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普惠视野下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的区域实践
——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

2022-03-06 05:04
教育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温江区办园集团化

(1.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2.成都市温江区光祈幼儿园,四川成都 611130)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成都市温江区为实现优质均衡、全局最优的发展态势,于2020年出台《成都市温江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管理实施方案》,按照“规范、创新、共享、共赢”思路,构建“机制共创、资源共享、品牌共建、质量共进、发展共赢”集团化办学格局,创新“名园+”办园模式,首批组建7个学前教育集团,助推区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本文拟从学前教育集团办园逻辑起点、多元探索、基本成效、反思再造四个方面,对区域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管理实践展开分享与思考。

一、集团化办园区域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区域发展现状

“十三五”规划期间,温江区学前教育在国家、省、市各级精神指引下,聚焦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有园上”问题,按照保基本、强规范、有质量的工作思路,通过等级评定、质量评价、标准化管理及校地合作等工作举措,在推动全区学前教育规范有序、优质内涵发展上取得了较大成效。

1.等级园评定中的规范发展推动

等级评定是规范和引领幼儿园办园行为的重要途径。温江区根据《成都市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2020年修订)》〔1〕,以创促建,通过等级评定与复核工作的开展,按照“园所自查—联盟组视导—专家组验收”的评定流程,从办园条件、安全卫生、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保育教育、儿童发展和办园效益七个维度,有效引导幼儿园规范发展。

2.保教质量评价中的优质发展推动

结合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2〕,温江区出台《成都市温江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标准(试行)》,构建“三位一体”保教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倡导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模式;并遵循“全面考量、把握关键,关注幼儿、着眼发展,标准一致、规范高效”的原则,通过评估帮助幼儿园找准问题、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有力助推幼儿园优质发展。

3.标准化管理中的管理效益推动

“向管理要质量”,温江区以省级课题“幼儿园SHEA管理标准化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以安全工作、保育保健、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四个领域为核心,从人员及岗位职责、版块及操作流程、环境及技术支持三个维度,创新构建幼儿园SHEA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幼儿园管理提供一套可复制、可培训、可操作、可监控的工作范本。同时,全区按“基地园示范引领—实验园转化提升—孵化园推广应用”的工作思路,分层实施、分步推进,让新建园管理上轨道,让薄弱园管理更规范、让优质园管理更精细,全力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益。

4.校地合作中的品牌建设推动

温江区充分发挥高校众多的优势,依托高校优质资源,以协同育人为根本、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以提升水平为核心,与高校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3〕。目前,温江区已有4所幼儿园分别与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师范学院3所高校签订共建高校附属学校框架协议,同时遴选出4所幼儿园作为课程建设实验园,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温江区幼儿园园本特色化课程质量提升”研究项目,通过品牌共用、师资共享、联席共管,有力推动幼儿园品牌建设。

截至目前,温江区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69所,其中公办园43所,普惠性民办园45所,其他民办园81所。全区幼儿园共有在园幼儿35516人,教职工5910人。从规模情况看,近三年快速扩张,新增各类幼儿园49所;从资源配置看,新建幼儿园均按照全市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建设、全区统一标准配置;从办园水平看,有省市示范园、成都市一级园近10所、市二级园80余所,优质资源覆盖率达76%。基本呈现资源配置均衡、局部最优发展的外显表现。

(二)基于优质发展的现实需要

“十四五”时期,学前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是“上得起、上好园”问题。对标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深入分析,在学前教育事业高速度发展和高质量要求的矛盾冲突下,温江区学前教育事业无论在全面实现优质发展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方面,都亟待改革与创新。

1.规范发展中存在的差距

目前全区还有无等级园34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0%。这些幼儿园在办园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较为薄弱,规范程度不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入好园的迫切需求。

2.优质发展中存在的差距

自2019年以来,温江区开展保教质量评估,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升质量、持续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园所在保教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共性问题与不足:课程管理与课程实施能力不足、教师核心专业能力亟待加强、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尚需完善、安全管理和卫生保育精细化尚需加强等。这些都反映出区域幼儿园保教质量仍参差不齐。

