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 浅析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色彩
关键词:戴望舒 忧郁色彩 成因 表现 评价前言作为中国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对写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坚持著作三十余年,尽管成品诗作不足百篇,但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整体上来看,伤感、忧郁是戴望舒诗歌中常见的情感特征。这些往往源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不仅体现在生活和理想方面,同时他的爱情过程也尤为曲折,呈现出一种悲剧的状态,尽管这样,在他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时代特征,辉煌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解读其诗歌,探索其中独特的忧伤氛围
民族文汇 2022年11期2022-04-23
- 雨巷诗人戴望舒 写尽世间深情
巷香,22岁的戴望舒在幽静的小巷,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丁香姑娘”。在这一年,民国文坛最荒诞的两段爱情出现了:花心的徐志摩为爱收心,朦胧的戴望舒因爱而疯。情,最是动人心魄,无数人因情而折倒,无数人因情而闻名。而戴望舒的深情,不仅是一種情感表现,更代表着他的生活态度。有多少人的痴情,败给了现实戴望舒是个诗人,但和其他面色白皙、风姿翩翩的诗人不同,他身材伟岸,面色黝黑,还因幼年患了天花,留下满脸麻子。因此,戴望舒第一次见到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时,就把人家吓得
阅读时代 2022年4期2022-04-12
- 萧红与戴望舒鲜为人知的友情
颜坤琰萧红与戴望舒的命运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英年早逝,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少杰作;他们都有三段不堪回首的婚恋;他们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都成了坚定的抗日志士;他们都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直接受害者……就是这样两个人,他们却有着一段不曾为人关注的友情,这段友情虽然短暂,却又是那样纯真感人,特别是在那个特殊年代,更显真挚。1938年年初,戴望舒挈妇将雏到了香港,不久便接到“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公子、年仅十九岁却精明干练的胡好的邀请,聘他担任胡氏家族《星岛日报》副
阅读时代 2021年5期2021-09-10
- 声音的沉潜
曹禹杰摘要:戴望舒在把《断篇》改写成《我用残损的手掌》时删略了所有和声音有关的信息。通过考察《手掌》中唯一提示声音的冒号可以发现,全诗在声音的沉潜中既抒发了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感,又借助隐秘幽微的私语试图重构自我与外界被毁坏的秩序。关键词: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声音1946年,戴望舒发表了《我用残损的手掌》(下文简称《手掌》)。在全诗最后,戴望舒自注此诗写于1942年7月3日,也是在那年春天,戴望舒被认作共产党而入狱。然而,王文彬根据他读到的一份剪报指出
名作欣赏 2021年8期2021-08-16
- 戴望舒,诗人最好的墓穴是他的诗歌
李雨潇戴望舒1942年春日的一天,诗人戴望舒走进香港一家理发店,还没等理发师动剪刀,就被两个日本特务盯上,旋即被捕下狱。几个月后,这位诗名远播的文人出狱,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诗里那份对山河破碎的扼腕、对故乡的依恋,贯穿了他的一生。诗人、学者北塔在《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里详细考证了戴望舒的人生和创作经历。他笔下的戴望舒,嗜书如命、痴爱成狂,有革命义气,又单纯内向
环球人物 2020年10期2020-08-04
- 浅析戴望舒《雨巷》的艺术特点
的现代诗歌,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先生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在诗歌中,作者以一种特有的象征性手法,以及运用了暗语、隐喻,传达出对当时社会的愤懑情绪,抒发了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关键词】戴望舒;《雨巷》;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207-02《雨巷》写作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戴望舒年仅22岁,那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2020-07-04
- 戴望舒诗歌意义探析
