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2-03-05 05:01高继文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中华民族

□ 高继文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历史自信”的重要命题,指出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后来,他多次重申这一要求,强调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9.这是学习和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得出的重要启迪,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法宝。迄今部分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内涵、表现、特点、意义和现实路径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一些深刻见解。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讲话精神为依据,着重就为什么要坚定历史自信,怎样坚定历史自信,如何把坚定历史自信转化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行动自觉,谈一些认识。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需要着重把握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历史自信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说的“四个自信”。在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100周年,已经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在全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他回望过去、面向未来,强调把握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以坚定历史自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其寓意深远,意义重大。显然,历史自信是对党百年奋斗成就和基本经验认识的升华,是对“四个自信”的深化,是激励党和人民继续赢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如前文所述,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文献看,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历史自信时,总是与“坚守理想信念”“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等连在一起,蕴含着历史自信的巨大能动作用。他指出:“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19.他还说:“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就要从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3)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01):4—10.可见,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关键是增信,目的是力行,即以历史自信更好开创未来。

历史自信是对“四个自信”的深化和发展。历史自信是人们基于对科学理论的认识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确立的对历史发展道路、趋势和规律的信心。有学者指出:“历史自信根本上是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自信。”(4)深化对把握历史大势、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解——访清华大人文学院冯虞章教授[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04):11—20+88.这种自信是主观心理现象,却来自历史、来自实践,反映历史规律和大势,能够鼓舞和引导人们掌握历史主动、积极推动历史发展。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论述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总的说是对党的奋斗历史、奋斗精神、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自信;具体包括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奋斗历程、建党精神、重大成就、基本经验、执政能力、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等方面的自信。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的共同点,是对党选择的道路、坚持的主义、铸就的精神、开创的事业、建立的制度和发展的文化等有高度自觉和自信,倍加珍惜,并矢志坚持和发展。历史自信对“四个自信”的深化和创新,主要是它更加具有整体性、深层次性和规律性,是从总体上、发展趋势上对党和国家历史充满信心、抱有乐观心态。在强调“四个自信”的同时提出坚定历史自信,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的深厚历史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认识,表明“四个自信”来自于历史事实、经受了实践检验,有十足底气。今天强调历史自信的深远意义,是以中国历史大视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为依据,坚定党和人民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信念,做到旗帜不改、目标不移、道路不变、奋进不止。

历史自信是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5—546.这段话贯通党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贯通党的初心使命和发展前途,道出了党的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和长远影响。他还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6)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01):4—10.这句话从奋斗成就和奋斗精神两方面概括党的历史自信的表现。以上两段说明,一方面,党依靠坚守初心使命,取得辉煌成就,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有力事实根据。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7)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01):4—10.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自信。另一方面,奋斗精神支撑奋斗历程,铸成奋斗成就,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灵魂。党带领人民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奇迹,根本改变中华民族面貌,关键是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南、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精神谱系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精神追求、坚强意志品质、优良思想作风、严明组织纪律等,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色,是党的事业兴盛之本。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14.今天以史为鉴、坚定历史自信,要为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自豪,更要传承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坚守好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使党特有的精气神永不褪色、永不变质。这是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最本质的优势。

具体说,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文献依据看,在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坚定历史自信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中国发展大逻辑,走历史必由之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大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百年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付出沉痛代价,在慎重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是最宝贵的历史经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这一崭新论断,突出强调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五个“必由之路”。(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4—35.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指明了我们的前进方向和原则遵循。坚定历史自信,就要尊重历史,坚信党治国理政的这些根本方面,旗帜鲜明、毫不动摇、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和迷惑,牢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在这些方面坚定自信,又脚踏实地、踔厉奋发,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2.坚定历史自信才能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凝心聚力,形成开创新的历史伟业的磅礴伟力。团结就是力量,人民就是江山。加强全党的团结,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走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团结起来,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法宝,也是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善于在总结历史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6.他还强调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54.因此,以史为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就要增强全党团结,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7.

3.坚定历史自信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在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重大矛盾、重大阻力、重大风险和挑战,需要进行新的斗争。为此,就要从历史中学习党和人民坚定信念、胸怀理想、不畏艰险等精神品格,汲取党和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智慧、力量和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13.他还说,要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就启发我们,在前进中坚定自信,才能运用党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正确看待我们的优势和不足,弘扬党的斗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担当有为、勇往直前。

4.坚定历史自信才能鼓足干劲,信心满怀地走向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5.这次全会精神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成熟。自信是强大力量,能够激发志气和干劲,激励党和人民从历史、现在走向未来。经过长期奋斗,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迎来了强起来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面向未来,我们具有乘势前进的很多有利条件和显著优势,比如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丰富治党治国经验,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半个多世纪创造和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14亿多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路线指导,有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条件,有党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等等。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念,认清历史规律和大势,围绕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一定能够增强开拓前进、驰而不息奋斗的勇气和力量,逐步实现我们的梦想。这是从历史展望未来。

二、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增强全党的信仰信念信心

党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的历史观是多样的,历史自信不能自然产生,也不会一劳永逸。坚定历史自信,需要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把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使全党确立正确党史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三信”既是历史自信的表现,也是历史自信的条件,决定党和国家命运。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他尖锐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8—39.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他更加强调这一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二十一个专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多篇重要讲话精辟阐明了“三信”与历史自信的关系。总的说,增强“三信”,能够筑牢历史自信的基础,使之更坚定、更持久、发挥更大作用。

