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 杜鑫 邢丹丹
摘 要:现代化教育手段是指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将智能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教学逐渐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在线课程视频、课堂教学课件,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文章简要分析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有效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9-01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9.077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板书形式逐渐向多媒体课件形式转换,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微课、翻转课堂、视频动画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小学生直观且深入地了解语文教学知识,这既是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我国教育教学的进步[1]。
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其中的知识和道理比较多,小学生独自体会很难获取课文中的中心思想,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由于小学生受生活经历的限制,难以理解一些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低效的知识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首先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深入地感知课文的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沉浸式的体验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之中,通过音视频的感官刺激,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亲自体验作者的内心思想。
(二)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课堂中教师的讲述,教师通常会在课本的基础上结合板书展开讲解,教师是課堂的灵魂人物。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教师讲解的知识,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兴趣,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利用在线教育课程、互联网等拓展课堂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还可以自主掌握时间,不断思考和感悟课文之外的东西,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师的指导,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三)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词汇量不够丰富,在阅读文本知识的同时,很难理解一些抽象化的概念。而语文知识中大量的修辞手法,如象征、对比等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将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动画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清楚地观看,从中理解这些抽象化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抽象化的概念进行思考。另外,有些语文知识中的道理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图片,帮助学生消化一些道理,掌握一些语文素养,为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2]。
二、现代化教育手段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难点
(一)现代化教育手段使用不当
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时,并没有意识到其优秀的辅助作用,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PPT课件、投影仪等形式,在课前为学生展示一些风景图片,而在正式课堂中并没有适时使用教育技术,导致课程乏味枯燥。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准备了一些动画,然而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根据动画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效率的提升。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课件动画的设计形式,设置纷繁复杂的动画效果,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图片造成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一部分教师选取的动画效果和背景色五彩缤纷,这无疑是喧宾夺主,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让学生渐渐产生上课的压力。
(二)没有花费精力进行课本钻研
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同时,必须提前掌握语文教育的相关内容,掌握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语文教育工具,然而,一部分教师将过多的精力花在教育工具的应用上,没有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只一味搜集一定量的图片或者音视频资料,运用到课堂中去,不仅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带来反作用。不少学生由于无法理解课件中的音视频资料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丧失了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三、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规律,在深入研究语文文本知识的前提下,利用投影仪、幻灯片、音频技术等联系文本精神,创造沉浸式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整篇课文有更深的感悟。从作者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动态画面为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同时辅助一些讲解,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3]。例如在学习《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将桂花雨的动画视频贯穿于整个课堂,并结合生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桂花雨落下的画面,想象作者摇桂花树的画面,品味作者的童趣。同时,利用音频技术,在讲解桂花雨落下时播放沙沙的响声,在讲解作者摇桂花树的片段时播放孩子笑的声音,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感官的刺激下,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桂花的喜爱。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深入结合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师生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灵魂人物。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机会,利用现代化技术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进行相互的沟通和讨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太阳》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动态展示太阳和地球、太阳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阅读文本部分,相互讨论思考太阳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有关太阳的其他知识,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其他天体知识,结合搜集到的太阳资料,充实对太阳的认识。
(三)利用工具突出课程重难点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结合板书和传统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多方面展现课文的脉络和中心思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标注,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将相和》一课的重难点在于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模拟廉颇和蔺相如的三组对话,让学生从对话中找出“将”和“相”分别指谁,从而快速弄懂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每一组对话进行仔细分析,并结合课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让学生各抒己见,找出每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合音视频对话,帮助学生梳理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脉络。
(四)利用技术拓展学生知识面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只依靠课堂中教师的讲解,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可以多方面运用互联网工具,搜寻有关课堂知识的其他资料,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了解相关联的其他知识,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营造一个有趣、豐富、多面性的课堂。例如在学习《白鹭》一课时,教师可以广泛收集白鹭的生活习性、形态特点,利用科学知识,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白鹭的优美。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白鹭生活的图片,结合作者描绘的清田独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将生动活泼的白鹭形象展现给学生。
四、语文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基础
(一)花费精力投入到课本钻研中
语文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本钻研之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反复咀嚼,规划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语文指导。
(二)正确认识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势
语文教师要正确意识到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势和应用特点,既要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引发学生的反感,也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化教育手段,创造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选择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工具,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4]。
总之,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优势,适当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课堂。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符合教材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褚夏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析[J].教育研究,2019(6):49.
[2] 褚夏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析[J].教育研究,2019(6):49.
[3] 钱文婷.诗词意境教学中色彩的温度——以《渔歌子》《江雪》为例[J].教育研究,2019(11):32.
[4] 廖丹丹.妙用网络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线上教学[J].教育研究,20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