3.管理质量中存在的差距

由于全区各幼儿园的办园性质和等级的不同,尽管区域推进幼儿园管理标准化,但园所之间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和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管理工作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导致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各自为政;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的方法路径,导致管理无序、效率低下;管理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导致管理粗放、流于形式。管理质量与保教质量天然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势必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持续发展。

4.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差距

目前,部分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多是基于某个项目或某个研究团队进行,仅限于“意向”达成型的各取所需的偶然性合作,合作范围较窄。而且在资金、时间、信息、人员构成和制度方面都缺乏足够保证,在科研课题、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缺乏深度合作,在品牌建设方面缺乏系统性与远瞻性。

(三)基于教育治理的现实考量

1.自上而下管理的困境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教的基础和关键〔4〕。但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管理,更多的是按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出新目标、布置新任务、出台新举措。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是以集中控制和绝对服从为主要特征。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幼儿园是否能正确理解、是否能精准认识、是否能准确把握,都有诸多无法预设的未知因素。同时,面对社会诉求和教育环境的急剧变化,行政机构的预测能力、感知能力、行为能力,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公共政策无法适时到位,无法承受大量的社会需求,无法面对太多和太个性、太矛盾的公共问题做出制度规范、裁决和支持。这些问题的真正仲裁者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的教育环境、教育生态。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之道在于幼儿园守正创新、积极进取的办学和多元参与、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机制和组织建设。

2.自下而上自治的预设

依法治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现代学校建设强调要强化自主办学,呼唤学校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创新意识的发扬。幼儿园负责人和教师不仅是“思想”的使用者,更是创造者;不仅是“指令”的执行者,还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主动者。我们提出区域学前教育局部最优走向全局最优的发展目标。希望多元主体(所有的幼儿园)在公开、平等的环境中,在充分表达各自利益诉求的前提下进行相互博弈,以达到共同的目标。一方面,在决策过程中,各主体要敢于维护自身利益、真正参与治理;另一方面,要让多元的主体参与进来,比如自己的优势领域出彩,弱势领域得到提升,形成强项变特色、弱项获成长的合力,才能防止“首席独大”“多方消解”,保障参与各方的独立性、积极性、自治性。

二、集团化办园区域实践的多元探索

教育要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是唯一出路。温江区学前教育发展面临前面提到的诸多困难,加快集团化办园改革步伐,就是当前激发学前教育发展活力、克服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一)强化治理机制,实现刚性推动

1.加强统筹规划,明确内部治理方向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研究制定《成都市温江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管理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加强集团化办园的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工作指导、条件保障和发展评估,合理布局教育集团优质资源,有序、适度发展教育集团。

2.加强党的领导,提供内部治理保证

坚持和加强党对集团办园的全面领导,探索集团功能性党组织建设,健全集团党组织运行机制,落实党组织书记选配选派机制,推进集团党组织班子与园所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行集团党组织议事制度,参与讨论研究集团发展规划、重要安排、人事调整等重大事项。

3.实行首席园长制,完善内部治理架构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首席园长负责制,首席园长由龙头园园长兼任,在理事会领导下全面负责集团管理事务。建立集团理事会制度,理事会由集团各成员园园长组成,首席园长兼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由成员园园长兼任。设立由各成员园党务具体负责人、工会主席和家委会成员组成的集团监事会,负责监督集团办园行为,集团理事会在重大事务决策前,需征求监事会意见。

4.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建立以办园思想、办园理念、奋斗目标、共同愿景为灵魂,以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为框架的集团化办园运行机制:一是制定《集团章程》,作为统领集团管理和实施集团办园行为的纲领文件,对集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5〕,对龙头园和成员园的关系、权责界限作出规定。二是制定集团发展规划,把集团发展与园所发展结合起来,挖掘成员园的优良传统,培植和创建成员园的文化特色,共同塑造集团文化品牌。三是建立捆绑考核评价机制,集团办园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结果与成员园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结果捆绑评价。成员园年度综合工作目标考核由幼儿园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集团办园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两部分组成。

