方面,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规律进行探讨。利用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能更好地突出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同时对进一步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功能  教育功能

小学生的品德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渗透在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竞争性和群体性。它活动空间大,学生单独实践性强,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多方面的德育价值。本文试对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做一简单分析,以提高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任务中德育目标的科学性和自觉性。

一、德育概述

1.德育的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获得品德的基本概念。

2.德育的渗透。体育教学中的团体活动与实践,可以激励和调节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爱国情感。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和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义务,责任和荣誉感。

3.德育的意志和行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在体育教学的多边活动中,学生显示出来的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坚韧自控等精神力量,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坚持性和果断性,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

《体育教学大纲》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制定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1.政治思想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坚定的政治方面。

2.意志品质教育:主要指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

3.道德作风教育:主要指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美感,文明行为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集体意识。

三、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

现在的小学生思想开放,不盲从,遇事爱思考。特别是由于学生个性不同,对体育的理解态度与行动也不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是德育教育的四个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四个环节。在體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也应围绕这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一)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等知识外,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之目的。体育教学具有动态性强,人际交流活动空间大的行为特征。人类的勇敢,机智、忍耐,团结,互助等精神品德,都可以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其本身的有利条件,使一些基本道德和义务,集体精神和竞争意识,行为习惯与准则,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体验。

意志是体现在行动中的,是调节行动的精神力量,也是在克服困难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课中的行动练习,让学生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把意志磨炼得更加坚强。对于难度较大的身体练习,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克服困难后感受到胜利的欢愉。

(二)结合学生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度的阶段,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他们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因此,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做到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教学中能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同时要注意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地教育。

(三)结合教材内容特点

体育教材内容多种多样,皆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教师要善于发掘其潜在的教育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德育工作。例如,利用游戏和竞赛教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自觉守纪、遵守规则、尊重别人、勇敢顽强和不骄不馁等教育;队列教材可以对学生进行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的教育;耐久跑教材则可以对学生进行坚韧不拔与吃苦耐劳的意志教育。而体操教学中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勇敢、果断、克服困难、坚毅顽强的良好品质等等。

(四)运用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有“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各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基本要求,充分运用这些要求是实施德育的重要环。例如,开始部分要求学生集合做到快、静、齐;准备部分要求学生能行动一致;基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勇于实践,以及在不断的努力中形成自觉学习、刻苦耐劳、顽强进取的优良品质;结束部分的小结讲评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总之,教师在完成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其严密的教学组织,教学措施等,都无不具有思想教育的内容。

(五)教师的模范作用

学校教育对学生知识和个性形成起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是通过教师工作而实现的。教师是教学计划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执行者,“身教胜过言者教”,教师要严于律己,才能施教于学生。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者,更是学生的榜样。他的仪表、言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等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由于体育教学具有活动性强、空间大的特征,课中会经常出现教师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动和表现,抓住课中突发事件与典型事例进行适当表扬和批评。这对于表彰先进思想与行为、制止不良倾向、分清是非界线都有积极意义,是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主要方法。

(七)依据课程与教学设计,进行体育教学实践

在相关设计完成后,依据相关设计展开教学。教师应将学习活动的任务开发成相应的表现性评价,并在课前提供给学生。因表现性评价包含完成任务的指南及评价标准,故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评价标准隐藏于自己的头脑中,而学生不断猜测教师会从哪些方面评价自己的情况。我们采用这样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德育的积极变化,也以此检验体育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调整后续的教学。在教学方案实施中,其一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积建开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有趣味、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和生活化情境,提供学生主动学习体验运动的快乐愉悦、成就的过程,以升华积极情感和道德认知。其二,尊重教育个体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形,按照学生体能、技能基础与道德认知水平,结合预设的德育目标达成标准,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学科德育。避免整齐划一的和与体育主体个性化需求相悖的教育行为。其三,引进激励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形式,肯定和展示学生在运动中的坚强、勇敢、合作、自信、规范等品质,张扬学生群体在体育运动时的良好德行。其四,有效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体育技术手段,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合作学练、积极探究,能在紧张、活泼的教、学、练的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其五,要及时反思修改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实施后应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练、评的具体过程及时开展预设的教学方案的德育渗透目标、渗透方式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反思,积极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形成改进后的教学方案,并积极思考、调整未达成的德育目标在单元后续课时、后续单元,以及课外、校外等途径中加以弥补落实。

(八)整合区域体育资源

校外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校外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协调下校际间、家校间、社区合作共建,推广学生体育运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外体育的德育渗透价值,开发多方合作的校外体育活动方案,是解决当前校外体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因开展不力、监管不力面导致德育缺失的问题。

校际间体育比赛是非常有效的德育载体。通过全校师生亲历赛事,烘托学校的凝聚与亲和氛围,展现团结、向上、拼搏的学校精神面貌,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校际体育比赛推进賽事志愿者活动、学习观赛礼仪、拉拉队与啦啦操表演、做宣传画报等,进一步解决“认同体育文化”,培养“感受公正、平等、竞争的体育精神”,培养“合作竞争、欣赏、尊重”的体育精神,养成“礼仪观赛、文明观众、共享赛事”的体育道德风尚等问题,从而较好完成在校内体育课、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落实德育目标渗透的任务。同时,大力推进校外体育运动,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开展合作共建,有效地整合区体育资源,给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组织以政府主导、学校协调、家长参与的“大管理”网络,确保校外体育活动展现育体、育德的正能量。学校主动协调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努力开发多方资源并引入多元参与的有效机制,形成校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生动局面与良好管理。开发校外体育活动加强德育目标引领,重在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制订的校外体育实施“协议方案”,在“三方管理”上落实责任与任务。关键是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认同与角色配合,指导学生和家长通过扮演运动者、志愿者等角色主动参与校外体育活动,通过家庭运动、社区运动、运动赛事观赏、家庭间运动交往、体育俱乐部训练家长陪护等形式促进学生运动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政府主导要具体体现在社区校外体育活动的政策保障与资源配置上创设必要条件,主要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外体育运动,通过提供优质运动资源,有效管理、科学指导,给学生提供全面、健康、有序、充分的校外运动服务。

校外体育活动能创设学生运动快乐体验的生活化过程,形成乐群、守规、懂礼、勇敢、坚强等优良品格,提高以身心健康为基础的学生生活质量,对规则、规范行为能力与社会理解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效,是解决体育德育“公民人格”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校内渗透欠缺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与补充。不仅仅是在课内,只有将学生有可能接触到的体育活动都纳入体育德育的范围,以统一的德育目标指导德育的渗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活动途径,就能够扩大体育徳育的覆盖面。不仅如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倡学校体育社会化,鼓励以学校为主体,协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全面推进学生体育教育,激发学校主动自主实践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热情,共同构建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推行学校体育社会化,可有效地激活、整合、发挥区域体育资源,为学生校内外体育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规律,突出体育教学的教育性,进一步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李宜彩.初中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110.

[2]黄杨.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42-43.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教育功能体育教学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