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观探析

2022-03-07 00:09华诺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两个维护

华诺

摘   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确立不同时期党的核心、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历史。在新时代政治发展语境下,领导核心有三种指向:一是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二是指对全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党中央;三是指党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领袖核心。这里基于第三个层面探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观。百年来,党先后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分别从党的核心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维护路径方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观,这对确立和维护不同时期党的核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着重提出“两个确立”的重大命题之际,以上述三个经典文本为依托分析党的领导核心观,对于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有着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两个确立;两个维护;领导核心观;历史决议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2.01.003

文章编号:1009-6922(2022)01-20-07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领导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生存、发展、壮大怎么也绕不开的话题。在苦难与辉煌交织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着正确认识党的领导核心、确立和维护领导核心的重要性以及维护领导核心的途径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科学构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观,有利促进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也正是基于科学的领导核心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历史性地“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26。在此之前,党先后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确立和维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邓小平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三个“历史决议”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侧重点诠释了百年大党的领导核心观,为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党的领导核心观提供了经典文本。基于三个“历史决议”文本,从领导核心的生成逻辑、领导核心的价值意蕴、维护领导核心的途径方面剖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观,有利于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增强全党以实际行动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自觉意识。

一、生成逻辑:领导核心的确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把握杰出人物的生成逻辑。结合三个“历史决议”的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生成和确立符合这一生成逻辑并呈现出特殊的规定性。

(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实践造就伟大人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开篇即指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1]1。这一百年的接续奋斗,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彻底改变命运的一百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不断接近伟大复兴的一百年;对于中国共产党本身来说,是锻造一代代伟大领导核心的一百年。正如列宁所说:“伟大的革命在其斗争过程中会造就伟大的人物,使过去看来不可能发挥的才能发挥出来”[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需要也必然会产生伟大的领袖和坚强的领导力量。作为建党24年以来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梳理“党历史上的‘左’倾错误,讲党史上一种比较适合于中国人民利益的路线与一种有些适合但有些不适合于中国人民利益的路线的斗争,无产阶级思想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3]121,明确指出了: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24年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4]7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300。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历史决议”明确把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定位于党领导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之中,定位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历程之中。党的百年历史已经证明了:党的领袖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历程中孕育形成的;同时,也只有经过伟大实践斗争的考验,党的领袖才能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可。

(二)伟大人物具有强大的领导核心能力

伟大的时代、宏伟的实践造就了伟大的人物,伟大人物也会影响时代进程。而伟大人物影响历史的程度、以何种方式影响历史则与伟大人物自身的品质和能力密切相关,这是历史的辩证法。“领袖的个人特质会映射到其政治行为和领导方略当中,成为其能否成为领导核心的关键所在。”[6]从三个“历史决议”可以看出,无论是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还是习近平同志,因为其自身都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和优秀品质,所以他们才能在特定的时代巨浪中带领全党依靠人民群众乘风破浪、创造历史伟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描述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品质时,指出:他秉持着“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4]73的无私立场和崇高价值取向,具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以农民为主要群众、以反帝反封建为直接任务而又地广人众、情况极复杂、斗争极困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4]73特殊革命问题的强大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分歧并广泛团结党员群众,“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證”[4]7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毛泽东在适应革命斗争需要、经过革命斗争考验并影响革命斗争进程的杰出领袖们中“居于首要地位”[5]299,并指出邓小平同志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该“历史决议”的制定本身就展示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的高度成熟”[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13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深刻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具有的“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1]27。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必然会涌现出无数志士仁人,而只有经得起实践考验、具有强大领袖能力的杰出人物,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核心,这是被党的百年奋斗史所证明的。

二、价值意蕴:确立和维护党的核心的重大意义

确立并维护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的重要发展和创新,它对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发展、自身的建设以及领导的伟大事业都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一)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力量