(二)建立共享机制,促进自主发展

通过多园协同、抱团发展,打破园际壁垒,缩小园际差距,形成“机制共创、资源共享、品牌共建、质量共进、发展共赢”的集团化发展格局,实现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促进区域内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名园+”:快速感知、有力支撑

集团采取“名园+”方式组建。“名园”为理念先进、管理科学、师资雄厚、质量领先的公办园,为集团龙头园;“+园”为具备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的各级各类幼儿园,为集团成员园。每个集团包括 2 所及以上成员园,实行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集团内各幼儿园独立法人属性不变,人、财、物、事分置,园际关系平等,主要通过管理共享、队伍共建、学术共研等方式,逐步实现集团内“规章制度共完善、园务管理共规范、保教质量共进步、办园品质共提升”的目标。

2.“项目+”:有效识别、精准支持

构建“5+5+10”的精准指导项目体系,即以学前教育的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等5大领域为基础,围绕园所文化、运行机制、课程资源、质量评价、师资队伍等5个方面的生态构建为指引,结合幼儿园办园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践行独特办学思想、造就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健全园所治理机制、不断丰富校园生活、创新儿童成长模式、构建智慧教育范式、深度开展比较交流、有力保障安全有序〔6〕等10个方面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式推进,打造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主体性、互补性,实现全面、优质发展。

3.“园长+”:准确诊断、务实提质

集团首席园长及团队(适时外聘行业、领域专家)定期驻点到成员园,立足成员园实际,在办园理念、管理模式、保教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成员园进行观察、监测、诊断、指导,带动成员园,使集团成员逐步成长为新的优质幼儿园,从而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全局最优发展。

(三)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主动发展

1.倾斜人员配置,提升队伍活力

区教育局根据发展需要给予集团人员支持。在龙头园设立执行副园长,负责本园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增设1-2名副园长,参与集团保教管理工作。按照“区管校聘”管理办法,制定集团内骨干教师交流和绩效考评制度,形成骨干教师流动机制,优化师资配置,激发队伍活力。

2.加大经费支持,优化分配方式

区教育局每年将集团化办园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管理,主要用于保障集团办公、干部教师培训、骨干教师流动、优质课程开发、教科研联动及对集团化办园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等。同时,根据对集团考核的结果,核定并发放首席园长的绩效工资待遇;集团根据区教育局核定的集团绩效工资分配总额和成员园的考核结果,分别核定集团内成员园园级管理人员和内设机构负责人的绩效工资,报区教育局发放;成员园教职工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由成员园组织实施。

三、集团化办园区域实践的基本成效

(一)集团化办园促进园所文化内涵增值

聚焦集团管理,注重文化先导。一是横向上“同心”,与集团园向心向力,携手并进,共谋发展,深度融合。二是纵向上“同源”,鼓励各园因园制宜、因幼制宜,特色创生,自主管理、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形成多元辉映的个性文化。如实幼教育集团发展以“实”文化理念引领各成员园建设校园文化,龙头园以“丰盈充实每一个生命”为宗旨引领,践行“蕴生活之美,尚科学之品”核心思想,形成了稳固丰富的“实”文化发展体系,建设一所蕴含科学品质的儿童生活成长乐园;成员园政通幼儿园虽然才成立不到2年,已经形成了“融”文化办园理念,以“自然通达,和融生长”为宗旨,致力于建设一所和融温暖的童年地标,初步形成了幼儿园的校园文化理念体系;柳岸锦城幼儿园以“悦动”生活教育为核心理念,秉承“跃动生命,阅历生活,悦享童年,陶养灵动的孩子”的办园宗旨,以“共创自然、有趣、有温度的家园”为幼儿园发展愿景,丰富了幼儿园校园文化内涵;和盛镇中心园以“和美”为文化理念,形成了“自由成长,和谐相融”的办园理念,秉承“以和聚力和美育人,为师生幸福发展奠基”的核心思想,建和美之园,领和雅之师,育和乐之子,营造形成了“和美”共生的文化磁场。