1.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奠定历史自信的坚实根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营养剂,坚定历史自信来自对党的历史的深入学习、深刻认识和正确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6.;“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5.这就是说,深入持久的学习教育能够使全党同志增进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成就及其意义、历史经验的认识,从中坚守共产党人的原则立场、明辨方向、鼓舞斗志、淬炼党性品质,进而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首先,学史要尊史,正确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18)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1年合订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这样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坚决拥护党、跟党走。其次,学史要明理增信。明理是前提,增信是关键。明理,最主要的是搞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弄清楚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今后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增信,就是增强全党的信仰信念信心,依靠“三信”武装头脑、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再次,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高执政能力相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学习和运用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作出重要论述,这是全党统一认识、加强团结、开创新局的重要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把党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新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到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中,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战斗力和感召力。最后,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6.这样才能使学史用史真正成为全党坚定自信的有效途径,达到学习教育目的。为此,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坚定党性原则和人民立场,清醒认识怀疑、虚无党的历史的严重危害,并自觉进行抵制和打击,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

2.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铸牢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之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的历史自信首先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和实践,源于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2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邓小平也指出,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中国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人类前进方向,使我们党有了认清时代大势、中国国情和历史规律的思想武器,能够掌握历史主动、战胜困难、走向成功。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精髓和前提,丢失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会有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9.所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立足之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强大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增强战略定力和战胜困难挑战的勇气;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新时代三个重大课题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就要研究和传承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经验,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彰显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突出贡献和重大意义。这将使党的历史自信更加清醒和自觉。

3.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把好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本方向。道路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扎根中华大地,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国情,有助于国家兴旺发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就好在这里。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坚持,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举,使中国这个国情复杂、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使社会主义理想在21世纪的中国表现出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22)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316.他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23)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01):4—10.。这在社会主义历史上、人类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新征程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要在对历史的深思和比较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和内在逻辑,坚信只有这条道路能够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探索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彰显其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就要结合新发展阶段的实践创造,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促进中国发展。总之,中国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4.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锚定坚定历史自信的目标。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劫难。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世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扭转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一页。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这句话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历史自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指出要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2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2.。跟上时代步伐,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就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自信,充分认识和运用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坚持不懈勇向前。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能力、有智慧站起来和富起来,也必定有能力、有信心强起来、走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和人民的千秋大业,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增强这方面的信心,创造新的业绩,是坚定党的历史自信的落脚点。

三、把坚定历史自信转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自觉

坚定历史自信不是沾沾自喜,满足于以往取得的成就,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天的使命担当。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来看,他总是紧紧围绕推进党和国家工作,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和“四个自信”。他指出:“让初心使命在内心深处真正扎根,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行动上,继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事业赤城奉献,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50—551.新的赶考之路,就是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这就需要居安思危、敬终如始,把坚定历史自信转化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动和行动自觉,转化为切实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1.进一步把握时代大势和中国发展大局,始终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洞察世界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是党在百年奋斗中赢得历史主动、开拓前进的重要原因。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取得了掌握历史主动的新经验,党和人民的精神力量更为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一专题的标题就是“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新时代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向未来的重要保证。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但是少数大国的逆全球化思维、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减,全球变革与动荡交织并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和目标任务,需要有新的战略和对策,应对新的矛盾和挑战。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对党掌握历史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以敏锐的时代眼光和世界视野正确判断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争取有利国际条件,沉着应对外来挑战;既要继续顺应全球化大趋势,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坚定走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能力,沉着面对外来影响;还要增强底线意识、忧患意识和系统思维能力,正确处理机遇与挑战、发展与安全、改革与稳定等系列关系,化解各种风险和隐患,转危为机。这样,党才能够更好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科学识变、应变、求变,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2.进一步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最大优势。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全国人民的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赢得历史主动、创造一个个辉煌,最根本原因是有党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因此,更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是党的领导必须过硬,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地位能够持久巩固。他还说:“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9)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J].求是,2022:(13):4—19.在新征程上,面对繁重任务,面对“四个考验”“四种危险”的严峻挑战,全党必须保持“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为此,我们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毫不放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联系群众,不懈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成功跳出“历史周期律”。特别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提高全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的伟大事业紧密贯通,把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紧密贯通,把党的先进性和党的领导的强大优势体现在促进中国更好发展上。

3.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定发展目标、创新发展理念、改革体制机制,创造了经济多年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奇迹。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大会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从“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并且将其体现到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这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实现现代化,使国家强起来的需要。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思路,紧扣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战略、新举措,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特别是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显著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塑造发展新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兼顾需要和可能,逐步使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民主渠道行使民主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建设和完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12.。这是党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3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7.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使我国制度更加定型和成熟,专门系统部署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全面规划了坚持和完善我国制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明确了推进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强调要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工作,排除阻力,使制度和治理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比如,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完善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治理体系,作到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增强制度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切实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还要健全制度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责任,确保各项制度落实落地,产生应有效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和成熟、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中华民族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신시대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