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
【关键词】两个确立 两大奇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两个确立”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也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辉煌历程,续写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胜利保障。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强有力领导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更成熟、更稳健,创造力和亲和力更强的显著特点。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在新时代的最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要关头的最关键举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前沿、最鲜活、最符合中国当前实际的创新硕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最新锐、最生动、最富有世界影响的智慧结晶。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顶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巨大压力,一直保持着中高速增长的世界最高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但无论外部环境多么凶险、发展道路如何曲折、自然灾害怎样肆虐,都没有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都无法动摇中国的社会稳定。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以雄辯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打破了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总是与社会动荡如影随形之旧观。既不同于英美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冲突接连不断,甚至把人类推进两次世界大战深渊,也有别于“拉美奇迹”“富士山奇迹”“汉江奇迹”等新兴经济体创造的“奇迹”,它们虽一度增速不低,但都因内部危机或外部冲击而中断,陷入长期低迷乃至严重衰退,引发政局动荡和社会冲突。中国的“两大奇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经济快速增长使广大人民群众普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长期稳定保证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国的“两大奇迹”,开辟了一条贫穷落后经济体实现工业化的新路,闯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坦途,证明了古老文明完全能够新生,颠覆了西方模式乃唯一正道之谬说。
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纵深,放眼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视野,我们深刻领会到“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历史性、决定性意义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两大奇迹”的产生基于“两个确立”,是政治核心强有力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指导思想科学性和时代性之证明。续写“两大奇迹”是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要进一步续写“两大奇迹”,必须继续坚持“两个确立”、坚定维护“两个确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领导核心是人类开展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在人群结成的各种组织中确立领导者的核心地位和权威作用,反映的是以认同和服从为特征的社会关系。人类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无论诞生伊始原始部落的聚族而居,抑或现代大机器生产的分工协作,都属于人与人的联合活动,就本质而言,“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①即使将来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阶级差别完全消失,人际关系彻底和谐,政治权力的职能改变了、性质与今天不同了,只要存在人和人的联合活动,也不能没有协调者和指挥者。所以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②越是局势严峻,越需要领导核心,越必须凸显领导核心的权威地位。恩格斯还专门写作了《论权威》一文,对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以巴枯宁为首的无政府主义思潮进行了系统批判,并尖锐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③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用铁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性。邓小平同志曾经分析说,我们党之所以在遵义会议以前一再遭遇挫折,就是因为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中央,缺乏一个有能力的中央。遵义会议以后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才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没有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社会就不稳定,就难以建设和发展。党中央“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④。因此,“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⑤。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而在不同时期都确立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指导。正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我们党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彻底摆脱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领导中国人民投身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使中华民族快步赶上了时代潮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前完成消灭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开创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崭新的卓越成就,首要原因就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新时代的“两个确立”是我们党百年成功经验的继续实践、革命制胜法宝的有力传承,新时代的“两个确立”本身就是我们党百年政治建设的最新最伟大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都告诉我们,“两大奇迹”虽然独特,但绝非偶然,更非巧合。其必然的规律性根源之一,就是我们党贯彻了“两个确立”、捍卫了“两个确立”。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世纪颂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庄严总结,擂响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的隆隆战鼓。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确立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伫立新的时代坐标,踏上新的历史起点,抚今追昔,环顾全球,我们已具备诸多发展优势和有利条件。国力空前增强,民族自信高涨,制度优势彰显,治理效能提升,这让我们满怀豪情、信心倍增。不过,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越接近宏伟目标,越必须临事而惧,慎终如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周边局势愈益复杂严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又一次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性冲突此起彼伏;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终结;经济全球化逆流激荡,国际供应链正在重构;在新的世界性动荡变革期,“变化”成为鲜明的主题。
就内部而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愈益迫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也面临深刻重塑,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从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转向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创新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较为薄弱,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尚有弱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国家统一的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弊沉疴期盼改革,国内国际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层出不穷,倘若这些难题处置不当,或将对续写“两大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造成负面影响。所有这些,都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更高要求,都迫切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同心协力、不断前进。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两个确立”是全党之幸、全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两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性世界性创举,走出了人类工业化现代化的一条新路,是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雄辩证明。只有续写“两大奇迹”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历史赋予新时代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责任,而进一步续写“两大奇迹”是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基本条件和必由之路,继续坚持和坚定维护“两个确立”是续写“两大奇迹”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
【注释】
①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5、33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7页。
④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9—310、319页。
责编/张忠华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