自己的情感,而戴望舒的文学方式则是倾向于后者。戴望舒一生贡献了90首诗,共4部诗集,是中国象征派诗词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他能够以如此少量的诗作而有如此成就可谓是前无古人。而这些年,人们对于戴望舒的诗词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与日俱增。但可能因他的风格特别,其诗论却并没得到专家们的相应重视。一、戴望舒诗词风格解析在戴望舒离世这5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起起伏伏,褒贬不一。但回顾一下过去,人们对于他的评价
长江丛刊 2019年27期2019-11-14
- 试析戴望舒诗歌的象征主义特征
本文首先论述了戴望舒诗词风格,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其在成熟时期所代表的“诗情论”的表现形式,旨在对戴望舒的诗的理论和实践的进化进行更深的剖析,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象征派”“现代诗”的理解。关键词:戴望舒;诗情论;情绪作者简介:董俊(197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秘教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01一、戴望舒诗词风格戴望舒一生贡献了90首诗,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2019-11-01
- 试论戴望舒、林庚在诗歌形式上不同层面的现代性追求
派新格律开始的戴望舒,都在矢志不渝地进行着新诗道路的探索,但二人在诗歌形式上的追求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推崇“自然诗”的林庚致力于新诗自然韵律的创作,却被当时提倡散文美的自由诗潮流所淹没;而一贯没有系统理论主张的戴望舒也在自己的诗论与创作中提倡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本文通过对戴望舒、林庚作品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在诗歌形式上不同层面的现代性追求。关键词:戴望舒;林庚;现代派诗;诗歌形式;现代性追求一、戴望舒诗歌形式的散文化追求关于诗歌的形式,戴望舒主张“诗不能借重
青年生活 2019年4期2019-10-21
-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的成长过程中,戴望舒以独特的个性和中西融合的创作特色影响了一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倾向,他在转变诗人身份的过程中践行了中国新诗的现代主义,并成为现代诗派的领袖人物。【關键词】:戴望舒;现代诗派;中国新诗一、戴望舒与现代诗歌在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戴望舒堪称“最高的整合者”。综观他的诗作,无论是诗的情感、诗的技巧,还是诗的审美质素,都彰显出鲜明的现代品格。所以龙泉明先生说:“他的诗歌中所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质素,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在诗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2019-09-10
-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歌象征手法的变调
发是为滥觞,至戴望舒之早期诗作已浩浩汤汤。然而李诗“但开风气不为师”,实际上,象征主义经过了李金发对象征主义的粗浅摹仿到郁达夫对象征手法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变调。本文将论证戴诗对继李诗以来的现代派诗歌象征手法的革故,并进行一定的横向比较,呈现出象征手法的具体变迁。关键词:象征手法 戴望舒 音乐美 传统经验中图分类号:I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96-02一、从忽视音乐美到追求音乐美的变调李金发于1919年
现代交际 2019年10期2019-07-01
- 《陈君葆日记全集》中的戴望舒
互动。其中关于戴望舒的记载,展现了戴望舒在香港时期的活动情形和人物形象,以及他与陈君葆等其他人士的交游事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戴望舒屡次遭遇磨难的生活;二是戴望舒从事的有关抗日的文艺工作;三是戴望舒再次受挫的情感经历;四是戴望舒阅读收藏书籍的爱好。这不仅对于有关戴望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20世纪学者交往史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陈君葆日记全集》 陈君葆 戴望舒 香港陈君葆(1898—1982),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后来跟随
西部论丛 2019年1期2019-01-15
- 戴望舒也曾模仿他人
