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射线模式:松散型教育集团治理新范式的实践探索

2022-03-06 05:04
教育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文化

(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浙江杭州 310016)

2008年,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采一)加入了杭州市集团化办学的行列,对采荷、双菱、钱江苑三个校区实施紧密型管理,逐步探索出以师生发展为出发点,以“点、线、环、面”为基本形式的“射线型管理”模式。随着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2015年,受区教育局委托对区内新办的丁信小学(以下简称丁信)进行法人独立的松散型管理,由此开始了松散型教育集团治理范式的新探索。由此,崭新的“双射线模式”应运而生,推进了集团化治理的纵深发展,成为杭州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图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双射线模式的基本构思

“双射线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此前集团实施紧密型管理的“射线型模式”研究的深入推进。“双射线模式”指基于集团松散型联结办学的实际情况下,汲取原有管理模式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创新与完善,从而建构起的新型管理模式。其中一条射线代表采一对丁信的辐射,另一条代表丁信对采一的反哺;两条射线双向互动,处于不断发展、提升的进程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涉及集团内部治理的多个维度。

(一)理念定位

1.求同存异:实现松散型集团化办学的最优发展

秉持“求同存异”的发展诉求,努力探索从管理到质量、从质量到规模、再从规模到效益的增量扩容过程。注重文化建设等多个办学维度的磨合与发展,既强调建立同一的文化认同感,让采一的理念、信息、品牌、文化、制度、人才、管理经验等良好延续,又鼓励和扶持丁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发展路径。

2.开放互融:激活松散型集团化办学的能量生成与对流

汲取“牧式管理”理论,探索一种相对开放性的管理方式,注重和强调集团内部各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1〕。通过合理的互动方式,凝聚能量,相互补给,形成一种真正立足于人的解放、管理目的实现、办学效益提振的集团管理氛围,促使整个集团健康、有序、优质、高效地运作。

3.互通共生:加速松散型集团化办学的共赢发展

致力于构建共生的集团文化环境,借助认可、接纳、支持的集团文化环境的渲染作用,实现集团内部两校在教育上的双向互动、共生共荣。着力于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让教师在集团大环境下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对话交流,分享体验和观念,形成相互影响,获得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专注于强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两校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利用、管理、更新的合作与交流,构建彼此之间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共同促进、稳定发展的良性资源支持循环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多元主体参与

集团推进治理结构从“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集团将跨校区管理层、多学科教师团队等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竞争性“协商区间”,视作建设内部治理机制的窗口和机遇,着力构建集团内部各主体间“多维覆盖、全面延伸”的交往和对话机制,探索了集团管理干部研讨坊、众筹会、跨校区大年级组、项目制与项目组等新型民主治理组织,形成了特色活动双边共有、同题异构、走校带教等新型多主体参与、对话协商、互助共享式的治理机制。

2.坚持专业治理

坚持治理发生在课程、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等专业领域之内。集团致力于搭建“课堂节” “才艺汇”“成长营”等专业自治平台,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治探索,培育正式、非正式的专业治理网络以及丰富、灵动、富有生命力的治理载体,形成专业自治性“软法”与集团规范性“硬法”相互补充,治理规则多元化,有规范、有温度、有效能的善治格局。

3.坚持数据驱动

集团创建“采一芯”,将搭建智慧校园作为治理改革的有力支撑,不断完善基于数据的“整体智治”;调整和优化教学组织、管理、实施中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赋权增能;努力将数据思维贯穿治理过程,推进基于数据的“循证”治理〔2〕。

(三)基本架构

双射线模式是集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支撑这一模式的是四大机制(见图1)。

图1 “双射线模式”四大机制

双射线模式通过德育互生、教学互惠、教师互动、文化互融这四大治理机制,推动了松散型集团的内部管理。

二、双射线模式的实践运行

“双射线模式”内部治理机制的设计和运作力求形散神聚,以促进师生优质发展为出发点和聚力点,以双射线并行交互为特点,着力促进松散型教育集团内部各种资源、优势的优质聚合。

(一)德育互生机制

在对集团德育实施的探索上,针对松散型教育集团内两校教师间关于德育问题的沟通与交流较为匮乏,从而导致了德育实施的力度较弱这一问题,采荷一小与丁信小学本着建立“凸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操作系统”〔3〕,着力画好育人同心圆,总结提炼出联动共情的设计思路,形成了德育互生机制。两校共同开展德育活动,共同架构德育项目,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让松散型教育集团的德育实施更有聚合性。