(二)集团化办园促进管理走向高标准

一方面,通过集团章程的制定,各集团建立起集团管理制度,例如集团例会制度、例查制度、汇报及反馈制度、园点考核制度、轮岗制度、教师培养制度等,保障了集团规范有效运转,实现了各园点管理要求一致。另一方面,由管理经验丰富的龙头园在集团内共享幼儿园内部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帮助集团内新园在模仿学习中快速走向规范。如惠幼集团的龙头园——惠民双语幼儿园用本园较为成熟的标准化管理、自主改善型管理以及扁平化管理经验,带动集团内红桥、康城两所新园在新园筹备、规范管理的过程中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均在开园一年之后高分通过成都市二级园评定。

(三)集团化办园促进课程建设走向高质量

龙头园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集团内构建课程建设共同体,通过基于问题研究的园本教研现场,帮助教师寻找当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路径、评价等,全面提升幼儿园课程整体设计和实施能力。如万幼集团以“实际”为本,整合园所教育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库;以“儿童”为本,生发课程资源,衍生课程智囊团;以“家社”为本,协同教育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包。实践的成果通过集团展示会,阶段性展示推广研究成果,整体推进集团课程建设,促进各成员园课程建设开始走向高质量。

(四)集团化办园促进教师队伍走向高素质

在集团龙头园带领下,充分利用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学习研修论坛交流、跟岗互动观摩评课、技能比赛交流展示等平台和路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同时,集团建立干部教师交流制,直接从龙头园输出干部和教师到成员园,带领成员园发展,大大提升了干部教师的专业素养。如柳幼集团通过互助共享园本培训,形成教师培训互助分享的常态,各园的培训均通知成员园共享,成员园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自己的教师参与培训,解决了部分幼儿园资源匮乏的问题,让教师收益。同时,通过互助共享教改科研,开展园所教育科研现状调研,该专题活动帮助各成员园明晰了科学制定科研工作规划的五步骤:现象分析、找出关键问题、抓关键项目、有效策略、具体行动。通过互动研讨式的活动助推各成员园的科研骨干能科学制定教育科研规划,进而推动园所科研工作的开展。

四、集团化办园区域实践的反思再造

集团化办园是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没有成熟可借鉴的经验。结合前期实践经验的困惑与反思,下一步我们将就以下三方面的实践研究为突破口,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不断优化集团办园管理机制,更好地助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实现共享与个性协调发展更充分

温江区集团化办园模式为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集团内各幼儿园独立法人属性不变,人、财、物、事分置,园际关系平等。这种模式下龙头园对集团内成员园的责任和权力有限,集团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动、经费的使用、教师评价等具体问题很难打通。要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的集团工作目标,需要龙头园与成员园建立顺畅的合作机制,强化龙头园(第三方专业力量)的专业引领,各成员园在保持自身的办园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移植、借鉴、吸收和创新龙头园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动成员园办园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打造集团多元共同体协同更充分

集团发展从“质”的优化提升到“量”的规模扩大,始终不能降低的是质量这条生命线。因此,集团化办园不仅是办学的复制和品牌输出,核心是构建起共建共享、双向流动、多元混合发展的集团高质量发展体系。理想的集团化办园应在集团龙头园与成员园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双赢,这种双赢状态的达成必须要恰当处理好龙头园资源共享与龙头园自身发展的关系〔7〕。集团内各成员应立足中长期定位,布局谋篇、统筹规划,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让集团文化、专业发展、课堂改革、治理创新成为集团发展的内涵,而办学形态、园所特色,则成为集团发展的外延。

(三)围绕提质减负高水准治理更优化

集团化办园的一大优势在于集群效应,相对薄弱的成员园可以借力集团获取更优质的资源提升质量。对于集团运作而言,构建内部督导机制是协调集团与成员园之间关系、优化集团内部治理的需要,也是整体提升集团办园质量的重要手段。集团内部督导机制的构建应在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督导指标体系,明确内部督导职责与工作流程,组建隶属于集团的专业督导队伍,从而推动集团、成员园、教师和幼儿实现优质发展。

猜你喜欢
温江区办园集团化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爱,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孤独:记成都市温江区十佳爱心“五老”田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