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凝聚改革共识的伟大创举

2022-03-07 00:09王润涵王立新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王润涵 王立新

摘   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改革共识对于改革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凝聚共识的工作。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的历程中,凝聚起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的价值共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共识,改革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的理论共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共识,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共识,坚持辩证唯物的方法共识,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共识,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思想共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共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领导核心的权威共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改革共识;创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2.01.004

文章编号:1009-6922(2022)01-27-07

凝聚改革共识对顺利推进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广泛共识,改革难以顺利推进,推进了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1]31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进改革的同时高度重视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改革实践中创新理论,在观点交锋中凝聚共识。改革共识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经历了从确立到拓展再到全面深化的梯度演进过程,先后在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不断推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在使命担当中,凝聚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一招的价值共识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1正是有着这样一种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开始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不断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先后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凝聚起改革是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一招的价值共识。

基于使命担当,我们党针对前进道路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挑战确立了不改革必然是死路一条的危机共识。四十多年前,正是基于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对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现实的深刻反思,我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使命和责任更光荣,困难和挑战也更严峻。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不改革必然是死路一条,只有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才能在危机中闯出一条生路,唯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绝处逢生、柳暗花明,于是审时度势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推动改革全方位、系统化向纵深推进。

基于使命担当,我们党通过改革解决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确立了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的行动共识。四十多年来,我们通过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解决了制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体制难题;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解决了权力过于集中、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温饱、社会保障、科技发展、文化创新、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先后通过改革被解决,切实做到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基于使命担当,我们党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形成了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成就共识。改革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展现勃勃生机。从1979年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2%[3],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法律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文化创新硕果累累,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从未有过的飞速发展和亘古未见的巨大变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1]3

基于使命担当,我们党打破思想禁锢,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形成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21的重要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我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体制,“这种体制有助于国家集中资源,但也极大地抑制了地方的积极性”[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局面,要提高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就必须解放思想,通过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除了改革这一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5]150。

二、在与不同道路的斗争中,凝聚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共识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事关改革成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受“左”倾思潮和右倾主义的影响,我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在同老路、邪路作斗争。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是指改革开放前我国参照苏联模式实行的计划经济、政治高度集权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该道路的主要问题在于在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管得过死,人们缺乏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分布不均等。所谓改旗易帜的邪路,指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的旗帜,走资本主义的路子;另一种是照搬现在一些西方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发达国家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这两种道路都不适合中国国情。

老路和邪路在中外实践中所经历的惨痛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1]15,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正是基于这样的正确认识和思考,我们党从改革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5]142。在改革的过程中,面对暴露出的贪污腐败、环境恶化、两极分化等问题和对改革的反对、怀疑之声,我们党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同时通过改革不断解决新问题,排除改革路上的各种干扰,坚持改革不停滞、不倒退。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改革的难度和风险也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强调无论怎么改也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凝聚改革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的理论共识

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社会思潮日趋多样化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我们党不断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24,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6]26,在思想交锋中形成了改革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的理论共识。

在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左”倾思潮宣扬的“两个凡是”错误方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束缚。针对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对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阐述,他强调“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5]364,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股份制改革姓“公”姓“私”的问题,“确立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7],有利回击了关于股份制改革是在走资产阶级自由化路子的错误言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各种反对、怀疑改革的声音,“从政治的高度反思科学发展问题”[8],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9],夯实了人们继续坚持改革的思想共识,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和思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四、在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中,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共识

改革战略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途径和步骤的全局性谋划,改革战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我们党领导人民搞改革,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对改革的不同认识来把握改革的不同需求,实现了从渐进式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转变,凝聚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共识。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改革之初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先实验再推广,先易后难。这种改革战略避免了可能因改革失误而造成全盘皆输的严重后果,在保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取得了辉煌成就。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渐进式改革战略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改革形势,改革迫切需要重大突破和整体推进。改革的战略部署亟需调整,实行以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攻坚克难为主要特征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势在必行。

为了克服渐进式改革战略的局限,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该战略就是一方面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领域改革相互配套、协调推进,另一方面不断向纵深推进这五大领域的改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围向核心,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10]94。全面改革中体现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带动全面改革,这是新时代有效推进改革的新战略。这将指导改革从零散性到综合性、从局部性到整体性、从浅层性到深层性、从自觉性到自发性的转变,具有全面性、根本性、有序性、协调性和法治性等特点,其根本价值指向是公平正义、人民中心、共享共治和长治久安,继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机制从过去高度集权向集权和分权有机结合的根本转变,进而从体制上全面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转型任务。