1.德育课程同心创构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两校整合办学中的德育关切问题,以同质异构赢得集团德育实施的精彩绽放。例如,在仪典课程共同建设方面,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共同构建了仪典课程,形成了仪典课程的目标体系。仪典课程的核心是“成长”,通过仪典课程活动,让学生寻获正直,涵育自信,触发灵动,实现集团“正直、自信、灵动”的生命追求。分层制定三个板块内容:启智修正,常规仪典共同商议;感恩责任,节日仪典智慧共享;修心梦想,成长仪典相互参与。以成长仪典课程为例,采一和丁信认真构建课程框架,让两校每个孩子都互相参与,欢享独特的生命体验。入队礼“光荣入队,激发使命感”,10岁成长礼“融入情感,感恩父母”,毕业典礼“铭记情谊,逐梦未来”。特别是集团的毕业典礼修身课程已成为仪典课程中的精品课程。每年的毕业典礼主题各有侧重,如2017年主题为“学会感恩,放飞梦想”,2018年主题为“青春作伴,欣荷绽放”,2019年主题为“清荷育莲,逐梦未来”,2020年主题为“乘风破浪,欣荷启航”,2021年主题为“童心向党,未来有梦”。

2.德育主题同质异构

在实践活动共同践行方面,集团建立了大年级组,由两校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组成,形成了具有大年级组特点的德育年级组项目活动制。学生实践以“大年级组”活动为主要联动载体,以项目制为途径,共同设计项目内容,融合进行项目活动,共同展演项目成果。 每学期通过年级组项目计划上交、中期年级组项目自查、期末学生座谈及年级组项目汇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大年级项目进行捆绑考评,开展优秀年级组项目经验分享和评优激励。在项目实施中,两校共同制定项目制德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把德育各方面要求和区德育三原色活动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年级组项目将“品德+”课程进行分年级分学期细化,设计了适合1-6年级的项目内容。整合两校学生评价体系,做到共性与个性的融合。

3.特色活动双边共有

传承集团的经典活动,丁信小学将六心志愿服务、敲门行动等作为保留项目,并依据自身的德育目标设计个性化的特色活动,在继承中发展,在共有中创新。 集团联动评选“十佳”少年,用和而不同的评选内容为全集团学生选出榜样。“十佳”少年,采一选择的五者是:德美少年,智美少年,慧美少年,益美少年,健美少年;丁信选择的五者为:仁美少年,义美少年,礼美少年,智美少年,信美少年。 对于评选出的“十佳”少年,两校联动进行多样展示。晨会亮相年级美丽学生:利用周一晨会时间,面向两校进行“十佳”少年的集中亮相与展示。视频展播校级美丽学生:依托欣欣荷电视台展播“十佳”学生光荣事迹,两校同步收看。微信推送集团“十佳”少年:在集团的公众号上,以微信推送的形式对两校“十佳”少年开展图文并茂的宣传,扩大他们的影响力,树立正能量的榜样作用。

(二)教学互惠机制

在促进集团教学管理的实践中,除了认真举办两校教学联合交流与评比活动之外,还着力探究两校共研共进的项目与载体。采一和丁信积极寻找聚合点,努力打通教学壁垒,进行教学理念互通、教学内容共建、教学资源共享等。着眼于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三大载体,开展课程与项目共建,转变学教方式,提升学生素养,让松散型教育集团的教学联通更为紧密。

1.学习内容重组,不断融合

一是改编原生教材,夯实基础课程。采一集团自2007年起投入课程改革,构建了4D慧能学科拓展课程体系,已开出了100余门课程,借助“采一芯”在线选课,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其中基础课程采用1+1模式,对原生教材进行统整、拓展,对基础课程的实施进行改革。丁信以此为积淀对原生教材进行统整、拓展,如精心开设并实施了《经典拓展300秒》,结合基础课程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教材内容,课前进行经典诵读、经典练习、经典绘本、经典idea分享,多角度多层面让学生浸润经典、丰厚积淀。