姚望戴望舒成名前,在写作时也曾专门模仿他人的作品,不过最终经过努力,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1919年,14岁的戴望舒考入杭州宗文中学。当时,各路名家齐聚杭州,新潮思想以及文学也沐浴着这座秀气的城市。戴望舒作为一名文学青年,受当时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影响,也动笔进行创作。最初写作时由于无人引路,戴望舒的作品大多以模仿为主,例如他发表在鸳鸯蝴蝶派所办刊物上的(《债》(《卖艺童子》等几篇小说。单从题目就可以看出,生活无忧的戴望舒何曾有过这样凄苦的经历,一
百家讲坛 2019年9期2019-01-02
- 传统诗学视角下的戴望舒《雨巷》解读
摘 要:戴望舒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距离古典诗歌繁荣的时代未远,所以其诗歌创作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以他的《雨巷》为例,不管是其象征性的意象、还是其朦胧的意境以及优美婉约的风格,都有着传统诗学的影子,符合传统诗学的审美标准。关键词:传统诗学;戴望舒;《雨巷》作者简介:李颖异,女,蒙古族,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1期2018-10-22
- 浅析法国象征主义对戴望舒诗歌的影响
王霜摘要:戴望舒受过许多中外文学的熏陶与影响,对他的诗歌影响最大的是法国浪漫派、象征主义。戴望舒有选择的吸取了象征派诗歌艺术,又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融入其中,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发展的道路,他是被称为体现了“新诗的第二次整合”的诗人,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对诗艺的探索变化。本文主要通过戴望舒具体的诗歌作品分析不同时期的法国象征诗派对他的影响。关键词:象征主义;戴望舒;诗歌法国象征主义对戴望舒各个阶段的诗歌创作都有着影响,也是戴望舒诗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3期2018-08-19
- 戴望舒的人生“雨巷”
派诗人、翻译家戴望舒的名字,是与《雨巷》联系在一起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首发表于《小说月报》1928年8月号上的诗作,曾引起极大轰动,受到包括叶圣陶、朱自清在内诸多名家的推荐和赞赏。诗作缠绵、敏感的情愫,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雨巷》遂成经典,戴望舒也成为了感伤主义的一个符号,同时成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座高峰,是继徐志摩之后中国新诗的杰出代表。戴望舒一生只发表了92首诗
同舟共进 2018年5期2018-07-12
- 《雨巷》说课稿
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诗通过对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描写,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本文说说该文的说课稿。关键词:《雨巷》 戴望舒 教材 学情 教学一.说教材《雨巷》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该诗通过对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描写,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鉴赏新诗的兴趣,教材中选编的四首中国现当代诗歌要求学生能够在了解诗歌创
文学教育 2018年6期2018-06-21
- 戴望舒《雨巷》解读
《雨巷》是作家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这首诗因其梦幻般的朦胧之美历来被读者所喜爱。本文主要从《雨巷》所蕴含的美来阐释作品的诗意,从而解读此诗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艺术魅力。关键词:《雨巷》;戴望舒;解读作者简介:龙佳,1986年3月生,侗族,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大學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级职称,现工作于河北南宫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01《
青年文学家 2018年9期2018-04-26
- 戴望舒诗歌《雨巷》中的意境美
了长足发展,而戴望舒所著的《雨巷》即是典范作品,是我国诗歌发展与革新的优秀成果,传承着我国传统的诗美特征,将古典诗词的原型意象和现代意识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独具古典和现代交融的意境美之魅力,细细品读之,可感受其古典文化的深沉意蕴,又可体会现代人的情感关键词:白话新诗 戴望舒 古典文化 现代性 意境美戴望舒所著的九十多首诗作是中国诗歌文化值得品读与传扬的瑰宝,其不但融入了古典诗词元素,还蕴含了法国象征诗派的现代化韵味,并未囿于语言限制的诗歌佳作使得戴望舒成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2018-03-23