五、在“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时序安排中,凝聚改革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共识

改革目标是改革的动力和方向。实现理想的改革目标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分阶段逐步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明确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分阶段、分步骤的时序安排中逐步形成了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改革共识。

在改革起步阶段,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我们党确立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分别确立为“三步走”战略的阶段目标。党的十五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之际,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之前改革中逐渐显露出的短板和问题,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实施以来,我们按照新的改革路线图,及时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使党和国家各方面制度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顺利实现2020年的改革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六、在复杂多变的关系中,凝聚改革坚持辩证唯物的方法共识

改革作为重大战略决策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改革思维,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1]32。一些国家在改革中实行所谓的“休克疗法”,结果引起了剧烈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这样的改革教训极其深刻。我国在改革初期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采取的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按照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这种投石问路的方法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四十多年来为顺利推进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涉及各个方面和领域,又涉及关键和核心,涉及面之广、阻力之大、力度之强都前所未有,一些改革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利益错综复杂、关系杂乱交织的改革局面,我们党充分认识到必须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强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耦合性,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种重大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1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等。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蹄疾而步稳”。

七、在现代社会分层结构中,凝聚改革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2]的政策。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然而,社会群体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也开始分化,社会阶层开始从开放向固化转型[13]。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社会上存在大量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比如教育、就业机会不公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碎片化”问题,特殊化和特权现象问题。这些问题不单涉及经济问题,也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公平正义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14]。在之后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党根据改革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两极分化加重、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改革发展理念,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科学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社会阶层分化所引发的公平正义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和科学分析我国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5],将公平公正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重建向前寻求出路的共识”[16]。哪里有不符合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体现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八、在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凝聚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思想共识

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没有壮士断腕的气魄,没有刮骨疗毒的勇气,这场革命很难取得成功。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面对改革路上不断出现的风险挑战、不断遭遇的急流险滩,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推动改革政策落地生根,在全社会凝聚起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思想共识。

与其他国家先难后易的激进改革不同,我国实行的是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外围后核心的改革策略。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日益触及深层次问题,有的牵涉复杂的部门利益,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有的需要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面临的风险很大、障碍较多。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四十多年前。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障碍,我们党“在问题中把握改革脉搏”[17],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稳中求进;另一方面又要勇于探索,大胆突破,开拓创新。通过处理好“改”和“稳”的关系,做到“蹄疾而步稳”。

九、在成效检验中,凝聚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利益共识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从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起,就始终将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共同成果。

早在改革之初,在人们对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到底姓“资”姓“社”争论不休时,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372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最重要标准。邓小平所阐述的改革成效评判标准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改革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正是基于这个评判标准,四十多年来我们的改革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人民群众期待小康生活,我们党就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推动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希望能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党就深入推進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人民群众希望有更好的文化、更多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我们党就统筹推进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改革,使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10]376,这包含了改革工作。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奋斗目标和不竭动力,聚焦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18],让全面深化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十、在改革事业不断前进中,凝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领导核心的权威共识

恩格斯曾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一致的行动。”[19]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实践发展要求不断解放思想、不断革故鼎新,坚定不移领导和推进改革。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造成的危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了改革开放的进军号”[20]。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时,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不断推进改革事业前进。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改革向着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改革事业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高举改革大旗,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集中全党智慧,顺应党心民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将我国的改革事业推向新的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改革实践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始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凝聚改革共识提供了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利益满足和法律保障。纵观历史上的改革,没有哪次改革像改革开放一样能够广泛集民智、聚民力、得民心;没有哪次改革像改革开放一样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没有哪次改革像改革开放一样赢得广大人民的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凝聚改革共识的伟大创举为当代中国改革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持,有力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求是》杂志评论员.在历史纵深处看全面小康伟大成就[EB/OL].(2021-07-15)[2021-08-1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07/15/c_1127656409.htm.

[4]徐俊忠.“虚君共和”:毛泽东为经济体制改革留下的一笔重要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27(B0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

[8]邓晶晶.中国共产党凝聚改革共识的实践探索[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9,12(03):43.

[9]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1.

[10]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1]习近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EB/OL].(2013-07-23)[2021-08-1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3/c_116655893.htm.

[12]張华,张树军.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14.

[13]郑永年.重建中国社会[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12-13.

[14]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5)[2021-08-1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

[16]吴敬琏,俞可平,芮效俭,等.改革共识与中国未来[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46.

[17]慎海雄.习近平改革开放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0.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8.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4.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1976—1984):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