二是研发精品教材,丰厚校本课程。采一精心编写“4D”拓展课程精品教材。丁信借鉴采一经验,从“基础课程校本化”和“拓展课程多样化”两个维度切入,研发校本课程。实践中还提炼出了共享机制:(1)巧用教材,实现内容共享。采一的各级精品课程已经形成完整的教材、教学设计、评价体系,丁信立足自身发展进行平移和复制,迅速编写出自己的课程教材,如数学绘本、奇迹积木、风信沙艺等。(2)校际走班,实现资源层叠。采用网络选择、虚拟组班的形式,借助现代网络同步设备实施校际走班,让同一课程、同一时间、不同的学校空间、不同的学生共同学习成为可能。(3)精品解读,实现成果推广。以学年为单位组织一次“精品课程”成果申报及经验分享会议,围绕4D课程的理念,鼓励两校的教师结合自己所任学科及特长,自主申报,积极开发和实施。

三是共建特色教材,推动新生课程。集团开展国际化示范校创建,在坚持原有4D课程的基础上以“撷传统,融世界,育多元”为思路,创建“CBD”国际融通课程。基础课程分层渗透,拓展课程多元深化,实践活动多维整合,既尊崇本国传统文化,同时悦纳多彩世界文化。按年段基础课程主要分为“经典诵读”“英语RAP”“Intel互联”;拓展课程包括 “荷娃民俗通”“潮玩国际范”“荷娃In研学”三大板块。其中一年级重点研发《世界正美》和《悦享数理》两个主题的拓展课程,融合两校骨干教师,组建课程项目团队,进行整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的研发及教学实践。

2.教学方式变革,探索融创

以省级师干训课题“构建采荷一小学科‘融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两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科融创研究,形成了各学科的融创特色:语文学科读文悟礼,素材融创;数学学科解析图形,推理融创;科学学科聚焦过程、实验融创,慧用技术、数字融创;美术赏析内涵,技法融创;英语学科开拓视野,表达融创。同时,积极变革学教方式,开展项目化探究,通过“发现问题、设计项目、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和总结改进”的实施流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度体验;进行主题化探究,通过“话题转为主题,提出探究视角;聚焦核心问题,充分交流辨析;主题反思延伸,引发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创意思考;实施长程化探究,通过“初级——信息提取与概括;中级——理解与辨析;高阶——迁移与应用”指引学生突破学科边界,逐级精进;开展情境化探究,通过“情境创设,情境理解,情境表达,情境小结”,引导学生情境互动,自主建构。通过探索融创课堂,促进松散型教育集团教学互联互惠。

3.学习评价拓展,深入融通

集团积极建设多元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两校积极探索低段综合素养评价新范式研究,达成寓教于乐、多元评价的效果。采一从“荷”文化入手,丁信从“童真”文化着力,对基础评价、特色评价、拓展评价、德育评价等进行了系统设计,推出了“荷香莲趣”“五美十会”校本评价章目,针对4D拓展课程推出个性评价单,设计了学习过程星级评价,学习体会三维鉴定,并颁发特色章目,让孩子们进行自我肯定,坚定学习自信。

(三)教师互动机制

在两校教师培养的机制探索方面,面对丁信小学大量新教师加盟,虽充满活力却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集团建立完善的研训机制,采一与丁信精心搭建多条跨校研训渠道,以欣荷历练营、德育导师制、1+1+X名师基站、三会一课等为实践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同修共研,主抓“师资均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更广意义上的共建共享”〔4〕,充分彰显松散型教育集团在教师培养上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1.教师成长,联合成营

两校联合一起为入职三年内青年教师成立了欣荷成长营联合体,有序开展一系列教师培训工作,让年轻人更快地适应从学生向教师的转变,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丁信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1)岗前培训,直面首次

集团制定了“8月新教师培训教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师生关系、人际交往和职业规划等五个方面。从问题出发,做模拟演练,听“老教师点评”,总结操作性强的方法,进行内化后用以解决入职后遇到的问题。

(2)师徒结对,贴心陪伴

集团拥有近100位区名师、二和三层次的骨干教师,采一与丁信打通校际壁垒,为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师徒结对,在日常工作中就近辅导。每学年教师节都会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明确培养职责,量化培养与考核的要求,落实五个一:每周一听课、每月一反思、赛课一展示、学期一小结、学年一课题。

