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兴成
摘 要:“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論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结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发展的必然前提,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两个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加牢固的思想基础、更为显著的制度优势、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和更为坚实的政治保证。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增强“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奋力书写新时代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崭新篇章不懈奋斗。
关键词:两个确立;逻辑必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2.01.001
文章编号:1009-6922(2022)01-05-073
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开创性地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以下简称为“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论断,并深刻指出“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既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从理论、历史、实践和政治四个维度考察“两个确立”的必要性,有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确立”,有利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好地坚持“两个确立”。
一、理论维度:“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结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无产阶级政党正是这种先进阶级的代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其本质决定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取利益。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开展革命实践活动过程中尽管赋予了每个成员充分发挥自己意见的民主权利,但在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需要个人作为权威或者核心行使集中权力。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但也承认和肯定历史个人,尤其是杰出历史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和集体决策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得出的结论,更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
对于政党需要权威、领袖和核心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分别做过论述。马克思曾指出:“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3]502恩格斯也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4]列宁更是进一步指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5]他还提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6]以上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强调历史伟人、权威、领袖和核心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他们领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需要由领袖和核心在重大时间节点和紧要历史关头,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意见和“拍板”决策。
(二)用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灵魂所在
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7]基于对欧洲资本主义矛盾和弊端的深刻洞察,在借鉴和吸收空想社会主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联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不仅精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为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共产党宣言》的面世让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为世界无产阶级开展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科学指南。在先后组建和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共产国际和第二共产国际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分别领导和开展了法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革命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发展和丰富了无产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开展革命实践的理论。尤其是列宁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获得成功的论断,并推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新道路。从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工人运动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坚持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工人农民的头脑,思想建党始终贯穿其中。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取得的革命实践成果持续增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被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影响力也持续增强。理论惟有常新,才能常青。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如果不是随着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而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就不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便不会取得重大突破。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136作为集思想家与革命家于一身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注重把革命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提炼成思想理论,又用思想理论武装工人和党员的头脑,并不断用新的实践总结和提升理论,用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实践中,注重思想建党、重视理论创新,用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的重大特质。
二、历史维度:“两个确立”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确立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遵义会议前,由于党内没有形成坚定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处于最危急的关头。尽管诞生于民族危亡紧急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承担起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但是从建党之日起到遵义会议召开的十四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曲折,甚至几度面临生死存亡。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确立了革命纲领后开展工人、农民运动,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开展大革命,由于忽略了对革命的领导权以及没有认识到掌握枪杆子的重要性,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最终失败。面对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和开辟革命的新道路。1927年至1935年,在领导和开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虽然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抵制,但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党内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先后占据中央主导地位,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确立与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显著标志。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央解决了军事和组织路线问题,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革命自此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延安整风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又处于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以后,以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向21世纪和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篇章。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新时代更加辉煌的成果,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确立党的核心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确立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向前推进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遵义会议以前,“左”倾盲动主义、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占据中央主导地位期间,采取盲目攻打中心城市、对富农进行极端打压的方针政策,一切以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为准,导致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重创。这是迷信教条主义,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注重独立自主,没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而导致严重后果。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提出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国文化结合,并且赋予新的内容的主张。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思想得以发展成熟,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行动指南。经过延安整风,全党在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期间,毛泽东思想的命题被提出,并在党的七大上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经过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其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和指导下,中国实现了“由几千年封建社会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由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政治和制度前提”[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等问题,邓小平理论进行了科学论述和详尽回答。党的十四大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党章,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新的形势下,“科学发展观”着重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的时代课题,做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了中国“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伟大飞跃,使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创造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证、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主动的精神力量”[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昭示,社会实践每向前发展一步,理论创新就会跟进一步,党的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会跟进一步,取得的成就也会更加壮丽和瞩目。
