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否需要滤镜

2022-03-06 23:27:19林亦萌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12期
关键词:戴望舒滤镜汪曾祺

林亦萌

生活是否需要滤镜?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本质上凸显的是对生活的不同看法。浪漫主义看待事物皆是为之披上一层美丽的色彩,柔化生活的边缘;现实主义则是剥去生活迷幻的外衣,将它的污垢完全暴露。

徐志摩曾说,美是人间不死的光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滤镜就是这样一层薄纱,呈现出一种朦胧迷离的美,让人神驰心往。真实的生活是蓬头垢面的,而滤镜让生活有了清楚舒适的色彩。印象中有一篇令人心旷神怡的文章,叫作《昆明的雨》,为汪曾祺所写。在他绘声绘色的描绘中,昆明的雨,昆明的菌,昆明的果子都那么令人神往,但我们真的到了昆明,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那里的景色产生共鸣,因为汪曾祺笔下的昆明有一层“滤镜”,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情景交融之中创作出来的,自然比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更浓烈些、更艺术些。戴望舒的《雨巷》也是如此,倘若我们在雨天的巷子里看见一个人,或许并不能品味到雨巷的清幽之美与淡淡的忧愁。这些都属于为生活抹上了一层滤镜,让原本乏味的生活多了一份遐想的空间,此时的滤镜便是极有必要的存在。

“滤镜 ”是为生活增添美感,但绝不是为真实的生活涂脂抹粉,也不是为了掩人耳目。就像给腐烂的水果喷上颜料,洒上香水,虽然如同新鲜的一般,但毫无意义。去掉滤镜就是刺破生活虚假的外壳,还生活本来的面目。摄影作品《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和油画作品《父亲》等,它们的作者并没有用美丽的滤镜美化人物,而是将真实的一面呈現给人们。比如油画《父亲》中,那粗糙的双手,眼角、额头深深的皱纹,黑黄的脸色等等,无不展示着农民一生的辛劳,这些更能引发大家对作品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审视。所以有时,我们有必要打破滤镜,看清生活真实的样子,而不是被假象迷惑。

由此看来,我们不能简单认为生活是一定要加或者一定不加“滤镜”,滤镜可以为生活锦上添花 ,有了“滤镜”,让我们对世界多了一份喜爱,多了一份期待;而去掉“滤镜”,则让我们可以正视自己,正视生活,留下生活最真实的模样,从而返璞归真,回归生命的本原。

点  评

本文以设问开篇,引出不同的回答,凸显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接着以汪曾祺和戴望舒的作品为例,阐明适当的滤镜会给本来乏味的生活增加一份遐想的空间,这样的滤镜极有必要存在。同时,又以摄影作品《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和油画作品《父亲》等为例,论述有些滤镜应该打破,应该还生活本来的面目。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强调在生活中要合理使用滤镜。文章层次清晰,思想深刻,说理辩证,论述比较深透。

猜你喜欢
戴望舒滤镜汪曾祺
看汪曾祺写绝句
中华诗词(2023年7期)2023-02-06 09:01:12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5:12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18
材料作文“滤镜与生活”导写
戴望舒《雨巷》(节选)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8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海峡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44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4
在天晴了的时候
烦忧
渐变ND滤镜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