(3)相约周二,同修共享

隔周一次的“相约星期二”活动定时、定点,是采一和丁信联合培养新人的一大举措,已坚持开展了10年。集团根据区“3+2”新教师培训计划——以培养素养全面、具备发展潜力和国际视野的新型教师为目标,两校合作规划三段提升课程内容:一年适应期——针对入职一年的新教师进行教师素养常规训练;二年磨合期——给入职第二年的新教师提供高一层级的提升目标;三年发展期——给入职第三年的教师压担子,结合学校课题、课程等研究进行项目培训。

2.双向开放,骨干带教

集团以“双向开放”为理念引领,通过骨干带教,促进两校均衡发展。逐渐明确了“因需而设,精准培训;循阶而上,分级认证”的教师培训理念。

一是建立集团化办学骨干教师交流机制,明确交流岗位要求、考核办法、岗位待遇,成立1+1+X名师基站促进集团导师定期交流。改变原先“一对一”师徒结对的传统帮扶模式,以“集团名师资源优化、导师引领集体备课、伙伴协同互研互助”为主要运行方式,提高师徒结对效能,形成校内外、老中青教师团队研修的氛围。

二是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机制,努力创造一个利于相互沟通、切磋、探讨和共同提高的机会,促进骨干教师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成长,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磨砺成长,在与青年教师交往中继续成长。

三是建立骨干教师保障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考评为促进。以两校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学、德育、团支部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考评组。依据考核量表,对学员进行一学期一次的综合量化考评。考评结果用于区新教师培训推优和校、区级各项荣誉评定的依据。

3.教研活动,夯实地基

积极建设“三会一课”机制——教研组集体备课会、集团质量分析会、教研组长研训汇报会、青年教师欣荷杯赛,以此为两校加强教研组管理的共同守则。依托“采一芯”,建立同步课堂与质量监控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测统一、教科研活动统一、教师技能比武统一〔5〕,做好数据分析,实施改进措施。两校坚持在集体备课会中集思广益,在质量分析会中反思提升,在研训修炼会中总结提高,在欣荷杯、风信杯赛课中展示交流。集团将每学期的校内教研组工作总结改为两校联合研训项目汇报,两校教研组长共议共商,取长补短。集团还坚持与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联手积极打造“特色教研活动”,承担了“小学古诗组读促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书写创作和鉴赏”特色教研活动,参与培训教师超1500人次,受到了区内广大教师的好评。

(四)文化互融机制

在对集团文化建设的探索方面,明确松散型教育集团的文化孕育的过程是达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文化理解的过程是获取滋养凝聚合力的过程〔6〕。要在彰显文化共性的前提下,鼓励丁信依据自身的办学追求和定位,结合地域资源与特色,提炼出富有个性的办学文化。因此,两校提炼出以彰显文化影响力为建构目标和探究思路的文化互融机制。两校的文化相互融合、共生共荣,既有共性的价值倡导,又有包容个性化的立体表达,形成具有高凝聚力的集团文化。

1.集团文化共同追求

无论是采荷一小还是丁信小学,都以“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为教育和办学宗旨,都认同和坚持探索美育化办学思路和实施路径,着力打造美丽学校,创办美好教育。

集团成立了“众筹会”,由两校校长、分管行政与后勤副校长、各部门分管文化宣传相关中层干部以及两校部分艺术教师组成。形成“‘众筹会’文化互融项目制”,通过总结前期两校文化互融的工作内容与经验,寻找优势,把脉问题,为促进集团文化共同追求出谋划策;针对学校文化发展现状,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文化发展先进经验,熏陶文化艺术氛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提出学校下阶段文化共荣的设想。

两校共同借力五年办学规划,通过民主测评、提案多种形式,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选择适切的操作路径,以实现各种管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从而使学校管理的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向着预定的目标推进,最终实现“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的宗旨。