三、实践维度:“两个确立”是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发展的必然前提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有政治核心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2012年到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应对了各种挑战和挫折,战胜了各种风险困难。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和党中央的核心,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亲自挂帅出征,展现了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坚定信仰信念以及鲜明人民立场和顽强意志品质,带领党中央、全党和全国人民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是众望所归,是当之无愧的核心。2020年,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并孕育出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有效应对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实践证明,越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越有挑战。同时,也越能印证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也越是能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和党中央核心的“定盘星”作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经阶段。维护政治核心,其本质是现代国家对一个统筹国家力量政治主体的需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也必然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去完成。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曲折,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一宏伟事业的领导力量,也必然要有固定的方向和惟一的旗帜以统一号令;遇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由中国共产党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负总责,下最后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也就是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有党中央和全党的领导核心以“高远的理想抱负、辩证的科学方略、坚毅的政治定力、宏阔的包容胸襟和稳定的底线思维”引领、带动和影响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的宏伟目标,顺利和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行列,实现成为社会主义发达国家的美好愿望。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理论谋划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互动的新局面,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意蕴深邃、视野宏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展示出了真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还面临跨入中等收入陷阱,部分党员干部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分歧甚至迷失方向,西方外来势力对我们在物质经济领域的干扰和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等危险和考验。我们要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所有这一切工作都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引领方向、统一认识和答疑释惑。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会失去航向。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懂、弄通、悟透其中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以此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从而动员一切力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往直前,“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推进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四、政治维度:“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一)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是“整齊队伍”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走的根本政治保证
毛泽东同志说过:“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8]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始终注意确立核心、拥护核心,才成为连续执政时间最长,执政最成功和当前世界上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通过百年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为例,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意志,对于党内一些贪污腐败、与中央言行不一致、理想信念丧失及不符合党员身份的害群之马,进行了清理和惩治,这本身就是净化政治生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领袖和核心地位,进而整齐队伍,保证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走的体现。也正是在重拳反腐和自我革命的实践中,确立和强化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让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体系更加完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
百年党史昭示我们,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概括新时代发展成就时,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列,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要坚持全面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和最本质的特征;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着执政风险和执政考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去面对,要求中国共产党依然需要不断加强和提升执政能力,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只有通过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能对一切工作进行全面领导。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新起点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样需要整齐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毛主席指的“中”,是全党和党中央的主心骨,我们必须向习近平总书记这个“中”看齐,这是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党员提出了要求:“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1]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增强伟大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忠诚拥护、跟随和捍卫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决不搞“选择性维护”“庸俗性维护”“空洞式维护”,要把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保证全党团结一致往前走。
(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锻造新时代伟大政党的定海神针
“伟大历史时代召唤思想理论创新,丰厚沃土孕育科学理论体系。”[9]马克思主义自传入到中国以来,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论是哪一次飞跃,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征,那就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注重与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每一次的理论创新无一不体现思想解放,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思想上的洗礼。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引领党员干部对遵义会议以前党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判、反思和总结,经过延安整风,全党在思想上高度统一,焕发出磅礴力量;和平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通过解放思想,为党员干部准确、客观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奠定思想基础,凝聚力量。历史证明,党的指导思想不仅是世界观、认识论,更是方法论;不仅是指导如何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也是廓清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误区,凝聚党员干部力量,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营养剂和指南针。
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拥有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的前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长期执政的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更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面对当前和今后党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宏伟目标,新征程路途上党自身面临的考验和风险,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污蔑和抹黑,以及党内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思想精神上的懈怠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疑是应对和解决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困难和挫折,抵挡敌人的污蔑和抹黑,统一和团结全党思想认识最有力的理论武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这一宏伟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锻造新时代伟大政党的定海神针。必须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和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带动发挥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万众一心,共襄宏图伟业。
五、结语
有核心才有向心力,有权威才有执行力。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领袖的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被无产阶级斗争实践证明的宝贵经验。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两个确立”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亲历新时代伟大社会变革和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注重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确立科学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既是我们过去成功的密码,也是我们继续成功的保证。“回望百年路,党的百年历程波澜壮阔;展望新征程,光辉旗帜引领光明未来”。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逻辑必然,切实筑牢政治忠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当好新赶考的答卷人,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创造新的百年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關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2021-11-17)[2021-11-1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117/c1001-32284266.html.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
[5]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1.
[6]列宁.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00.
[7]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
[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7-298.
[9]易一平.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N].学习时报,2021-1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