- 单纯浪漫到“现代”的过渡
李娴摘要: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杰出诗人,也是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性人物。戴望舒早期的诗歌以单纯的浪漫主义为风格,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系列灰暗、阴郁、枯槁的形象。戴望舒初期的作品多数是情诗,抒发一种低沉、伤感、愁苦的情绪。但戴望舒是一个自觉跋涉者,在后来的创作中,他既自然地汲取了西方象征主义主诡计朦胧的意象和阴郁的情调,又在诗作中力求表现潜意识的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同时“新月派”倡导的格律,那回肠荡气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与他产生共鸣。当戴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2017-09-27
- 发自“现代”人心中的真正哀曲
马建国摘要:戴望舒的抒情风格别具特色,他的这些抒情诗的特色,常使我们在一种“表现自己跟隐藏自己之间,慢慢领悟其伤春悲秋之曲。《我的记忆》正是这类抒情诗的杰作,也是反映他中期创作中与众不同的声调,即名副其实的体现“现代”风味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戴望舒的《我的记忆》进行简析,以说明为何说戴望舒的《我的记忆》是发自“现代”人心中的真正哀曲。关键词:现代 真正 哀曲 戴望舒中图分类号:I106以《雨巷》成名的戴望舒,是一位富有自觉意识的诗人。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2017-09-27
- 戴望舒诗歌孤独者系列意象解读
”的代表诗人,戴望舒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营造出独具个性的意象序列。本文主要介绍了戴望舒诗歌中以“单恋者”、“夜行人”、“寻梦者”等为代表的孤独者系列意象。这一系列意象是诗人自身的投影,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戴望舒独特的精神世界,探索诗人寻梦与幻灭的心路历程。【关键词】戴望舒;诗歌;意象;孤独者孤独的夜行人、忧郁的单恋者,是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类意象。有时,他踯躅在黑暗的街头;有时,他穿行在清冷的夜中。他总是和孤独作伴,只愿与忧郁交谈
科技视界 2017年11期2017-08-29
- 抗战时期的艾青和戴望舒(节选)
大堰河,雨巷是戴望舒的雨巷……这是艾青和戴望舒各自的作品,留给读者不随时间流逝、祛除的深刻烙印。大堰河和雨巷给人的印象,前者是波澜壮阔的河流——虽然大堰河是艾青保姆的名字,但读者更愿意确信有这么一条河;后者是江南如吴侬细语般的雨,飘洒在多情的小巷。这两个不同的意象,最初代表了艾青和戴望舒不同的创作风格。所以,艾青被称作了“红色诗人”(当然,艾青的冠冕不止于此),戴望舒被称作了“雨巷诗人”。风格的迥异,丝毫不影响艾青和戴望舒相互之间的欣赏、信赖和默契。这种欣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26期2017-05-27
- 论《望舒草》之删《雨巷》
的记忆》之后,戴望舒发表的第二本诗集,但戴望舒删去了《我的记忆》中大部分不满意的诗作,其中就包括给诗人带来极大名誉的《雨巷》,而《望舒草》之所以删去《雨巷》,是因为在《雨巷》之后,戴望舒的创作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戴望舒;《望舒草》;《雨巷》戴望舒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诗歌创作之路,戴望舒曾经提到:“愚劣的人们削足适履,比较聪明一点的人选择合脚的鞋子,但是智者却为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1]所以,戴望舒从刚开始步入诗坛起,就开始制作“最适合自己的鞋子”。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2017-04-06
- 穆丽娟:戴望舒生命中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
颜士州戴望舒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有“雨巷诗人”的美誉;穆丽娟出生于书香门第,长相秀丽。按说,这样一对外人眼中般配的夫妻,应该过着无比甜蜜、幸福的生活。然而,个性的差异,彼此又不愿为对方而改变,使他们的婚姻出现了裂痕。从此,穆丽娟成了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经历了太多的爱恨情仇,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彼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戴望舒与穆丽娟喜结良缘 1917年,穆丽娟出生在上海一个富商的家中,毕业于南洋女中。穆丽娟是穆家唯一的女孩,聪明懂事,再加上长得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12期2016-12-23
- 艾青与戴望舒诗人相惜
