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2022-03-05 02:04刘添丁
今天 2022年3期
关键词:习题知识点数学

刘添丁

(甘谷县蔡家寺初级中学 甘肃 甘谷 741200)

数学学科体系严密富有繁多琐碎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中有着相当大的压力,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导致在课堂上过量的负担学习效果却不明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围绕减负增效为主旨的学习中,课堂上的氛围会变得轻松有趣,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吸收,学生也会提高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于减负增效的课堂的构建来说,教师首先要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到更加适当的教学模式,从而对课堂上的氛围进行及时的调节,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在初中生学业压力日趋增加的今天,数学作为初中生涯的重要学科,改革初中数学的教育模式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力的进步是当下社会的重要命题。现如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严峻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封闭的教学环境与过重的学业压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许多老师过分依赖教材,从教材上布置太多枯燥的学科作业,让学生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对于升学考试数学占据着重要的比重,这使学生迫不得已的投入对数学的学习时间,疲于应付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初中的学习长时间在一个封闭的场所,学生长时间久坐课桌,身体跟心理在这种外部环境与紧张的学习生活的内部环境中感到压抑,心情低落,思维得不到发散。思维的发散恰恰对数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1]

1.2 教学模式过分单一,课堂实际效率不高

受制于大多数教师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数学课堂整体表现为以获得分数为目的,围绕课本围绕习题,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得到一个短时间成绩得到提升的效果。殊不知,这种方式固然有明显的成果,但数学的学习始终是具有发散性、开放性与主体性。过分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短时间的提高磨灭了学生对数学应有的探索热情。重复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也让课堂的实际效率大大降低。

1.3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低与教师的互动较少

传统模式的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对课堂的表现是一种主动的输出,学生作为一个被动的输入方,只单方面的接受知识,丧失了学生应该所具备的思考探究能力和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然而这些能力都是一个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主观能动性,会造成对数学学习的迷茫,因为学习尽管有学校班级老师的帮助但最终还是需要自己解决的。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究如果只有教师的单方面的输出,导致学生永远处在于教师所把握的水平线上,在集体中不能突破,所以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中容易犯的是只顾单方面的输出而缺少对学生自主发散思维的引导与互动。

2.针对减负增效采用的策略

2.1 多样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相当深度性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枯燥乏味,学生的吸收性在单一的学习过程中减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我探究发掘数学的魅力是增效减负的关键。优化课程设计是针对这一现象提供解决方案的有效方式。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根据当时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并留足学生的思维发散的空间,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培养兴趣占据课堂的重要部分。所以展开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是对这一方向切入的有力途径。把单一的枯燥的知识输入转变成以兴趣为导向的数学学习。[2]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生活中的实物作展示,在学习球体中,教师可以拿出一个篮球做参考。在学习更抽象的物体时,比如圆柱体、菱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钻石、茶几等物体作出生动的展示。在对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花朵、雪花这种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生活实体做学习的参照帮助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让课堂内容更活泼。实现“增效”与“减负”的统一。

2.2 增加课堂互动促进和谐的课堂氛围

初中生在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教师的互动能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在课堂的学习,另一方面生动的课堂互动能放松学生的心情,缓解学习压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散,让学生都爱上数学课。一定时间的课堂互动,让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之余增加一些对人生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优化了师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配合教师的工作,课程的进行更和谐统一。

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其运算所需要的程序较多,每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推理。对学生的方程基础比较重要,如果基础不好的同学同时又没有紧密的逻辑思维会给学生在学习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要在这其中发挥引导与缓解学生压力的作用,教师不光要对易错的题目进行仔细的讲解还要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多次提问确保学生巩固好基本的知识点,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跟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3 因材施教发扬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庞杂,学生的强弱项在一个大的班级中参差不齐,“因材施教”是减负增效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某一章节掌握相对熟练的同学就不用在重复地练习,相反对于掌握薄弱的同学则要加强训练。教师要通过测验等方式熟知学生不同的薄弱项,对于大多数的易错点反复讲解。教学工作的展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能陷入教师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想当然以良好结束的陷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也至关重要。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基本的男女生性别不同之间就呈现了不同的学习差别,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差别化个性化要有相当高的认识。发扬学生的个性化是教师对以人为本教学宗旨的坚持也是减负增效的有力手段。数学的公式是死板的但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实多样的,学生依据不同的个性化衍生出不同的对公式的不同学习方法,教师对此要给予应该的鼓励,引导学生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可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4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推演的逻辑思维

数学的学习重难点在于对公式的运用推演与反思。培养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推演反思的灵活运用不仅会让学生在初中生涯数学的学习轻松对于以后高阶难度的数学学习也会起着相当大的帮助。一方面教师要摒弃题海战术,把一道题其中的精华反复让学生理解熟练,展示题目中的逻辑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组织分组学习,让学生在集体中讨论,通过在集体的环境里,主动讨论探究,题目中所要要求的逻辑推理过程。小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探索的热情增加。对于思维的培养教师的被动输出效果较差,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究才会发挥塑造一种数学逻辑的效果。只有达成了一种针对性的数学思维才会在少量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达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

3.增效减负与主动反思并行

在一段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过去的教学结果与质量进行反思来起到不断整改进步的效果。反思是教学质量能不断进步的关键,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程中投入足额的参与度也要在课后进行系统的严密的反思环节,确保每节课所获得的经验转化成未来进步的果实。

3.1 在测试中的易错点反思

忽视学生的薄弱项,教学重点与学生实际的知识短板南辕北辙是教学中容易犯的错误。这需要教师在每次测验后都做好必要的反思和整理工作。整理好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错误率,了解学生对不同章节的学习掌握情况,对这些知识点再进行二次的整理与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做到把“功夫都用在刀刃上”。做到学生花费的每一个数学学习的时间都取得效果,不做无效学习。

3.2 对数学的规律性反思

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市面上宣传的题海战术所迷惑,通过贩卖“做题量低成绩不会好”这种焦虑,让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会被错误引导购买大量习题,实际上教材中的习题已经足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大量课外习题除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数学成绩的进步仅起着微小的效果。初中数学的有大量内容具有规律性,教师要摒弃题海战术,反思数学中存在的大量规律性,并让学生熟知掌握。通过把教材中的习题掌握熟练,学生对付大部分习题就已经足够游刃有余。所以教师不仅在课程模式革新,课程内容也是要对数学内容深度剖析,把这种规律性以及巧妙的解题技巧呈现在学生面前。

3.3 在教学情绪上的反思

教师只有具有足够的亲和力,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使整个课堂氛围其乐融融。亲和的教师会让学生自发地遵守课堂纪律,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尽心尽力地完成,教师的教导也因为这种亲和力而刻在学生心里。如果一个教师不受学生喜爱,那整个课堂中学生也不会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拥有一个合适的教学情绪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是至关重要的。教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现在学生的喜好,从喜好点出发,结合课堂实例,让学生能很快的接纳吸收并加深对教师的好感。要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让学生看到讲台下的一个更立体鲜活的教师,能无形的拉近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

总之,减负增效课堂的构建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深入、灵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充分地激发,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此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针对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实际教学状况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习题知识点数学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