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已圆满闭幕。本刊编辑部聚焦北京市“五子”联动发展重点,整理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在两会上与之相关的提案,为读者梳理出代表委员们对“五子”联动落实过程中痛点的解析以及未来落实方面的意见建议。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发掘国际顶尖科技人才——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介绍,北京原始创新无论是规模还是投入,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她建议,在基础研究领域要加强资源统筹,建立投入的稳步增长机制,不仅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还需要重视留住科技人才,推进基础研究的全球合作。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李昕建议,围绕国家及北京重大科技需求,深入发掘国际顶尖科技人才,让北京成为国际创新资源重要的“中转站”及“目的地”。
——探索首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
北京市政协委员、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总经理王延芳建议,北京市应聚焦“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探索首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组织行业顶尖水平的科技央企参与论证有关国家实验室的运行模式、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细化国家实验室的具体科研方向和领域;以解决重大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强化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工具效能,鼓励科技央企与国家实验室组建科技攻关创新联合体。
——打造空间科技产业园——
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表示,北京应发挥好载人航天、北斗、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牵引作用,与载人航天管理部门联合设立相关科研基金,利用空间站平台特点在优势领域获得颠覆性技术突破和重大原创性成果。北京市应率先打造空间科技产业园,加速航天技术与空间科学成果转化应用。其间形成的大量创新成果,可向大众健康、材料、能源、通信与信息等领域转移转化,与首都科技馆等科普单位一起打造科普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进“两区”建设
——促进央地相关法律法规与北京“两区”建设衔接——
北京市政协经济界别委员权忠光建议,北京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让“两区”建设有稳定的、符合北京自身特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要让国家宏观政策、法律、法规与北京市的“两区”政策、法律、法规有效对接,使海南自贸法、浦东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北京“两区”建设有效嫁接,加速实现“两区”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等方面有序流动。北京市要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突破原有条框,给予人才更多的自主权。
推动数字化发展,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夯实数字经济基础——
北京市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建议,北京市要重点突破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等技术瓶颈,夯实数字经济基础,继续强化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的优势,把创新成果投入智慧医疗、科技金融、智慧物流等重点服务业领域,促进新兴产业增长;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權责清晰的组织体系,明确数据要素交易的范围和准则,突出网络安全产业在北京高精尖产业集群中的重要地位,完善数字经济安全制度。
——用大数据为基层减负——
北京市人大代表、朝阳区政协秘书长董会生建议,北京市要以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为试点,大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要统筹共享好大数据资源,为基层量身定制应用场景,让大数据服务基层治理,切实为基层减负。
董会生等建议,要在北京市统筹建立数据中心,各级部门的治理重心和数据也要尽可能下移到基层。有关部门需要多到社区走走,与基层工作者聊聊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打造系统平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基层实际,为更多基层工作者开放操作权。
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以“双碳”为契机,带动新产业发展——
北京市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建议,北京市应借助“双碳”行动契机,把技术创新优势转化成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做好VOC减排、重型卡车治理、扬尘治理;加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联防联控联治。趁着“双碳”行动的契机,带动新产业发展,把技术创新优势转化成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进。北京应把冀北、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充沛的风、光资源优势利用起来,通过与北京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结合,尽早形成稳定的绿电供应。
——在重要交通枢纽布局氢能应用场景——
北京市人大代表、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表示,能源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将在强链、补链方面下功夫,近期将在大兴国际机场、京东“亚洲一号”、京南物流基地等重要交通枢纽布局氢能应用场景。
以绿色能源为切入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强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
北京市人大代表、京能集团董事长姜帆表示,北京是一个能源输入型城市,同时面临着能源绿色转型的问题,需要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一带输送绿色能源。北京市应把“加强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强三地合作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