结合三个“历史决议”文本及其串联起的百年党史不难发现,党的核心是在紧要关头挽救党和人民事业、带领全党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关键力量。恩格斯曾经专门论述过个人权威、领袖权威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8]。对于领导核心的作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没有毛泽东同志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5]299。结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下中央所在地区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中国革命陷入空前危机。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同志积极团结党内同志推动召开遵义会议。会上全力纠正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地位,“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4]87。党的核心在紧要关头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同样体现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中。“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党和人民的事业向何处去”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邓小平顺应党心民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推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5]327,“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5]327。从第三个“历史决议”看,面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历史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民族复兴正确方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民族复兴坚强领导核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印证着党的核心的强大力量。

(二)党的核心是确保全党高度团结统一的前提基础

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可以明确得出:形成和维护党的核心,全党就能够实现高度团结和统一,就能够开创事业新局面;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便会遭受巨大挫折。《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指出:全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第一次达到了现在这样高度的巩固和统一”[4]88,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列宁所强调的:“保持党的统一和实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是保证无产阶级专政胜利的基本条件。”[9]470无产阶级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再到维护长期执政地位,其内在支撑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团结统一。而无产阶级政党的高度团结统一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团结与统一,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以服从核心、维护核心为重要表现的。如邓小平所说:“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10]确立和维护党的核心是推动和实现全党团结一致的必要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1]29,这表明了党的核心在维护全党统一团结中的关键作用。根据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可以看到,党的核心主要通过促进全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来发挥其团结全党的作用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开篇即指明: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之中,“光辉地发展了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学说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学说”[4]73,成为全党团结的旗帜和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74,这为全党的统一团结奠定思想基础。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战斗力、生命力所在,维护党的核心就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三)维护党的核心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一届又一届党中央、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与砥砺前行。其中,自觉服从与维护党的核心是凝聚全党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所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了确立和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3]75,“必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4]111-112,这鲜明地表明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以“历史决议”的形式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及其地位,本身就是为了保障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从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的背景来看,在当时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党内没有时间在遵义会议上展开对“左”倾教条主义的政治路线的批评[11]。抗战初期,王明教条主义披着马克思主义的神圣外衣卷土重来,再一次引起党内思想混乱。“怎样端正全党思想,正确看待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是非问题,迫切地摆在中共中央面前。”[12]《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基于把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之上、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现实诉求之下制定形成的。同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各方面拨乱反正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義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展开,“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又在党内党外提了出来”[13]。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明确评价和基本总结,就无法肃清错误思想、形成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向前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便肩负起了这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鲜明地提出了“两个确立”,强调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26。这再一次揭示了维护党的核心对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意义,彰显了新时代确立和维护党的核心的价值底蕴。

三、路径定位: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途径

透过三个“历史决议”可以看出,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之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服从和维护核心应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一)坚持科学的领袖观是维护党的核心的首要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维护党的领袖核心地位首先要在思想态度层面上树立科学的领袖观。三个“历史决议”在论述党的核心形成过程、维护党的核心地位重要性时,坚持了科学的领袖观。首先,承认领袖与核心的出现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政党本身就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9]151,中国共产党在为实现历史使命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一定会产生领袖。结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革命面临巨大危机,党内大多数人“对此前‘靠铅笔指挥’的领导人表示不信任”[14],这时正需要一个新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党扭转时局。党“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4]75是历史的必然。其次,党的核心与领袖是人不是神,也会出现错误。这主要体现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上。该“历史决议”一方面指出:没有毛泽东的坚强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5]299,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5]331;另一方面,毫不避讳地指出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5]331,并实事求是地指明“这个期间工作中的错误,责任同样也在党中央的领导集体”[5]314,这为正确评价党的领袖提供了基本准则。最后,维护党的领袖与个人崇拜、个人集权有着本质区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只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领导力量。因而,服从、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不是目的,而是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的必要方式。这与封建迷信、个人崇拜有着本质区别。对此,第二个“历史决议”提出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来规范、监督党的领导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5]350,正式开启了探索建立正确发挥领袖作用机制之路。科学的领袖观回答了什么是党的领袖、为什么要维护党的领袖地位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自觉维护党的核心与领袖的基本前提。

