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艳琴 赵鹏霞
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只有推动老龄化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制度创新、完善健康支撑体系,才能实现应对老龄化问题和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形成了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国务院下发的文件涉及养老服务、延迟退休、养老机构数量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方面面。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做好“十四五”期间老龄化工作,关键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才能确保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和国家安全风险。
完善养老服务的法治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需要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面对老龄化程度、广度与深度日益增加的严峻挑战,以及积极老龄观与健康老龄化的高标准高要求,老龄工作亟须做出改变,需要适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法律制度体系,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方面老年人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养老服务领域的法治改革创新,鼓励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權益,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以法治的力量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提供根本保障,实现养老服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健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当前,我国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在老年健康支撑体系上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在提高老年病诊治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整合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以满足老年人以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为中心的就医需求,同时推进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强化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发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服务。在“十四五”期间,通过“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支撑体系,推动全国各地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支撑体系。
完善养老服务的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是坚持人民至上和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老龄化对新发展阶段的社会保障提出新的挑战,必须增强风险意识,以极高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适时建立健全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是老年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完善基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探索性推进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等兜底性制度,尽快建立起与老龄化社会和新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提供根本保障,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
着力扩大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养老服务事关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幸福生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在中央层面部署建立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必须以整合性、系统性的理念,做强增量,调优存量,要尽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解决特殊困难老人的兜底问题,均衡高效地加大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方面的有效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才能推进实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的“2035年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远景目标。
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深挖“银发市场”,推动养老服务与科技、体育、文旅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养老服务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创新丰富养老服务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实施好“养老服务+行业”“互联网+养老”等行动,依托信息技术、智能科技、大数据等,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体系,逐步放大科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上的支撑作用,提升养老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养老服务的质量升级,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