的时间,恰好是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在上海创办《新诗》月刊的次月。戴望舒带着新出版的刊物来到艾青的住处,吃了闭门羹,他留下名片,怏怏而返。好在艾青见到名片后,按地址回访了戴望舒。两人一见如故,从那以后,艾青开始源源不断地把新作交给戴望舒。戴望舒也尽可能辟出更多的版面,发表艾青的作品。这应当说是戴望舒对艾青的情有独钟。艾青对这次见面印象极为深刻,艾青生前,只要谈及戴望舒,便不忘回忆那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彼此之间意犹未尽的关于艾青诗集命名的“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5期2016-03-04
- 戴望舒,一生走不出爱情的雨巷
●陶方宣戴望舒,一生走不出爱情的雨巷●陶方宣戴望舒一头钻进那天雨巷,从此便再也没有走出来过。他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在一个不属于他的丁香姑娘身上,浪费了一生时光,蹉跎了一世年华。他一生都在追求爱情,然而他却从来不曾拥有过爱情。一、爱情从雨巷开始十六岁的戴望舒是个青涩忧伤的少年,夜夜在家中写诗。那时候他就住在杭州城里的大塔儿巷11号,巷子幽长、狭窄。下雨的时候,他喜欢打着油纸伞,在长长的巷子里慢慢地走着,一直走到西湖边,去看烟雨朦胧的西湖。又是一个雨天,
山海经 2016年15期2016-03-01
- 寄错情书抱得美人归
民国时期,诗人戴望舒声名远扬,他的诗婉丽浪漫,但他因小时候患天花而落下一张麻子脸,始终有自卑感。有一次,戴望舒邂逅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大学生,叫施绛年,戴望舒对她可谓一见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她。身为女大学生的施绛年因为年轻漂亮,当时有很多英俊潇洒的男子追求她。戴望舒雖然在施绛年面前碰了好多次钉子,但毫不气馁,仍然坚持每天写一封充满激情的情书寄给她,从不间断。起初,施绛年见是戴望舒写来的信,连拆也不拆就投进了垃圾箱。时间长了,施绛年见戴望舒依然坚持写信给她,就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5期2016-02-11
-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而“雨巷诗人”戴望舒的初恋,却是一条幽深绵长的雨巷,萦绕不去的哀愁、绵绵不绝的忧伤和刻骨铭心的情仇,像青苔遍布他的生命。23岁时,为躲避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戴望舒避居好友施蛰存家中,他遇到了一个“有桃色的嘴唇、清朗爱娇的声音和一颗天青色的心”的姑娘,浪漫多情的他立即坠入情网,不能自拔。她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戴望舒身材颀长,舉止优雅,但童年时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了斑斑印迹。施绛年对他不来电,纵使日日相见,他如火的爱情始终无法点燃她的心。炽烈的爱遭到冷遇,他的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5期2015-09-14
- 冯亦代“淬火”
迷“雨巷诗人”戴望舒。1939年,26岁的冯亦代在香港与戴望舒不期而遇,他取出一大沓自己的习作向戴望舒求教。数日后,戴望舒对他说:“你的稿子我都看过了。你写的诗大部分是模仿的,没有新意。不是从古典作品里来的,便是从外国来的,也有从我来的。我说句直率的话,你成不了诗人。不过,你的散文还可以,译文也可以,你该把海明威的那篇小说翻译完。”这话无疑给冯亦代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但恰恰是一句“你成不了诗人”,让冯亦代走上了散文与翻译之路,成了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与散文家。特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5年5期2015-05-30
- 戴望舒的蔷薇
17岁就嫁给了戴望舒,那是彻头彻尾的年轻啊,而戴望舒刚刚甩了施绛年一记耳光。多年以后穆丽娟才知道,她不过是施绛年的一个影子。本来戴望舒已经与施绛年苦恋了八年,还订了婚。施家是大户,说定了戴望舒要有好前程,才同意这门亲事的。戴望舒于是勤工俭学去了法国,回国后却换来了施绛年的移情别恋。一怒之下,戴望舒打了施绛年,一个人躲到江湾公寓里,举杯邀明月去了。而公寓的隔壁,就是文友穆时英的家。一个成名的诗人、翻译家,虽然长得不够俊朗,但是喝过洋墨水的成熟男人,加上一手妙
莫愁·智慧女性 2014年9期2014-11-22
- 冯亦代请教戴望舒
迷“雨巷诗人”戴望舒。1939年,26岁的冯亦代在香港与戴望舒不期而遇,他取出一大沓自己的习作向戴望舒求教。数日后,戴望舒对他说:“你的稿子我都看过了。你写的诗大部分是模仿的,没有新意。不是从古典作品里来的,便是从外国来的,也有从我来的。我说句直率的话,你成不了诗人。不过,你的散文还可以,译文也可以,你该把海明威的那篇小说翻译完。”这话无疑给冯亦代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但恰恰是一句“你成不了诗人”,让冯亦代走上了散文与翻译之路,成了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与散文家。特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4年6期2014-07-09