2.学校文化个性发展

在努力构建集团文化的同时,积极鼓励集团内部的各个学校建设自己的个性文化,从而形成和而不同的集团文化格局。

集团始终紧紧围绕“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积极践行“向美而生 与美同行”的美育化办学实践。提炼出有形的“荷文化”,不仅以荷花高洁、清雅的特质引领集团内涵发展,更是将“荷”作为一种文化意象所承载的“正直、自信、灵动”的品质,植根于集团每一个师生的心中。通过塑造“荷文化”有形与无形的文化气场,形成了“乐学善思健体厚德”的校风学风,完善各类文化载体,丰富多样文化活动。还精心开辟了“五美”实施路径:让美充盈校园,让美浸润课堂,让美流淌心田,让美智慧思想,让美生发特色。培养“善美、慧美、洁美、谐美、健美”的欣荷美少年。而丁信秉承采一“荷文化”的“正直、自信、灵动”的理念,以培育出“童梦同心、自信诚信”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了“换发生命热情,共筑幸福人生”的风信子文化。新校致力于“呵护童心、欢享童年”,明确目标要打造一个“环境美、校风正、队伍强、师德善;人情暖、心气顺、质量高、口碑好”——以童为先、以童为大的“大童世界”。

3.教师文化共同打造

建立“群体创优”考核机制。以价值引领为群体创优的根本,制订学校管理的整套制度,编印成册,如《学校管理规程》《全体作考核奖发放办法》《课堂教学常规》等。工会组织母校和新校全体教师统一学习,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增强教师团队的向心力。以专业引领为群体创优的关键,提出“质量立校,科研兴校”,营造“人人搞科研,个个有课题”的氛围。以优秀师德建设为群体创优的保障,工会打通两校展评通道,每月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荐教育教学中的典型人物,评选为当月的“每月之星”,在集团微信中进行推送宣传,并在期末颁奖大会中予以表彰、颁奖,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发光发热。

三、双射线模式的研究成效与思考

(一)研究成效

1.四大治理机制推动集团平稳优质发展

德育互生机制推进了集团的德育实施。有效活跃两校联动,推行德育项目共同架构,实践活动共同践行,美丽学生共同评选,培养两校学生的优秀品质与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优质发展。

教学互惠机制优化了集团的教学管理。深入课程建设,实现内容共享、师资多元、资源层叠、成果推广;推进课堂创新,开展项目共建,实现资源与师资的双向流动。

教师互动机制促进了集团的教师专业成长。以两校教师的联合成营打破校际交流壁垒,以双向开放的骨干带教与联合研训畅通跨校研训渠道,有计划、有策略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实现两校教师的快速、优质发展。

文化互融机制推动了集团的文化建设。通过创新文化建设,实现集团文化共性追求,通过营造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实现两校文化个性发展,通过宣扬团队精神实现教师文化共同打造,最终达成两校文化共荣共生。

2.双射线模式促进集团管理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双射线模式运作以来,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两校管理在教师发展、课程研发、课题共研、德育共融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索和实践,由此带来的管理层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原有的扁平单一的管理结构,催生了课题组、项目组等新的管理组织。以语文教研组为例,在两校校长室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双方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互联网环境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对孩子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确立了“古诗文组读”“高阶阅读”两个项目组。这两个项目组一方面接受两校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的指导,同时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平等协商、分工负责、合力推进。 两校研发中心指定专门干部负责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共同成立“欣荷历练营”青年教师发展项目组。

3.松散型教育集团治理新范式提升了集团办学品质

集团松散型治理新范式的实践与研究为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

学生优质发展,提升幸福感。依托治理机制积极搭建多样化的成长舞台,让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美丽绽放。采一学子连续两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展示了正直、自信、灵动的风貌。

教师专业成长,满足获得感。构建了完备的师训体系,有力促进欣荷、盛荷、丰荷三个层次的教师群体专业提升、优质发展。

彰显了集团品牌,提升了社会美誉度。采一和丁信的结合,是基于“荷文化”美育理念引领的生命教育而构建的“松散型教育新共同体”,实现了校区联动发展,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扩大了集团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二)思考与展望

第一,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增强洞察力与前瞻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环境不断更迭,松散型集团化办学应增强对周边环境变化的洞察力,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对集团化办学发展进行准确全面的定位,通过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完成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第二,立足内涵建设目标,扎实研究基础与根蒂。关注重心当从重视数量转到兼顾质量的提升,扎实的内涵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松散型集团建设内涵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对集团运行进行统筹规划,其各方面需求也会迎刃而解。

第三,加强课题引领,迎接学教变革的挑战。未来,混合学习、STEAM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转变,这4种趋势必将使学校教育产生深刻变化。松散型集团在治理过程中,也必须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如何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多维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回答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一件长期而又富有挑战的有意义的工作。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文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