(二)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是维护党的核心的关键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息息相关:党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掌舵者和推进者;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则是维护党的核心的关键。结合三个“历史决议”的内容和制定背景来看,三个“历史决议”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现实问题,但是贯穿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就是维护党的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方面“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沉痛教训,彻底清算了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5];另一方面,全面总结了党和革命事业在毛泽东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凸显了毛泽东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线的正确性,在正反两方面对比中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批駁了教条化和全盘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5]343。该“历史决议”的制定和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层面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拉回到了正轨。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本着为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指明正确方向、坚定信心、提供历史经验与启示的重要目的,领导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该“历史决议”回顾了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总结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验,指明了“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1]67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三个“历史决议”在维护党的核心地位的同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使全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党的核心的坚强领导下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团结一致向前进。

(三)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是维护党的核心的坚实保障

坚定维护党的核心,“需要全党同志高度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也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保障”[16]。透过三个“历史决议”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党的核心的过程中对推动自身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活动方式制度化、法治化的不懈追求。总体来说,以推动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来维护党的核心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会赋予党的核心法律制度权威,从而为维护党的核心地位奠定法理基础。党以“历史决议”这种“具有不容动摇的科学权威(符合实际)和组织权威(中央通告)”[17]的形式,先后明确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邓小平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习近平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全党必须要服从核心、维护核心,这本身就赋予了党的核心以制度和组织权威。其二,提高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有利于用制度和理性规范权威不超出界限、不发生异化”[18],促进党的核心与党的关系良性发展。以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三个“历史决议”,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核心与党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深化的。第一个“历史决议”高度肯定党的核心的重要性。第二个“历史决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建设和领导的正反经验,指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由于没有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而出现过的一些严重偏差,对我们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5]325,提出以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规范党的核心领导,并“保证他们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5]350的重要思想。第三个“历史决议”,一方面以党内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并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1]28,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1]33。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以制度和法治建设维护党的核心、监督党的核心的方式,正确处理了党的核心与党的关系,为科学维护党的核心指明了正确方向。

(四)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是维护党的核心的重要方式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9]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和自觉,更不会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自觉意识与行动。结合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来看,确立党的核心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根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不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路线,还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理论体系。而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制定和通过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基础、凝聚了共识。第二个“历史决议”厘清了指导思想与领袖个人思想间的关系,在科学总结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建设正反经验的基础上,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为确立邓小平理論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基础。第三个“历史决议”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指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突出贡献,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核心与党的理论创新密不可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维护党的核心地位的重要方式。三个“历史决议”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科学理论武装的重要性。第一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4]111,把推动科学理论武装上升到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高度,为维护党的核心指明了方向。第二个“历史决议”多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34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最后号召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75。综上所述,推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既是维护党的核心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和巩固党的核心地位的关键之举。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20]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党的核心。在过去100年里,党的核心以自身的强大能力和历史主动精神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立足当下,在既承接历史又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确立”,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领导核心观,也为在新时代条件下坚决维护党的核心、保证全党的高度团结统一指明了方向。如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已经开启,全党必须坚持科学的领导核心观,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全党的高度团结统一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奋进力量,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更为优异的答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12.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陆卫明,孙泽海.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形成的深层原因、作用机理与历史镜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3):104-115.

[7]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497.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9]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集(1949—1974年):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22.

[11]李东朗.遵义会议未解决政治路线问题?[EB/OL].(2016-10-10)[2021-11-20].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1010/c85037-28764129.html.

[12]戚义明.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起草前的十年“等待”[J].党的文献,2008,21(03):90.

[13]程中原.邓小平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5):561-567.

[14]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J].党的文献,2001(04):12-27.

[15]高九江,韩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3.

[16]丁薛祥.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N].人民日报,2019-11-18(06).

[17]龚育之.在党的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前进[J].中共党史研究,2001(02):5-12.

[18]何虎生,雷引杰.政治权威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领袖核心的塑造[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04):15-21.

[19]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2.

[20]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12(02).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两个维护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如何有力监督
把“两个维护”放首位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巧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