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楠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将现实生活与想象相结合,进而创作出更加优质的文章。本文探讨了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写好作文,想象是必备要素。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对外界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思维能力不强,多数时候想象是漫无边际的,或者存在乱想、瞎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知如何下笔,主要原因并非生活经验不足,而是因为缺乏想象能力。例如,在写叙事类作文时,如果学生有着很强的想象能力,就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有效地拓展思维的深度及宽度,从而激活其写作热情,提升写作质量。
2.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写作,即在长时间的写作练习中,逐渐形成独有的写作风格。小学生的年龄小,接触写作的时间较短,因此难以进行个性化写作,往往都是从模仿优秀作家的写作风格与写作模式开始的。为了实现个性化写作,不但要求学生阅读大量文本、拓展视野、提升写作能力,还要求具备很强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实现个性化写作。
3.有利于提升写作质量
写作可以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文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教师能够掌握他们对词汇与语句的认识、应用情况,了解其对文章的把握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尝试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使其可以积累更多写作素材。丰富的想象能力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文字更有灵性。写作是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生要结合现实生活写作,融入个人的想象能力,才能使作文更有情趣和感染力。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写出优秀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认真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要将现实生活中接触的人和事融入文章中,记录生活、感悟生活。很多小学生在观察生活时流于形式,写出的文章不新颖、不生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想象力不足,所以写出的内容千篇一律、空洞乏味。强大的想象能力可以有效地弥补观察上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科学指导
(1)拓展文本内容,锻炼创造性思维
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并且发散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有机拓展,使得学生可以将大脑中的内容转换成文字,叙述出来,锻炼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文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内容编故事,发散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出新颖的故事。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写出更加具有魅力与内涵的故事呢?”接下来,教师要展示故事中比较夸张的以及重点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觉得文章中哪个部分最吸引你?原因是什么?”帮助学生活跃思维,更好地融入到故事的编创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写了童话故事:“一个很帅的男人成功救出了女娲,二人共同将天补好,从此过上幸福生活。”,有的学生编写了战争故事:“女娲将天补好以后就化身成为美人国的公主,与入侵的他国士兵厮杀,将其他国家打败,最终成为了国王。”如此,使得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升,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2)加强引导,发挥指导作用
想象能力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增强其想象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讲解科学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明确想象方向,并给他们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重视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在写作中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科学想象。例如,在写“小草”这一事物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描写小草的用途、形状以及颜色等,还要鼓励学生想象一些内在的东西,如小草的经历、小草在不同環境下可能呈现出来的状态,或是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小草,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赞扬小草顽强不屈的精神等。如此,学生拓展了想象能力,掌握了描写事物的方法与技巧,锻炼了思维能力,提升了写作水平。
2.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质量
(1)利用信息技术,锻炼想象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假如教师一味地利用简单的讲解方式引导学生写作,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影响其作文水平。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写作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想象能力。教师要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与音乐等多元化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例如,以“未来科技”为主题开展写作训练时,如果只是一味进行单纯的讲解,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其写出的文章不够精彩。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激发,进而写出更加新颖、有创意的文章。
(2)组织合作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写作时会存在思维局限的问题,导致写出的文章内容不丰富、不新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主题,收集并整理写作素材,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探讨与沟通。每位学生都要把个人的写作方法、思路、技巧与其他组员交流,实现思维上的碰撞,以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在完成写作任务后,组员之间也要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并且互相评价作文内容,取长补短,提高作文水平。例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写作任务。在文中,乌鸦口渴了,看到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但瓶子里的水很少,喝不到。于是乌鸦将石子扔到瓶子中,最终成功喝到了水。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其他组员展开探讨,选择一只小动物,想象一下这只小动物利用哪种方式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以及方法。有的学生指出想在文章中描绘故事:一只小熊看到了罐子中的蜂蜜,然而因为它的手大,罐子的口小,伸不进罐子里,拿不到蜂蜜。在此情况下,它喊来小蜜蜂,让小蜜蜂帮忙取出罐子中的蜂蜜,最终小熊成功地吃到甜甜的蜂蜜。在该同学描述时,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对比分析自己的写作思路与其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断优化与丰富个人的写作思路,从而写出更具想象力的文章。
(3)重视课外阅读,培养联想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也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明晰其写作思路。此外,教师也要利用文章内容的留白,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写出优秀的文章。例如,在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开展写作训练时,一些学生平时疏于观察与体验,因此对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熟视无睹,导致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作。比如,引导学生阅读《母爱那根针》,为学生讲解文章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母爱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并思考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回忆有关细节,实现对于阅读材料的有机拓展。之后,再引导学生以“我的母亲”为主题写作,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写出的文章更具真情实感。
3.观察生活细节,完善教学评价
(1)认真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细节
对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观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借助观察,学生利用文字表达个人的情感或思想。想象也要基于客观事物,发挥想象,能实现对事物的延伸与拓展。因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写作素材往往存在不足的情况。在此状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根据观察结果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得学生可以利用个人的想象能力优化作文内容。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归纳桂林山水的基本特征,通过关键字与视频等方式展示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想象,在脑海中建立桂林山水的景象,帮助学生获得基本认知,发散学生的思维。
(2)重视写作评价,增强写作动力
教师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文,全面了解学生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要肯定与赞扬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更强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不断进步。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认知能力不强、思维能力不高,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平台以及空间,使得学生可以将现实生活、想象以及写作进行有机关联,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寫出更加新颖、引人入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