- 诗人戴望舒与丁香姑娘原型
细细现代派诗人戴望舒死时45岁。他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是他的初恋,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果真如此吗?在戴望舒的几次情感中,不难看出,他对施绛年用情最深。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4年4期2014-04-23
- 戴望舒的丁香姑娘
王吴军戴望舒是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代表作《雨巷》又称“雨巷诗人”。民国时期,诗人戴望舒就已经诗名远扬了。虽然戴望舒写诗写得非常婉丽浪漫,他的长相却并不好看。不过他的内心一直钟情丁香般的姑娘,以至于走不出幽深的雨巷。邂逅施绛年有一次,戴望舒邂逅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大学生,她叫施绛年,戴望舒深深地爱上了她。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当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时,马上被这位性格活泼的美丽少女深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12年14期2012-12-06
- 谁教戴望舒生死相许
“雨巷诗人”的戴望舒的传世名作《雨巷》。1935年5月,戴望舒真的遇见了他诗中所写的那位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并很快和她结了婚。这位姑娘叫穆丽娟,1917年出生在浙江慈溪,她是穆家唯一的女孩儿,她的哥哥穆时英是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人物。1935年,18岁的穆丽娟刚从上海南洋女中毕业,受哥哥穆时英的影响,她喜欢读一些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并与哥哥的许多文友都比较熟悉,戴望舒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年的5月,在自己家中,穆丽娟第一次见到了戴望舒,而此时的戴望舒
躬耕·最红颜 2010年11期2010-11-22
- 丁香姑娘你是谁
名有些人会拿戴望舒与徐志摩对比,觉得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诗人,生命中都有过三个重要的女人,心内最爱恋的女子都得不到,还早逝。戴望舒死时45岁。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的。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女子是他的初恋。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九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
中外文摘 2009年18期2009-09-30
- 戴望舒的丁香姑娘
绛年有些人会拿戴望舒与徐志摩对比,觉得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诗人,生命中都有过三个重要的女人,心内最爱恋的女子都得不到,还早逝。戴望舒死时45岁。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女子是他的初恋。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太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
全国新书目 2009年7期2009-05-27
- 戴望舒的丁香姑娘
叶细细戴望舒死时45岁。这个现代派诗人,一生的恋情没有一桩完满。后来虽有过两次婚姻,但他心内一直无法忘却的是他的初恋———那个名叫施绛年的女子。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缘于她的哥哥施蛰存。那时施蛰存是《现代》杂志的主编,和戴望舒是好友。起初戴望舒写的诗并不被人看好,后来是施蛰存在《现代》杂志上主推戴望舒的诗,并高度评价他的诗是现代诗,一度让诗坛出现了与当时流行的“新月派”完全相反的诗歌。有了这样的关系,戴望舒被邀至施家小住。在那里,他见到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施绛年
意林 2009年19期2009-02-11
- 戴望舒与他的恋人
“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 传奇的人生,塑造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他的同乡作家冯亦代先生十分感慨地说:“我心里永远保持着他《雨巷》中的诗句给我的遐想。当年在家乡时,每逢雨天,在深巷里行着,雨水滴在撑着的伞上,滴答滴答,我便想起了《雨巷》里的韵节。”也许,是从小受到父亲特别宠爱的缘故,戴咏絮的精神世界里多少继承了诗人的某种内征,以至她上大学专门报了北外。采访时,在她不大的客厅里,我被那些充满着温馨的花草和
英才 2001年7期200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